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笛
【摘要】由于語言學科需要長期積累,所以初中英語學習會受到前一學段的影響,而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初中英語課可以采取“走班制”的形式,更好地為不同學習能力、意愿、基礎的學生培育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走班制;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為更好地尊重個體差異性、適合不同的學情,初中英語課堂可以采取“走班制”來為學生設計“量體裁衣”的班級教學模式。同時,學生們也可以在新班級中按照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師生互動模式、生生互動模式來培養(yǎng)自己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一、“走班制”對于培養(yǎng)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
語言的學習側重于累積性和連貫性,所以,相比于理科類科目,例如,進入初中后才會有的物理、化學,語言學習更在于長期積累,不能一蹴而就;而與母語科目相比,學生在初中階段對外語科目的學習將會更加受到前一學段的影響。例如,同時不擅長語文和英語的學生,在語文課上至少能聽懂基本內(nèi)容,但是在英語課上面對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模式時,則會感到難以融入課堂氛圍,甚至誤解教師的指令。
而在上按行政班劃分的班級的英語課時,教師便無法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語言學習能力的不同。為了照顧班級整體的進步,教師只能“一刀切”。因此,擅長英語的學生會“吃不飽”,而此前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會“跟不上”。
如果在英語課上進行“走班制”,則能更好地“培優(yōu)扶弱激勵中間”。學生可以有“量體裁衣”的聽、說、讀、寫訓練,由此能提高英語核心素養(yǎng);同時,學生也會在更適應自己學習能力的課堂中找到存在感和榮譽感,進一步激發(fā)自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能發(fā)揮出英語作為人文學科的學科優(yōu)勢,鍛造出英語學科育人的核心素養(yǎng);此外,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走班作業(yè)與評價,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走班制”
教師根據(jù)學生個人英語學習能力、學習意愿、基礎水平將學生分為A、B、C三班。其中,A班為英語語感較強,并且對英語學習有極大興趣的學生;B班為成績中等,有一定的學習意愿且潛力比較大,但是學不得法的學生;C班為英語基礎薄弱、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在上英語課時,學生離開行政班教室,進入各自的走班班級,面對各自的“走班”英語教師。教師根據(jù)不同的學情為三個班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而學生也會在新的班級面對新的同學、進入新的集體,重新在更適合自己的集體中力爭上游,以提升英語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每學期結束后,表現(xiàn)優(yōu)異且意愿強烈的學生可以走入前一級班級。例如,C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進入B班,B班優(yōu)等生進入A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讓學生意識到他們自己才是自己學習節(jié)奏的主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初中英語“走班制”教學策略
1.對于學習資料的整合
A班學生應完全掌握課本及練習冊上的重難點知識,并且整合與教材相關的拓展材料,難度可以略高于課本難度。例如,A班學生可以使用《新概念英語》第三冊、《21世紀英語報(青少版)》。并且,對于每單元話題學習,A班學生可以延伸出相關主題的延展知識。例如,在學習滬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于“現(xiàn)在進行時”的語法部分時,可以學唱英文歌曲Lemon Tree,該歌曲中的歌詞大多以現(xiàn)在進行時為時態(tài)。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趣,又可以將抽象的語法串聯(lián)到有節(jié)奏感的歌詞中,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以歌曲或視頻的形式對學生的聽覺、語感、視覺進行刺激,以多感官體驗來樹立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聽、唱英語歌曲本身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避免“啞巴英語”,樹立學生自信。在學習滬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From hobby to career時,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可以通過閱讀《21世紀英語報(青少版)》來了解同一話題(愛好與職業(yè)生涯)的不同語料,建立自己關于本主題的知識儲備和信息量,擴大背景知識面,為建立學科素養(yǎng)打好基礎。
B班學生主要以初中課本為主,以故事情節(jié)或話題為線索,以詞匯和語法、句型為學習重點。由于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閱讀能力,所以,B班學生應重點落實對英文單詞的漢譯能力,不能不知所云,特別對于形近詞,不能張冠李戴。B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就完善了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教師除了講解、考察課本中重點詞匯、詞組、句型外,還應拓展相關詞匯、短語、句型,不過難度要適中,基本和課本難度保持一致。并且在B班對于詞匯、短語、句型的講解、考察、復盤應是A班的3-5倍。而對于額外的延展閱讀與難題訓練,B班所投入的比例可以是A班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B班學生可以使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其里面覆蓋了所有初中英語語法,并且背誦每課課文及單詞,作為課本的有效補充。
C班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課本對他們來說難度偏高、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難度降級,并且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刪減,如果要求面面俱到,則會出現(xiàn)學生覺得“跟不上”“信息量過大”的情況。因此,教師要抽絲剝繭出教材每單元的核心知識點,并以有趣味性、有故事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不能一次性“灌輸”太多,也不能選擇過難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滬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閱讀部分Electricity all around時,教師可以直接整合出里面人物關于主題electricity的對話呈現(xiàn)給學生,并且先領讀對話,然后再讓學生演繹對話。這樣既降低了文本難度,又增強了趣味性,調(diào)動了C班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自律性不是很強的學生也能將動力發(fā)揮到學習上來。同時,從閱讀文本變成聽讀、朗讀、演繹,可以使學生多感官沉浸學習英語。對話表演這種形式也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人文欣賞和表達能力的要求。對于課外延展資料,C班可以使用《新概念》第一冊和自然拼讀教材,對基礎英語知識查缺補漏。
2.基于學生特點的任務
