崔云忠,吳 娟
(青島大學(xué) a.國際教育學(xué)院; b.醫(yī)學(xué)部, 山東 青島 266071)
《爨文叢刻》是一部研究彝族歷史、哲學(xué)、宗教、語言、文字、文學(xué)的巨著,因為編纂者的注音釋義,又有許多口語的特色。彝語內(nèi)部差異較大,不同方言土語之間各自保存了許多特點,反映了語言歷史的演變[1]89。研究一種語言,考察其詞匯是非常重要的。詞匯數(shù)量龐大,宜從基本詞入手?;驹~表達(dá)的是自然、人類自身和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概念,它們使用頻率高,通常具有穩(wěn)定性、全民常用性和能產(chǎn)性。而核心詞則是基本詞匯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其指向的概念是任何語言作為交流工具都必須包含的,即使是最為原始的人類語言[2]。
“腳”(foot)是詞匯系統(tǒng)中較核心的成分。在斯瓦迪士百詞表中居第46位,在鄭張尚芳300詞表中居第98位。彝語表示“腳”的詞有:hi33、thu55、khu21、33、hu33、di33。本文運用比較法研究彝語核心詞“腳”,首先探討“腳”義詞的語音形式及歷史層次,其次描寫“腳”義詞的詞義發(fā)展,總結(jié)“腳”義詞的詞義發(fā)展路徑。
藏語阿昌語仙島語傈僳語柔若語撒都語rka?hi55chi55?hi33?hi55?hi21
薩尼彝語基諾語哈尼語納西語阿伊努語九龍話魯?shù)樵捲驼Z?hi33??31khi33a31kh?55kh?33?ikirit?h?55kh??55kh53
綠春話墨江話畢蘇話糯福話大研鎮(zhèn)話??渍Za31 k?55?31k?55la31 kh?31kh?33??33kh?33a33kh?55
表1 彝語方言中“腳”義詞的語音情況(1)本文對彝語方言中語音形式的分析來自《滇川黔貴彝文字典》,對《爨文叢刻》中音義的核對依據(jù)《簡明彝漢字典》。本文部分語料來自http://www.guguolin.com/index。
由此可見,《爨文叢刻》中舌根塞音與后高不圓唇元音的khu應(yīng)該是彝語中“腳”較早期的語音形式;舌面塞擦音聲母與前高不圓唇元音的hi為較晚期的語音形式。
2. thu55 《爨文叢刻》中除舌根塞音、舌面塞擦音的“腳”義詞外,還有舌尖塞音系列的“腳”義詞hu33/、thu55。hu33本義為“腿”。漢語藏語中“腿”“腳”為并用的語言形式較為普遍。漢語“腳”本義為“腳脛”,《說文》“腳,脛也”,為“小腿”義。藏文ke?“腿,腳”。土家語hie35“手;腳”。 表2 彝語方言中“腿”義詞的語音情況 現(xiàn)代彝語東部方言威寧話、大方話,西部方言石屏話中“腿”義詞皆為唇塞音聲母。東部方言祿勸話中“腿”義詞為塞擦音聲母。北部方言喜德話中“腿”有舌根塞音和舌面塞擦音聲母兩個形式;東南方言路南話中“腿”有唇塞音和邊音兩個形式,南部方言紅河話中“腿”有舌面塞擦音聲母、邊音聲母兩個形式;西部方言巍山話中“腿”義詞有舌根塞音和唇塞音聲母兩個形式。巫達(dá)先生認(rèn)為,彝語中有“pj->-”的語音發(fā)展路徑,pj-發(fā)展到-或許還經(jīng)歷過tj-的中間階段[12]186。根據(jù)現(xiàn)代彝語方言中“腿”義詞的語音分布形式,巫達(dá)先生的推測是有道理的:在唇塞音聲母發(fā)展為舌面塞擦音聲母過程中,應(yīng)經(jīng)歷了某個過渡階段。 彝語“腳”義詞語音發(fā)展也可從“(手)臂”的語音發(fā)展得到佐證?!鹅辔膮部獭分小笆帧绷x詞有唇塞音聲母系列:pu33、pha13、b21、du55、pu33、du33、hu33;喉塞音聲母系列:qe55;塞擦音聲母系列:a13、55、s33、a33;邊音聲母系列:i33、l31。白保羅構(gòu)擬原始藏緬語的“手心、腳心”為*pwa[5]104,并與漢語的“扶”相比較[5]123。