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良
【摘要】作為素質教育工作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保證學生身體、心理健康,促進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現(xiàn)階段,我國各地中小學校紛紛開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心理輔導室,旨在以此給予學生以良好心理輔導。但實際中由于個別學生受社會、家庭以及其他因素影響嚴重,其內(nèi)心狀態(tài)呈“閉關鎖國”狀態(tài),即便教師或心理輔導員想要給予其幫助,卻也不知從何入手。當前,如何使學生自我敞開心扉已成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大亟待積極的問題。
【關鍵詞】游戲輔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1921年,霍爾莫斯首次提出在學生心理輔導中引入游戲,其經(jīng)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將游戲引入對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人交往、與人合作以及學會解決問題,同時還能夠促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氛圍,切實促進學生心智及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近年來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者逐漸引入游戲輔導,并取得良好教學成果。下面,本文將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戲輔導的運用進行簡要闡述,希望可以給廣大教師帶來一定幫助。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戲輔導的運用
(一)靈活運用沙盤游戲
作為心理學常用治療方法之一,沙盤游戲具體指借助白沙和相關玩具來開展心理輔導。實際應用過程中,心理理療師會給予受治療人員以充足且自由空間,讓其按照自我意愿對沙盤內(nèi)所放置的微縮模型或道具進行自由擺放,創(chuàng)造出與之心理狀態(tài)相對應的外部世界。在此過程中,受治療人員可實現(xiàn)心理狀況的自我修復與成長。一直以來,沙盤游戲備受國內(nèi)外心理健康教育者青睞且均有深遠影響力,可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因此,在日常心理教育課堂中,教師可引入沙盤游戲,將其靈活應運到學生個體或團隊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此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延伸、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自信心。但實際教學中,有一點需要注意:學生心理變化會隨著沙子的流動而變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我意愿及想象力,如此才可使學生克服語言表達和開放心理障礙,使其能夠自主向教師表達自身內(nèi)容訴求和自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二)靈活運用親子游戲
大量研究與實踐表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親子游戲的引入和應用可以很好的治療或解決小學生存在心理問題。親子游戲具體指的是在教師的專業(yè)引導下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到相關游戲當中,并在這一游戲過程中達到治療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使學生能夠積極轉變自身心理想法。現(xiàn)代化教育背景下,隨著多樣化教育模式的誕生與應用,家校聯(lián)合教育方式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主要發(fā)展趨勢。當下,無論是學科教育還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再單純的依靠學校和教師,家長也應該發(fā)揮自身教育作用積極參與到學生教育當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當中。而親子游戲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入和應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和家長二者之間家庭關系的改善,更能夠大大降低學生問題心理以及不良行為的發(fā)生率。除此之外,親子游戲的開展還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其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因此,在日常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聯(lián)合學校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家長舉辦親子游戲;例如兩人三足接力賽、大象拋接投沙包等。在此活動中,教師應將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方式以及游戲治療技巧等知識詳細告知家長。
(三)靈活運用心理游戲
心理游戲在小學生團體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可以很好的給予學生以心理層面上的指導。心理游戲主要是借助團體中的人際交互作用幫助某一個個體學會在與團體其他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去感受、去觀察,并在這一過程中去進行自我的深刻認識和探討,以此自主去調(diào)節(jié)自我與團體中其他人的交往和相互關系。實際教學中,可引用的心理游戲有很多種,且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中都有介紹;例如,在《兒童游戲心理輔導》(徐光興編著)這一本書籍中就對各種各樣的心理游戲作了詳細介紹,例如《熱氣球》、《你知道嗎?》、《微笑沙龍》等;當然,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之前,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收集與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有關聯(lián)的心理游戲,然后將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貫徹融合。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心理游戲引入教學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可以引入相關心理游戲,以此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激發(fā)學生學習情緒與積極性;而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還是可以引入相關心理游戲,以此豐富學生情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質量。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學運用心理游戲可以充分發(fā)揮游戲效能,使學生在和諧、輕松以及平等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學習;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認知心理以及個性心理得到完善,為其今后健康、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戲輔導應用要點
(一)注意貼合學生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站在另一種角度上來說心理輔導就是情緒的討論,如想要實現(xiàn)有效心理輔導,則需要尋找貼合學生情緒的輔導方法;相反,若心理輔導方法不符合學生情緒,那么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激起學生興趣的。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就根據(jù)學生情緒謹慎選擇和斟酌游戲內(nèi)容和開展形式;如此才可保證學生的全身心參與以及最終的教學效果。
(二)注意目標輔導
教學中,教師應就學生實際情況來設置游戲目標;且在實際游戲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密切關注游戲的發(fā)展情況,應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調(diào)和和指導,以此保證游戲最根本的輔導目標(即恢復學生心理健康),杜絕一味追求趣味性或者學生參與激情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三)注意游戲總結
因身心年齡較小原因,所以小學生在參與游戲過程中所獲得體會和感受存在一定的表面性;為切實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游戲結束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游戲中所涉及的情感體驗進行分析、討論和總結,例如引導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將自己對游戲的看法表達出來;而寫作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自己在游戲過程所獲得的情感體驗的深入思考。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游戲輔導這一措施有著積極意義,可使學生樂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愿意敞開心扉、積極表達。希望各教師都能夠重視游戲輔導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敏.如何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游戲輔導[J].新課程(教研版),2019,(6):229-229.
[2]鄭曉利.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快樂成長——游戲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8):36+47.
[3]張?zhí)鹛?沙盤游戲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J].好家長,2019(33):206-206.
[4]席曉艷.團體心理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4):262-262.
(責任編輯:李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