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人才開發(fā)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xù)試驗、開發(fā)、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和發(fā)展新產業(yè)等活動”。多年來,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始終是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國相繼出臺了《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guī)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形成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基本框架。伴隨著國家在科研院所改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建設、國家技術創(chuàng)新工程、技術交易市場、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試點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的深入推進,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局面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
(一)2019 年度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情況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 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2018 年,3200 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達177.3 億元,同比增長52.2%,合同項數為11302 項。其中,轉化合同總金額超過1 億元的單位有32 家。國家財政資金資助研發(fā)項目產生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增勢明顯,合同金額為56.1 億元,同比增長78.4%??蒲腥藛T獲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67.6 億??萍汲晒D化規(guī)模持續(xù)攀升,轉化獎勵顯著增長。2018 年,現金和股權獎勵科研人員6.8萬人次??蒲腥藛T獲得的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達67.6 億元,同比增長44.9%。
報告顯示,2018 年,3200 家高校院所簽訂技術轉讓(包括轉讓、許可、作價入股)、技術開發(f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合同總金額達930.8 億元;與企業(yè)共建研發(fā)機構、轉移機構、轉化服務平臺總數為8247 家,同比增長14.8%。報告統計數據顯示,3200 家高校院所中,共有688 家單位(21.5%)設立技術轉移機構,且只有307 家單位認為技術轉移機構在成果轉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2020 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情況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0 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持續(xù)活躍,2019 年,3450 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項數呈增長趨勢。個人獲得的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達53.1 億元,其中現金獎勵金額為30.9 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9%;股權獎勵為22.2 億元。
報告分析指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方式為轉讓方式,轉讓合同項數占轉讓、許可、作價投資3 種方式合同總項數比重超六成。在區(qū)間分布上,100 萬元及以上的合同項數占比為10.0%,合同金額占比達89.6%。大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頻出,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1 億元以上的有24 項。
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流向上,報告顯示東部地區(qū)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產生地和承接地??萍汲晒a出合同金額排名前3 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排名前3 位的是上海市、廣東省、江蘇省。2019 年,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至制造業(yè)的合同金額最大,為58.2 億元,占合同總金額的38.2%。轉化至中小微其他類型企業(yè)的合同金額最大,為91.9 億元,占合同總金額的60.3%。
綜上所述,從2019-2020 年的科技成果轉化報告來分析,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不僅是專業(yè)化技術轉移機構普及面不夠,現有技術轉移機構服務仍存在“規(guī)模小、服務少、能力弱”的現象,高水平、專業(yè)化技術轉移服務人才嚴重缺乏。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一些高校院所結合實際,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成果轉化模式,如打通政策鏈,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萍汲晒D化相關政策還需要加強統籌協調,提高政策執(zhí)行和專業(yè)服務能力,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雖然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已下放給高校院所,但部分單位落實不到位。由于容錯糾錯等機制和政策的缺失,部分單位依然憂心承擔國有資產流失責任。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還有幾個老難題待解,比如,中試熟化平臺缺乏,供需雙方對接渠道需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支持不充分;科技成果轉化相關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和政策咨詢服務缺位等。高校院所成果轉化納入考核體系權重過低,人才考核評價‘四唯’問題依舊存在,成果轉化人員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健全。目前還缺少科技成果評價標準,成果評價的權威性難以界定,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需落實、咨詢體系待完善。
(一)科技技術、專利、成果轉化或轉讓的價值缺乏認可的判斷標準,以此為基礎的科技成果轉化在技術價值上,缺乏判斷依據。比如,科技成果轉化共建企業(yè)實體時,高校和科研單位通常是以科技成果或技術作價入股,而企業(yè)多以資金投入方式入股,由于無形資產價格缺乏公認的判斷標準,或者價格確認的體系陳舊,過程復雜漫長,造成合作的最佳時機錯失,或合作各方在價值認同上產生分歧,不能達成一致,使合作失敗。
(二)科技成果轉化在成果與知識產權的歸屬上各方認識不相一致,各執(zhí)己見。尤其是在共同開發(fā)項目或項目進行到中試階段時,如沒有事先明晰利益歸屬,則發(fā)生分歧的矛盾更大。
