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潔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能夠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能夠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思維導圖方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討,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及實效性得到切實提高,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1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模擬人類思維活動的規(guī)律,借助繪制網狀結構圖,將與研究主題有關的元素通過線條和網絡聯系起來,借助圖形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的一種思維工具,它對于促進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有很大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對于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也有很大意義。
2思維導圖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兒童的智力處于發(fā)育期,可塑性高,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但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這一時期能否接受良好的引導直接影響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在幼兒園時期,為了引導學生,教師大多是利用游戲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偏具象化思維。而進入小學后,學生開始接受系統(tǒng)性學習,伴隨著智力的進一步發(fā)育,開始由具象化思維向抽象化思維轉變,逐步建立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10~11歲是學生思維轉變的重要階段,但很多教師并沒有掌握相關知識,缺少科學有效的引導方法,這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營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完成作業(yè)時構建思維導圖,可以加深知識理解,幫助學生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逐步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另一方面,運用思維導圖對于教師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除了日常教學外,教師還需要完成教案撰寫、參加培訓、自我反思等工作,這對個人安排時間的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有70%~80%的概率成為班主任,除了上述內容,還要完成培養(yǎng)班干部、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主題班會、職稱評審等工作,工作量大,工作難度高。但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沒有科學的方法進行合理規(guī)劃,那么便無法完成預期目標。思維導圖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教師可以將每月、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務按照時間順序標注出來,可隨時刪減、更改活動內容,也可以有效避免遺忘、混淆時間等情況,幫助教師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同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加強反思總結,快速積累教學經驗,提升專業(yè)素質。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復雜信息生成圖形化結構,理解不同信息的邏輯關系,在把握準確方向的前提下進行深入思考,提高認知效率。
3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3.1在識字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有效達到鞏固記憶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基礎教學內容以及重點教學內容,不僅如此,小學教育階段的識字量相對來說非常大,在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所運用到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較為單調枯燥,通常情況下都是按照生字的偏旁或者生字的結構入手進行教學,而在進行生字鞏固以及復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引導學生運用反復抄寫以及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而在此基礎上這種枯燥無趣并且單調的學習方式會導致學生對識字學習失去興趣,甚至于產生抵觸以及厭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發(fā)揮自身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合理有效運用,不僅僅能夠避免以往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枯燥單調性,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識字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獲得形象記憶,這種情況下能夠讓學生主動并且有效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3.2積極利用思維導圖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高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實現這一目標。要想使這項教學活動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就要將思維導圖繪制方法向學生詳細講解,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示范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在學生初步理解思維導圖繪制方法之后,借助課內外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學生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他們就能在閱讀過程中利用好這一工具開展閱讀學習。由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能夠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3.3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寫作能力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點。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培養(yǎng)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習慣,以寫作主題為中心向外延伸,然后填充不同內容,這種模式下,文章形散意不散,文段之間聯系緊密,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減少寫作困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高質量文章。值得注意的是,確定文章主題是相對簡單的,但進行有條理且涵蓋范圍廣的論述存在一定困難,這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并進行長時間的練習。
3.4思維導圖輔助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并且被大力倡導運用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師在組織學生運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合理利用思維導圖,這種情況下不僅僅能夠很大程度提高合作探究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合作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構建更加完善的思維導圖。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他像一顆挺脫的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輔助合作探究學習。首先,教師先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其次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對文章具備初步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文章作者對于文章人物具體刻畫這一方面繪制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小組內成員能夠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意見以及建議,產生思維碰撞,能夠實現針對文章所涉及的人物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實現拓展,比如:人物的體態(tài)、人物的衣著、人物的語言以及人物的樣貌等。不僅如此,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將人物所表現出的品質體現出來??偠灾?,通過思維導圖的合理有效運用,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夠很大程度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效率,以此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
結論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有效運用,能夠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空間。為了能夠保證思維導圖獲得良好的運用效果,教師應注重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姚萍.淺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93.
[2]俞秀容,俞秀梅.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究[J].學周刊,2020(31):137-138.
[3]孟倩.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20(24):27-28.
[4]甄蕊.探索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