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鑫
[摘? ? 要]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態(tài)勢下引領人類社會發(fā)展走向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馬克思唯物史觀中的共同體思想為理論基礎,立足于當今時代的新變化,展現(xiàn)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及其深厚的現(xiàn)實價值。探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及現(xiàn)實邏輯,領悟出該“中國方案”為世界及人類社會發(fā)展提供的價值旨歸,揭示了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背景下民主自由的虛偽性和不可趨同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實現(xiàn)全人類自由全面發(fā)展為最終目標,閃爍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光芒。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自由人聯(lián)合體;唯物史觀;“一帶一路”倡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 B0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1)11-0012-07
百年篳路藍縷,百年求索奮進。恰逢黨的百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 并深刻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實現(xiàn)路徑和根本原則,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新征程中樹立了旗幟、規(guī)范了路徑、指明了方向。
自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續(xù)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當今世界處于大變革時代,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面臨挑戰(zhàn)、態(tài)勢嚴峻的時代?!笆澜缭趺戳耍覀冊趺崔k”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命題,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中國給予的答卷。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彰顯了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政治家、戰(zhàn)略家的睿智和風范,展現(xiàn)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的使命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閾下,立足新時代的新特點、新變化、新格局,為世界提供了以共同體為核心概念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是具有重要現(xiàn)實價值的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歸宿。本文以共同體與人的關系為線索,分別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xiàn)實邏輯的維度探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基礎、時代使然及價值旨歸,探析唯物史觀的批判性與反思性,力圖領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諦。
一、理論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出場的概念基礎
作為共同體追求的國家,擁有其自身的文明形態(tài)。中國在堅持人類文明多樣性建設樣態(tài)的基礎上,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主流價值觀。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共同體思想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邏輯起點,“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相關論述則是這種理論邏輯傳承的直觀展現(xiàn)。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描述了未來理想社會的構想:“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盵3]100多年過去了,這樣的聯(lián)合體構想仍在人類追尋理想社會的征程中散發(fā)著持久的理論魅力和實踐向往。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為崇高理想,以世界大同為使命擔當,忠實地踐行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
(一)馬克思“共同體”概念的理論切入點
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便逐漸形成了共同體的思想。共同體對其成員起著約束、組織的作用,個人的“欲”與共同體利益的調和始終是國家(氏族、部落)政治需要考察的問題。從馬克思三形態(tài)理論略述“共同體”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看到,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第一個階段“人的依賴性社會”中,共同體是人們?yōu)榱嗽诖笞匀恢猩嫦氯ザ纬傻脑脊餐w,“物質生產的社會關系以及建立在這種生產的基礎上的生活領域,都是以人身依附為特征的”[4]。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人與人必須相互依賴而形成以血緣部落為基礎的共同體,如氏族、部落以及各種形式的古代公社。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可稱之為“物的依賴性社會”,人在物的依賴性基礎之上獲得了獨立性,建立全面的能力體系。在這種背景下,人的社會關系轉變?yōu)槲锘年P系,能力也通過對象化而展現(xiàn)出來。一方面,人們要比第一階段的人獲得更多的自由,比如在一定限度內獨立地、自由地用貨幣交換任何商品;另一方面,這并不代表人就是完全獨立自由的,因為個人受著物的統(tǒng)治,個人從屬于如同命運一般存在的社會關系。這可以對應為資本所統(tǒng)治的資本主義社會,盡管人們可以自由地參與市場交換,但真正能夠決定的僅僅是將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哪一類資本,只能自由支配自己通過勞動生產出的勞動產品,而并不能獲得對自身或自身勞動的真正支配權。人的獨立性只是形式上的獨立性,人被抽象為了利己主義的“個體”,在物化前提下的個人對他人也只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的冷淡。因此,我們要清楚地看到“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社會”并不是人類社會的最后階段。在生產力充分發(fā)展的條件下,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將會到來,這就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5]。這就是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也是真正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個人得以全面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徹底解放。