(三)科技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不高。原因主要是,科研人員參加科技成果轉化時,無論是在經濟利益方面還是在其他相關方面均回報不高,沒有相配套的鼓勵或獎勵政策。比如,在職務或職稱晉升中、在業(yè)務或業(yè)績考核中,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價值沒有評比標準,或成績只占據很小的權重。
(四)政府在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中的主導和協調職能未能充分體現。
(一)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規(guī)范保障
法律保障。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開展,規(guī)范和保障科技成果轉化的順利實施,制定一部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專用法律,如解決合作中的不平等合作、不公正分配、侵權、侵利行為等,并為建立整套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各項政策,用以鼓勵、引導、推動、激勵和保障科技成果轉化的開展。如政府對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政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監(jiān)督管理政策、科技成果轉化財政稅收優(yōu)惠政策、融資貸款政策等等。
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合作中的各項管理制度,如內部激勵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技術和人力保障制度等。比如在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和利益分配上的政策傾斜等,以充分調動合作各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投資要素保障。即明確資本、技術、專利、智力、其他科技資源等的生產和技術要素屬性,明確各種要素參與分配獲得收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
(二)創(chuàng)新科技成果轉化利益與風險共擔機制
科技成果轉化創(chuàng)新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同時并存的特點,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轉化評估體系和利益與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是科技成果轉化能否成功的保障。如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評估專家組織,對風險和風險轉化進行預估;創(chuàng)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投資方式,尋求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風險資金;采取分階 段、分層次、多主體分解風險責任,將收益與投資和風險大小掛鉤,如合作一方對項目承擔的風險大一些,就應適當增加該方在收益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將責任與合作項目的決策權、主動權掛鉤,如在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中,技術能否實現創(chuàng)新或創(chuàng)新的程度或進展如何等關鍵點掌握在合作組織哪一方手中,就應由該方主要承擔這一風險,也可各方以不同方式同步參與研究開發(fā),共同分擔研究開發(fā)費用和風險。
(三)選擇與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相適應的利益分配方式
目標一致,優(yōu)勢互補。為保證科技成果轉化成功和合作的可持續(xù)性,合作伙伴之間應有一致的共同研究開發(fā)目標,有共同的商業(yè)價值目標,有優(yōu)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合作各方資源整合,利益分配均衡,也避免了因研究開發(fā)目標或商業(yè)價值目標不同而導致合作失敗。
利益分配與合作模式相適應。根據不同的合作組織模式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各方發(fā)展的利益分配方式。如投入和收益一致、風險與利益補償一致、成果業(yè)績與收益一致。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將股份合作、股權分配、股權激勵、市場業(yè)績等方式引入合作利益分配中,是利益分配機制合理的有效辦法之一。
(四)發(fā)揮政府在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中的作用
高校和企業(yè)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目標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高校和研究機構更注重遠期利益和注重學術價值,企業(yè)相對來說更注重短期利益,各方之間有時矛盾分歧較大。這就要求政府在其中起到監(jiān)督管理和協調一致的作用,調動各方力量,達成目標一致,創(chuàng)造最佳合作效益。政府應在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中發(fā)揮作用:一是建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機構,協調科技成果轉化各方利益,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二是建立保護知識產權、規(guī)范合作的法規(guī)政策體系,規(guī)范的科技成果轉化價格評估體系和評估各種有形和無形投資要素的評價體系,以保證合作各方的合理利益;三是以市場為手段,完善監(jiān)督機制,加強執(zhí)法力度,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項目,規(guī)范、監(jiān)督科技成果轉化各方的行為,考察監(jiān)督實施效果;四是建立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體系,多途徑籌措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項資金,提供各種優(yōu)惠貸款渠道,設立投資基金和風險基金支持,推動科技企業(yè)運行和成果轉化;五是為科技成果轉化各方主體提供服務,如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宣傳推廣等等;六是在社會重大領域,政府作為投資人的身份直接投資參與到大項目合作中;七是提供相應條件,消除合作障礙,促進產學研國際交流與合作。
(五)明確科技中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的合法性
多年來,科技中介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市場里一直被合作各方潛意識中所排拆,這個原本不可缺少的“媒人”未能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起到牽線搭橋、信息調查、協調矛盾、技術服務、技術評估、技術經紀、信息咨詢、降低風險、利益分割、資金和信用擔保等方面的作用。政府應鼓勵和加強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建設,明確科技中介機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和獲取利益的合法地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中科技中介機構的組織發(fā)展和法律制度建設,規(guī)范科技中介機構的登記、注冊、法人和對外活動開展的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讓科技中介機構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整個過程中的有效環(huán)節(jié),起到推進和促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yè)化,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