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青,謝愛霞,彭琳瑞,乙豐收,王福剛,牟 童,張雨薇,黃雪芳△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四川成都 61004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2.內(nèi)分泌代謝中心;3.檢驗科,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人們健康,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如視網(wǎng)膜病變、微血管病變等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據(jù)統(tǒng)計,2003年糖尿病患病率達5.89%,2010年患病率已上升到25.6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4],而目前該地區(qū)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尚未明確。本研究通過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旨在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地區(qū)人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一般情況,探究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為該地區(qū)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隨機選取2019年1-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與住院部患者634例,其中男400例,女234例,年齡18~88歲,中位年齡47.9歲。其中患糖尿病患者218例,脂肪肝患者278例。根據(jù)血糖控制程度分為血糖控制良好組(412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組(222例)。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疾病(嚴重肝、腎、胃腸疾患、心血管疾病等)者;(2)妊娠期者;(3)不能配合調查或資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前提下自愿參與研究,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民族、吸煙史、飲酒史、既往病史、用藥史,測量患者身高、體質量,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MI),測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各項指標,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和胰島β細胞功能(HOMA-β)。行肝臟B超檢查判定有無脂肪肝及其嚴重程度分為無脂肪肝、輕度脂肪肝、中重度脂肪肝。
1.2方法
1.2.1分組標準 以糖化血紅蛋白≥7.0%為血糖控制不良組,糖化血紅蛋白<7.0%為血糖控制良好組,比較兩組年齡、性別、民族、FPG、FINS、血常規(guī)、生化指標等差異。
1.2.2計算公式
BMI=體質量(kg)/身高2(m2)
HOMA-IR=FPG(mmol/L)×FINS(mU/L)/22.5
HOMA-β=20×FINS(mU/L)/[FPG(mmol/L)-3.5]
2.1兩組實驗室指標的比較 血糖控制不良組年齡、飲酒史、脂肪肝嚴重程度、BMI、FPG、TG、HOMA-IR明顯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組,但FINS、AST、ALT、TC、HDL-C、HOMA-β水平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不同民族間血糖控制情況存在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維吾爾族(44.40%)、哈薩克族(56.25%)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66.70%)血糖控制不良的比例均高于漢族(31.6%)。性別、LDL-C、吸煙史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血糖控制良好組與血糖控制不良組的一般資料
表2 血糖控制良好組與血糖控制不良組的實驗室指標[M(P25~P75)或
2.2血糖控制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血糖控制不良的發(fā)生與脂肪肝嚴重程度(OR=5.956,95%CI3.601~9.849,P<0.001)、BMI(OR=1.088,95%CI1.028~1.151,P<0.05)、飲酒(OR=3.271,95%CI1.731~6.181,P<0.001)顯著相關。此外,HOMA-β(OR=0.022,95%CI0.008~0.056,P<0.001)、HDL-C(OR=0.026,95%CI0.009~0.076,P<0.001)是血糖控制的保護因素,見表3。
表3 血糖控制不良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作為一座石油城市,經(jīng)濟收入和生活水平較高,而體力活動少、工作壓力大,且飲食結構相對單一,蛋白質及脂肪含量攝入過多。據(jù)統(tǒng)計,克拉瑪依市人群超重或肥胖率約47.29%[4],脂肪肝患病率約36.49%,糖尿病患病率高達25.64%,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這些慢性病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產(chǎn)物,可有效地反映受試者過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因此,探究克拉瑪依地區(qū)人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及影響因素意義重大。
本研究中,不同民族間血糖控制情況存在差異,且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血糖控制不良的比例高于漢族,可能是因為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飲食結構相對單一,蛋白質及脂肪含量攝入過多,食物纖維攝入較少[6],且哈薩克族為游牧民族,生活在高寒環(huán)境,乙醇攝入量多,易導致糖脂代謝紊亂[7]。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糖控制不良組BMI、脂肪肝嚴重程度、HOMA-IR、FPG、TG水平均顯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組,AST、ALT、FINS水平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組,這與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結果相似[12-1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糖控制不良的發(fā)生與脂肪肝嚴重程度、BMI、飲酒顯著相關。有研究表明,肥胖是糖尿病和脂肪肝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BMI過高的肥胖患者由于體內(nèi)聚積過多脂肪,以致肝內(nèi)脂肪變性,影響肝臟功能,長期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脂肪肝[8]。而肝臟功能受損,分泌激素的能力也受到影響,會降低機體胰島素敏感度,產(chǎn)生胰島素抵抗,致使胰島β細胞分泌過多FINS,但長期過度分泌FINS易致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反而出現(xiàn)FINS分泌功能障礙,出現(xiàn)FPG、TG、LDL-C濃度升高[9-11]。在本研究中,飲酒也是血糖控制不良的危險因素,這可能與飲酒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有關[16],但目前飲酒影響血糖控制的機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中,血糖控制不良組HOMA-IR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組,而HOMA-β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組,這提示血糖控制不良組的胰島素的敏感度和胰島功能已顯著下降。
克拉瑪依地區(qū)糖尿病的防治應從體質量、血脂、飲酒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干預。肥胖和體質量過高會升高血清三酰甘油含量,亦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增加控制血糖的難度。因此,本文建議克拉瑪依地區(qū)人群適當減重,加強鍛煉、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蔬菜等膳食纖維攝入量,盡量少吃黃油、豬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降低血脂,維持適合的BMI,減少脂肪肝的發(fā)生率;同時,減少乙醇及單糖的攝入等,重視有飲酒史的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這不僅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脂肪肝的發(fā)生風險,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綜上所述,克拉瑪依地區(qū)血糖控制受BMI、脂肪肝、飲酒、HDL-C、HOMA-β等因素影響較大,建議居民均衡膳食,低糖、低脂飲食,加強鍛煉,控制體質量,戒酒或減少乙醇攝入,培養(yǎng)健康意識,加強健康知識宣教。同時,肥胖、有飲酒史或脂肪肝患者更可能出現(xiàn)血糖控制不良,應采取獨特的護理和管理方式,并密切監(jiān)測血糖血脂等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