(二)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的理論生成
除了從“三形態(tài)論”角度切入理解共同體概念,還需要回歸馬克思、恩格斯對共同體概念本身的探討,理解他們對個人與共同體關系闡釋的時代性,以便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為何從共同體中“脫穎而出”,并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馬克思在其論述中將共同體分為了三種形態(tài),即“自然形成的共同體”“虛幻的共同體”以及“真正的共同體”。隨著傳統(tǒng)的共同體逐漸解體,取而代之的便是單個利益與全體利益相脫離的虛幻的共同體形式。在作為“虛幻的共同體”的政治國家,人與人之間形成的是異化的聯(lián)合方式,將他人以及自己都降為工具。這種現(xiàn)實的個人的真實生存處境令馬克思不斷反思,個體與共同體如何能夠實現(xiàn)和諧發(fā)展。他從“作為共同體的個人”的現(xiàn)實境遇的分析入手,揭示了個人與共同體的關系,最終形成了一種超越了虛幻共同體、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共同體思想。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展現(xiàn)了這種變化過程,“各個人的出發(fā)點總是他們自己,不過當然是處于既有的歷史條件和關系范圍之內的自己,而不是意識形態(tài)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6]。馬克思、恩格斯首要明晰的就是每一個個體所具有的個性并不是自身的天然稟賦,而是由明確的共同體關系包括階級關系所決定和規(guī)定的。分工伴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而出現(xiàn),個人的力量由于分工外化為物的力量,個體的人也逐漸歸屬于階級關系,個人的自由發(fā)展也就受到這種“虛假的共同體”聯(lián)合的控制。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和以往的運動不同,它要推翻一切舊的交往關系與生產關系,“要使個人與共同體真正融為一體,還需要參與、實踐和建構,這就要涉及個人的‘自主活動”[7]。在真正的共同體中,個人活動才能真正引入到社會結構之中,社會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成為個人自由、自主和自覺活動的現(xiàn)象和提升,人的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xiàn)。
(三)共同體與個人關系的理論之爭
在當代政治哲學的視野中,共同體與個人關系之爭同樣是各種流派爭論的核心問題。以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理論之爭為例,自由主義強調自決性的“自我”,對康德的自主性原則進行了繼承及超越;而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的正義原則提出了挑戰(zhàn),并提出共同體的“善”優(yōu)先于權利的觀點。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中的個人基本都是“原子式”的個體,由這種自由的個人開始推論,從而推導出個人的權利是天賦的。但社群主義則更強調社群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政治生活中個人的權利需要讓步于集體的美德。但無論是共同體的“善”優(yōu)先,還是個人權利優(yōu)先,都是在資本主義理論視閾下展開有關正義和美德的爭論和探討。而馬克思詮釋和展現(xiàn)的則是在真正共同體中,“作為共同體”的個人與共同體歷史性的統(tǒng)一的關系。個人不再僅僅存在于共同體之中,自我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全人類解放的前提,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以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真正共同體為基礎。為了真正實現(xiàn)“作為共同體”的個人的自由,必須要實現(xiàn)“真正的共同體”的構建,構建世界真正的共同體與實現(xiàn)全人類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密切相關,關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前途及命運。
二、歷史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時代使然
理論只有引領時代才能走向世界,所以要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具體體現(xiàn),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的歷史必然,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一)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歷史唯物主義從歷史的角度,以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視野圍繞“現(xiàn)實的人”展開,規(guī)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作為唯物史觀起點的“人”展現(xiàn)出符合現(xiàn)實的生命意識的本質,人的本質便是人的合乎目的式的生產生活,而這種展現(xiàn)必然是一段伴隨歷史展開的過程。