黃樹先先生認(rèn)為,藏緬語的*pwa應(yīng)對應(yīng)于漢語“趺”“番”[13]142。趺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六:“《古今正字》云:足上也?!狈墩f文解字》:“番,獸足謂之番?!秉S先生的意見是可信的。怒語ur-pha“手心àà)“手心、腳心”,伽羅語手心腳底”;克欽語lphan<*lak-pha“手心、腳底”。彝語“手”的語音發(fā)展應(yīng)與“腳”有一致的地方,如唇塞音聲母>喉塞音聲母>塞擦音?,F(xiàn)代彝語方言中“手”為邊音聲母,如表3。 表3 彝語方言中“手”義詞的語音情況 《爨文叢刻》中,“手”義詞有唇塞音聲母系列的pu33、pha13、b21、du55、pu33、du33、hu33。這幾個詞實為“手臂”義。如現(xiàn)代彝語方言中pu33、pha13等唇塞音系列詞皆為“手臂”義(見表4)。 表4 彝語方言中“手臂”義詞的語音情況 現(xiàn)代彝語方言中“手臂”義詞的語音分布表現(xiàn)在唇塞音和舌尖中塞音的對應(yīng),這與原始藏緬語對應(yīng)整齊。 通過以上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彝語中“腳”義詞的輔音聲母與漢語章組輔音聲母的來源相同。巫達(dá)先生考察唇塞音到舌面塞擦音的發(fā)展路徑大致是合理的,但通過彝語中“腳”“腿”“手”三組來源相同的詞的比較發(fā)現(xiàn),在唇塞音后應(yīng)該有-l-介音,因此pj->-可修改為plj->-。同時巫達(dá)先生也認(rèn)為,在唇塞音到舌面塞擦音發(fā)展過程中似乎存在舌尖塞音的發(fā)展過程,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推測是合理的。黃樹先先生認(rèn)為,p-、k-交替是語音發(fā)展過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如此,彝語中“腳”義詞的語義發(fā)展便可描述為:klj->tj->-。就“腳”義詞而言,元音對應(yīng)較為簡單:后高不圓唇元音發(fā)展為前高不圓唇元音。 綜上所述,《爨文叢刻》中“腳”義詞所對應(yīng)的歷史層次可描述為:khu21>hu33>hi33。 通過語音形式的分析可見,《爨文叢刻》中khu21、hu33、hi33分別代表了表示“腳”義的3個歷史層次。我們關(guān)心的是,語音發(fā)展的同時,“腳”義詞的語義有何變化。 語言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層次性特征: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后出現(xiàn)的成分不會立即代替之前的成分,之前的成分也不會立即消失,而是會并存一段時間[14]6,39??疾臁澳_”義詞的共時語義分布狀況,對考察其詞義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khu21類詞包括khu21、hi33/33?!鹅辔膮部獭分校琸hu21表意相對單純,表示人的腳及動物的腳。如: (1) khu21tho12s33v33v33金晃晃的腳鐙。 腳 蹬 金 晃 晃(指路經(jīng),514) (2) bi21i3321de33i33khu21ve2121ma21de12叉蹄可以去,圓蹄不可去。 爪 蹄 去 可 呢,蹄 園 去 不 可(指路經(jīng),539) (3) khu33su21dz33x21ti12ma21m33不宜給動物釘掌、拿畜刀。 蹄 拾 畜 刀 割 不 利(附二十八宿星名稱,1401) 例(1)中khu21為“人的腳”,khu21tho12即“上馬時腳踩的東西”;例(2)~例(3)中,khu21表示“動物的腳”——蹄子。“腳”和“蹄”同指,具有語言類型學(xué)的共性,如日語“足”指人的腳,也可指動物的“腳”,如“豚足”,豬蹄。