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過后,晨有露珠,轉(zhuǎn)眼又迎來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個節(jié)氣?!对铝钇呤蚣狻罚骸鞍嗽轮小庖姶悍帧!薄胺帧笔緯円蛊椒种猓悍忠粯?,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鼻锓诌@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秋色平分,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節(jié),不冷也不暖。這一天,也是第四個“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金風送爽,菊黃蟹兒肥、丹桂正飄香。
我國古人將秋分分為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古有曰:雷,二月陽中發(fā)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秋分以后,下雨不會再打雷,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所以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jié),也是秋寒的開始。
二候蟄蟲坯戶。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秋天完全占據(jù)天地之間的舞臺,早已聽不到秋蟬的嘶鳴,田野里的蟲鳴聲也變得稀疏喑啞。三候水始涸?!抖Y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由于天氣干燥,水氣蒸發(fā)快,降雨量也開始減少,湖泊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便是詩人愛說的“秋水消瘦”、“秋水清瘦”。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F(xiàn)在的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演變而來。由于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tǒng)。
在秋分收獲的時節(jié),我國各地還有很多的習俗,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風箏、做面雀、立蛋……這是淳樸的勞動人民延續(xù)著敬畏自然、敬重自然饋贈的美好向往。
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xiàn)涼燥。在飲食調(diào)養(yǎng)方面,應(yīng)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食物,也可多食藕、梨、柑橘、山楂和百合等除燥養(yǎng)陰的佳品,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除了食補,還要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能力。
主料:白魚、馬蹄。
輔料:雞蛋、綠莧菜。
調(diào)料:鹽、味精、雞汁、濃湯、生粉、蔥、姜、蒜。
制作步驟
1.白魚去骨剔刺打成茸,加入鹽、雞汁、生粉,將馬蹄切成黃豆粒兒大小,一起放入魚茸攪拌,上漿起膠;
2.雞蛋打散,用鍋攤蛋餃皮,可用圓形模具扣蛋皮,把魚茸做餡,包入蛋皮中備用;
3.鍋中放油,放入蔥、姜、蒜炒香,加入濃湯,放入已做好的蛋餃并調(diào)味,加入莧菜小火煮熟即可。
主料:墨魚、秋葵。
輔料:干蔥、蒜瓣、姜塊、孢子蘭、香菜梗、肥肉粒。
調(diào)料:雞蛋清、鹽、味精、雞粉、生粉。
制作步驟
1.墨魚凈水去掉多余鹽分,打成魚膠備用,加入香菜梗、肥肉粒、雞蛋清、味精、雞粉、生粉;
2.秋葵切段,去掉芯,把魚膠釀入其中,用蒸鍋蒸至五成熟備用;
3.砂鍋中放入底油,把干蔥、蒜瓣、姜塊放入炒香,把蒸好的秋葵放入,用小火焗6分鐘,把孢子蘭放入即可。
主料:牛小排、醉桃紅。
配料:九層塔、小米椒。
調(diào)料:紅姜塊、燒汁、白蘭地酒、黑胡椒碎、蠔油、干蔥。
制作步驟
1.牛小排切成3厘米方塊,加蠔油、黑胡椒碎、白蘭地酒腌制備用;
2.將鍋燒熱,把腌好的牛小排煎至八成熟,烹入白蘭地酒備用;
3.鍋中留底油,加入干蔥、小米椒炒香,將牛小排、桃紅放入鍋內(nèi)翻炒,加入燒汁,最后放入九層塔即可。
主料:新西蘭鰲蝦
配料:廣東菜心、藜麥、黑松露、百合。
調(diào)料:鹽、味精、糖、黑松露油。
制作步驟
1.將新西蘭鰲蝦去尾取肉、留蝦頭,蝦肉用黑松露油、鹽腌制;
2.廣東菜心汆水切成片,藜麥蒸熟與菜心加入鹽、黑松露油拌好備用;
3.取平底鍋倒入少許橄欖油,將腌制好的蝦尾放入鍋中,煎至4成熟,入烤箱溫度120度烤兩分鐘即可。
3.取模具,將拌好的藜麥菜心放模具上出型,上面放烤好的蝦肉擺好蝦頭,刷上黑松露油,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