馬克思的共同體概念根植于唯物史觀之中,只有用“世界歷史”的眼光觀察人類歷史發(fā)展趨勢,才能準確地認識過去、把握現(xiàn)在、展望未來。新時代的中國在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基礎上,展現(xiàn)出與各國人民命運與共的責任和擔當。自鄧小平首次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以來,探索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步伐從未停歇?!榜R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8]。鄧小平將探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任交給了當代中國人,并為下一代、下下代人在新的國情下走出嶄新的中國道路提供了預先的敘事框架。進入21世紀,不可否認世界的狀況仍然是資本發(fā)揮巨大作用。一方面,要警惕被西方資本主義虛假的面孔蒙蔽雙眼;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導向,一定會引領中國在合乎歷史規(guī)律的趨勢下發(fā)展下去。與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場也是基于潮流的趨勢和時代的呼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出于歷史使命而給予世界的一份“中國方案”。在全球化的新時代,“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正走向終結,非西方國家開始建構世界事務”[9]。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一直在與世界人民、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人民同舟共濟,進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偉大實踐。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歷史的選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歷史的選擇。縱觀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命運共同體已然成為時代的必然?!笆澜缥拿鞯陌l(fā)展史是一部人類交往從封閉到開放、從松散到緊密的歷史,也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運共同體的歷史”[10]?;仡欬h的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為世界謀大同的天下情懷,為促進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生物、和諧生美”。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推崇多元化的“和”的理念,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得起歷史和時代的檢驗。從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付諸實施中各個階段的踐行,無不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世界命運的關心,展現(xiàn)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全人類作出貢獻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以大國情懷致力于構建起一個關乎各國人民福祉的共同體,從擴展全球合作伙伴關系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形成與實踐,中國主動與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共享發(fā)展機遇,分享發(fā)展紅利。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在新時代中國化的體現(xiàn),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生動實踐。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民的意愿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民的選擇?,F(xiàn)實的人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fā)點,對人的歷史考察是唯物史觀必然的理論前提。從馬克思共同體與個人關系的歷史變化闡釋中,我們再一次看到馬克思并非孤立地關注個人,而是立足唯物史觀,從現(xiàn)實的人的“在場”著手,考察不同的歷史階段中的人的社會關系,從而圍繞由孤立個體轉變?yōu)槁?lián)合群體的線索進入現(xiàn)代社會。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人唯有生存于“真正的共同體”中,方能獲得最終的解放。“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正是以世界各國的“人”為核心,聚焦民生福祉,實現(xiàn)全人類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人民通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它不僅是歷史規(guī)律發(fā)展下歷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正如在馬克思理想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當中,人才能真正自然地復歸“人的本質”,揚棄自身的異化。在以人為實現(xiàn)目的基礎上,國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權力歸于人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才能更高質量地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xiàn)了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為核心內容,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前方是坦途還是荊棘,中國人民都要弘揚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堅定不移前進。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契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
三、現(xiàn)實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發(fā)展的價值旨歸
唯物史觀中的 “人”是現(xiàn)實中的人,是具有“類本質”的“類存在物”,是從歷史展開和實踐發(fā)展的角度顯現(xiàn)出的多維度、全方面的自由人,絕不是抽象孤立的個體。當今的世界,雖然距馬克思創(chuàng)建剩余價值學說已100多年,但世界許多地方仍然是資本統(tǒng)治下的社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運用金融霸權,貪得無厭、肆無忌憚地薅取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甚至是盟友的“羊毛”。世界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多領域依然不平等,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和人民期盼一種公平、公正的價值觀,使世界呈現(xiàn)希望的曙光。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向世界之大同