泰語thau4“腳;柜等的腿”;kha1“(人、動物的)腿;足”[15]。古壯語ka1“腳、足;(桌子)腿兒”[16]165。壯語的“腳”在諸方言中基本是tin1。黎語與壯語tin1原本同源的詞,轉(zhuǎn)指“蹄子”[17]。藏語rkang lag“手、足,也指也指獸的前后腿”。《爨文叢刻》中,khu21作為“人的腳”講用例不多見,作為“動物的蹄子”講時,出現(xiàn)頻率也不高。 (4) m33hi33su55li21hi33m33la12su55li21a33舒仁來洗天腳,舒仁來洗天手。 天 腳 舒 來洗,天 手 舒 來涮(祭龍經(jīng),299) 足 一 只 痛(玄通大書,642) (6) m33dz33li21na21tsu33hi33s33li21na21y12騎馬來聘你,走路來請你。 馬 騎 來 你 覓 腳 走 來 你 聘(解冤經(jīng)下卷,505) 腳 走 乃 財 得(玄通大書,1075) “腳”位于人體最底部,往往可以轉(zhuǎn)指物體底部,如漢語中“山腳”“床腳”“墻腳”等皆以人體部位的“腳”轉(zhuǎn)指“物體部位”?!鹅辔膮部獭分衕i33指物體底部、根部為常見語義,如: (8)hu21lu33bu21hi33山頂坡腳 崇 嶺 坡 腳(玄通大書,1168) 毛 發(fā) 根 頭 豎(指路經(jīng),544) 例(8)中,hu21lu33bu21hi33(崇嶺坡腳)意為“從山頂?shù)狡履_的所有地方”,hi33為“(山)腳”“(山)下”之意。除“山腳”“樹根”,hi33也指毛發(fā)根部。例(9)中,21tsh21hi33(毛發(fā)根)即“發(fā)根”之意。hi33由“根部”“底部”引申出“物體的下面”,如: (10) thu33lu33hi3333lo12在宇宙之下 宇 宙 腳 以 呢(解冤經(jīng)上卷,385) (11) lo5533ti55ku33hi11匍伏下跪來拜見。 手 足 褶 跪 且(唄髦獻(xiàn)祖經(jīng),1992) (12) tie5533so33ha33pho55宰下雕腳三百只。 雕 腳 三 百 只(唄髦獻(xiàn)祖經(jīng),2007) (13) bo3333m21i21ku33在山腳安置了第二套袋子。 山 腳 套 二 套(唄髦獻(xiàn)祖經(jīng),2006) 牛 月 生 者 實 楚 胯 間 生 (玄通大書,875) 舟 子 鴿 頭 點,櫓 片 雙 腿 撥 (指路經(jīng),524) 例(14)中,“實楚胯間生”,是指在二月出生的人,出生在實楚兩腿之間。其中hu33為“胯”,即“大腿”義。例(15)中記述的是亡者過河時的情景,小船顛簸前進(jìn),像鴿子不停地點頭,兩個劃船的櫓片就像船兩條腿向前劃撥,hu33為“腿”義。如上文所述,“腿”“腳”同形是不少語言中都存在的詞義分布特征?!鹅辔膮部獭分?,hu33也指“腳,足”,如: 足 梭 手 地 爬 之 地 莫 去 (玄通大書,1093) 例(16)“足梭手地爬之地”意思是“手腳并用穿梭之地”,hu33為“腳”意。 “腳”是站立、停留的工具,由“兩腳”可發(fā)展出“兩腳之間的距離”。漢語中“針腳”即“兩針縫合之間的距離”?!鹅辔膮部獭分衪hu33有“雨腳”義,如: 霧 起 則 雨 腳 住 (武定羅婺夷占吉兇書,1941) 例(17)中,hu11、thu55(雨腳)與漢語“雨腳”相同。《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雨腳】指像線一樣一串串密密連接著的雨點[20]1600。“雨腳”即“雨滴之間距離”。由“腳”引申出“距離”還有英語foot“腳,英尺”;藏語gom zheng“步度,步行時兩腳間的距離”[18]374。 《爨文叢刻》中表示“腳”義的詞有舌根塞音系列的khu21,舌面塞擦音系列的hi33和舌尖中塞音系列的thu55。hi33是《爨文叢刻》中最活躍的“腳”義詞,語音上由舌根音系列的khu21發(fā)展而來。khu21在《爨文叢刻》中有表意單一化的趨勢,只表示人或動物的腳部。