A班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都優(yōu)異一些,所以,A班學生的學習任務多以培優(yōu)性為主,并且為了提升英語學科素養(yǎng),多以鍛煉邏輯思維、批判式思維、歸納總結能力為主。例如,在學習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板塊A day at school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at is a good student?”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習成績是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通過這種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A班學生多為自覺性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組織“學神爭霸賽”“英文詩歌書寫大賽”“最強大腦百詞大賽”等活動。這樣,一是可以以競爭精神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二是讓學生們跳出原有行政班的視野局限,與更優(yōu)秀的對手相互交流、學習。例如,在期末復習時,針對“連詞成句”這一題型,教師可將題目以PPT形式顯示在大屏幕上,由兩名學生自愿上黑板前答題,其他人作為“百人團”在自己座位上答題。選手甲、選手乙、百人團在正確的情況下最快做出題目的一方為獲勝方。并且根據(jù)學習金字塔模型,“教授他人”時為主動學習,能掌握90%的知識量。因此,可以讓A班學生總結、歸納自己獨到的學習法和知識儲備,作為“小先生”教其他學生。分享越多、越有效者獲得更多積分。
B班學生相對沒有A班學生活躍,也不太敢于單人挑戰(zhàn)。因此,B班的任務模式多為小組合作、二人搭檔,任務內(nèi)容為難度遞增內(nèi)容。例如,在期末復習時,教師可以抽出所要考察的單詞與詞組,以單元為單位印成題篇,第一天讓學生進行英譯漢練習,第二天進行漢譯英,第三天英漢互譯。在詞匯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二人“你劃我猜”,加深學生們對單詞、詞匯的理解,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diào)動B班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滬教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閱讀板塊Electricity around u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出流程圖“How does electricity come into our flats”。這樣既以多種方式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讓原本不敢表現(xiàn)自己的中等生有了可以集體展示的空間,這些都符合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C班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信心都比較薄弱。因此,要多教學基礎性、重復性的內(nèi)容,多讓學生感到成就感,重新樹立他們的信心。例如,在考察詞匯時,教師可以連續(xù)三天考察相同的詞匯,以讓學生看到他們的進步。同時,教師要建立知識圖譜,將初中知識與小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C班學生由于小學知識欠缺影響了初中英語成績,教師要及時給他們補齊基礎。例如,在學習滬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法模塊Quantities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領學生們齊讀、背誦滬教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How much和第十單元How many,作為前期導入。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們表演這兩篇小學課文(以對話為形式),既增加了課堂的活躍度,又為學生們夯實基礎,重新打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基于走班特點的評價
A班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與基礎較好,這時,教師應多引導他們相互學習,多培養(yǎng)他們平和、大氣的品行。同時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強化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個人特長。例如,有的學生聽力和記憶力較好,教師可以引導該學生了解口譯筆記法,并提供相關的考試、職業(yè)信息。如,上海中級、高級口譯考試以及同聲傳譯譯員。讓優(yōu)等生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將學業(yè)特長與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在“職業(yè)潛能”“學有所長”方面鼓勵學生。同時,在學生當“小先生”時,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與人交流方面給予肯定。并且在“學神爭霸”之類的環(huán)節(jié)中,及時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失敗??梢姡處熞龊煤诵乃仞B(yǎng)中“人文情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B班學生學習成績、能力、信心都屬于中等。因此,教師要進行“形成性評價”,鼓勵學生努力的過程,并且要對他們進行“逆襲”思想教導;要讓學生相信,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努力,他們可以從“不擅長英語”變成“B班英語第一名”。通過努力,學生也可以看到隨著日期的推進,他們自己對單詞的積累越來越多,對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要求的英語閱讀能力越來越有信心;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才是自己學習、生活、未來的主人。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勇于交流、分享,建立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
C班學生通常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信心,同時學習習慣較差。因此,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正面管教,多鼓勵、肯定他們的進步,并且引導他們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同時,對于進步比較大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每學期末讓學生進行“走班流動”,讓學生意識到“走班”班級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環(huán)境。并且,教師要大力表揚這些之前很少獲得表揚的學生,讓他們重新樹立自信、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結語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揮“走班制”的優(yōu)勢,在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基礎上為學生樹立自信與進取心。教師要發(fā)揮英語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優(yōu)勢,根據(jù)“走班”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歸納總結能力、表達能力、小組合作精神、自主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雪,王悅.基于教育理論開展初中英語高效教學分析[J].海外英語,2021(8):186-199.
[2]代蕓.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21(2):128-130.
[3]紀紅.探索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運用[J].英語廣場,2020 (15):110-112.
[4]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李影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8):186-187.
[6]王佳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21(4):198-199.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