實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的價值旨歸。共同體本身作為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概念,呈現(xiàn)出多重含義及多維度的價值。經過歷史及實踐的檢驗,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體”及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的思想為人類社會指明了發(fā)展方向。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顯著標志正是利己主義“個體”的發(fā)明,個體脫離共同體而成為如今社會的絕對存在。馬克思正是以對資本主義虛假共同體的批判為前提,提出了“真正的共同體”的未來社會。在人本真的自然生活里,應當是以關心維持類生活、關心真正的生命活動作為滿足自身的欲望的結果,通過個人的思維、意識、愿望等完成類活動,這樣的生活正是與利己主義狀態(tài)盛行的資本社會相對的正確的世界狀態(tài)。從西方資本主義跑馬圈地、原始積累、航海殖民開始,人就被金錢所奴役,人的一切“類”聯(lián)系都被資本主義的利己主義扯斷。利己主義的資本家們?yōu)椤拔铩彼y(tǒng)攝,對無產階級及勞動人民進行剝削,人的“類本質”也無法通過勞動得到確證。在馬克思的論述體系中,歷史本身是一個矛盾不斷生成和展開的過程,作為歷史主體的人是一種對象性的存在,在對自為意識世界構建、創(chuàng)造新生命的同時,也作為未來展開的歷史,建造著自為生命世界。共產主義這一新的社會歷史階段,表征著未來的歷史,根本目的是要使得人從物中解放出來,追求全人類的全面自由發(fā)展,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實現(xiàn)人類全面自由發(fā)展的完美平臺。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旨歸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回歸到馬克思自由的價值旨歸之上,真正的自由不是個人的自由,也不是在共同體當中的個人的意志自由。意志自由固然重要,但不是單純的個人主觀意志的發(fā)揮,而是作為共同體的個人的意志起作用,并在自在自為中形成真正的自由。馬克思的自由觀是生成的自由觀,而不是機械的割裂的價值觀。個人自由地生活,便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主體將自我對象化的過程中,使自己獲得幸??鞓罚诳陀^條件下展開合乎目的性的活動。人的自我實現(xiàn)便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使每一個人“各盡其能”便是實現(xiàn)每個人真正的自由。然而,在現(xiàn)代化的資本世界當中,西方所謂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普世價值只是形式上的口號,與馬克思的觀點有著原則性的不同。西方普世價值觀僅僅從孤立的個體出發(fā)界定社會原則,無視個人與共同體本質性的統(tǒng)一,掩飾利己主義所包藏的剝削關系。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則是為了實現(xiàn)真正的共同體中的個人的個性,定義實質性的公平正義,“這種實質性的公平正義要求克服自由主義在公平正義上的‘二律背反,其基本主張在于:生活在世的每一個人,都應當切實地擁有自己的人格、尊嚴、權利、自由以及發(fā)展的機會”[11]。馬克思主義的價值主體正是人民,公平正義不應是形式上的口號,而應是腳踏實地為人民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主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真正地將“人民”二字銘記心中、融入血脈、落到行動。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之弊端
馬克思唯物史觀中的共同體思想,給予了處于現(xiàn)代性之中的人們以警覺與反思。現(xiàn)如今,資本主義越來越狡詐,并且戴上越來越多虛偽的面具,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矛盾,甚至是社會基本矛盾已經難以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解決。要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維度展開批判,一層層地揭開資本對人的本質的褻瀆和摧殘。要揭露在資本的驅使下西方社會政治民主的弊端、道德倫理的虛偽、社會公德的缺失、媒體輿論的荒謬、文化道德的淪喪、藝術渲染的功利,等等。德性被現(xiàn)代性遮蔽,人性被市場肢解,真正的善被“物性”宰制,這些仍是當今西方社會的本質特征。因此,需要回歸到馬克思真正共同體中的個人與共同體的必然內在統(tǒng)一性,將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建構轉化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使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實現(xiàn)對西方虛假共同體的超越,彰顯引導全人類實現(xiàn)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中國智慧。
當今世界日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化解全球性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當前,單邊主義、地緣緊張局勢、貧困現(xiàn)象、氣候危機、全球不信任、難民危機等問題給世界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更加凸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的迫切要求。要在理論邏輯層面,追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閾中共同體思想的理論源泉,確立“作為共同體”的個人應當是在“真正的共同體”中能夠實現(xiàn)自身個性發(fā)展的人;在實踐邏輯層面,明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時代的歷史必然,也是世界的共同價值旨歸。這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領導中國人民始終不渝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與使命。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聶錦芳.“現(xiàn)實的個人”與“共同體”關系之辨——重溫馬克思、恩格斯對一個重要問題的闡釋與論證[J].哲學研究,2010,(11).
[8]?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管克江,任彥,高石英.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正走向終結[N].人民日報,2017-02-16.
[10]? 程美東.世界文明進程中的人類命運[J].學術界,2021,(3).
[11]? 李佃來.從公平正義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6-25.
[責任編輯:鄒立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