hi33除表示人和動物的腳/蹄子/爪子外,還引申出“底部”“根部”“物體下面”等意義;舌尖塞音系列的“腳”義詞源自其“腿”義,引申出“(兩腳之間的)距離”義。原始漢藏語中“(手)臂”“腳”“腿”同形為常見現(xiàn)象,如原始藏緬語諸語言、黎語支語言等。表意分化后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引申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彝語“手”“腿”“腳”義詞的語音、語音發(fā)展對應(yīng)圖 通過梳理《爨文叢刻》中“腳”義詞的語音、語義分布,比較藏緬語諸語言及彝語方言內(nèi)部的語音對應(yīng)可以發(fā)現(xiàn),彝語舌面塞擦音系列和舌尖塞擦音系列的“腳”義詞有共同的舌根塞音系列。 舌根塞音在較早的時期具有表達(dá)身體部位的“手”“手臂”“腿”“腳”等意義,包擬古以漢語的“止,趾”與原始彝緬語的*khriy比較是有道理的。詞語出現(xiàn)早期,其語義所指可能是寬泛的,如彝語kh-系列詞早期可指“手”“手臂”“腿、胯”“腳”等身體部位。分化后,表義逐漸精確化,如h-系列專指“腿部”,h-系列專指“腳部”,l-系列專指“手部”。 在現(xiàn)代漢藏語諸語言中,塞擦音聲母是表示“腳”義最常用的輔音形式。除藏緬語族諸語言外,孟高棉語族諸語言中“腳”義詞中也多有塞擦音聲母,如昆格話t?ei?[21]。塞擦音系列的“腳”來自原始漢藏語喉塞音系列“腳”的語音腭化,又如黎語保定話khok7、黑土話khok7、通什話kho7,白沙話khk8,陵水話huk7[17]。 據(jù)黃樹先[11]132-133、金理新[3]174的說法,古代漢語中“止”“枝”“肢體”“足”“腳”之間有同源關(guān)系。上古漢語中“止”為“腳”義,由“止”派生出表示“枝干”的“枝”和表示“肢體”的“肢”;“止”表示“腳”中古時代被“足”代替,后“足”被“腳”代替。與漢語相似,彝語中khu21、hi33(33、di33);hu33、thu55也存在歷時發(fā)展更替的關(guān)系。被替換的詞也未必會立刻消失,而是在語言中繼續(xù)保留,從而使詞匯系統(tǒng)呈現(xiàn)一定的層次性,顯示著其不同的生命力。 當(dāng)語言中出現(xiàn)多個變體時,人們有區(qū)別地復(fù)制相互競爭的變體,從而導(dǎo)致進(jìn)行選擇。選擇是人們從多個變體中選擇一個多數(shù)人偏好的那一個變體,選擇會導(dǎo)致某種變體的使用增多或減少[22]。原始藏緬語階段,舌根塞音kh-系列為表達(dá)身體部位的重要形式。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分化,人們對各個變體形式進(jìn)行選擇復(fù)制,表現(xiàn)出形式競爭和區(qū)域競爭的趨勢。如黎語中仍保留舌根塞音系列詞表達(dá)“腳”義,彝語、漢語等選擇舌面塞擦音系列詞表示“腳”義。 書面語的發(fā)展往往落后于口語的發(fā)展,以書面語為參考更能觀察詞義發(fā)展的層次性。如:khu21在語音上保留最早的特征,表示“人體部位的腳”“動物的蹄子”;hi33系列詞是現(xiàn)代彝語中最活躍的形式,其語義也最靈活,除表示人體部位的腳外,還有走路、行走/底部、根部/角落等意義。hu33系列由“腿”義發(fā)展出“腳”義,進(jìn)一步引申出處所和距離的用法。三者在語義上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性特征。 致謝:文章修改過程中,匿名審稿專家提出諸多寶貴意見,這使文章增色不少。謹(jǐn)對以上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二、彝語“腳”義詞語義發(fā)展
(一)khu21類詞的語義發(fā)展
三、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