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金
摘 要:養(yǎng)成教育的達成貴在老師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養(yǎng)成教育指的是能夠在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方式中提升學生在某一方面的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由內而外的思想理念、價值品格等。老師開展情感教育,以極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需要轉變傳統的批評教育形式,以賞識、肯定、鼓勵,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以表揚、獎勵、夸贊,最為學生前行的動力。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精神,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語言表達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綜合發(fā)展。
關鍵詞:養(yǎng)成教育 引導 人格魅力 賞識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落實好這個任務,養(yǎng)成教育必不可少。“養(yǎng)成教育”的定義,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在這三種習慣中,本人認為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具有自律意識的學生,必然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工作中也能夠呈現出理想的效果,且在語言表達方面會形成規(guī)范化的習慣,在為人處世、言行舉止中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體現在完整的人格、端正的價值觀念上。
誰來引導?這是一個共識,自然是學生的任何一位“老師”?!袄蠋煛钡母拍钍謴V泛,既包括“第一任老師”的家長、親人,在生活環(huán)境中家長的一言一行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學生通過觀察家長的言行舉止,并對其進行模仿,逐漸發(fā)展成為學生自身的思想品格、價值觀念。隨著學生年齡提升,進入校園學習之后,接受了不同學科教師的教育,以某個學科作為教育紐帶,教師成為了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主要引導人。如何引導?這是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以下我將主要談談老師如何引導學生自律,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妙招一:情感教育與人格魅力
從他律到自律,借助的是個體內在的情感力量。老師要想引導學生自律,進行養(yǎng)成教育,必須以情動人。如何打動學生?簡單有效的方法在于老師努力成為一名教育“巧婦”,散發(fā)自身高度的人格魅力。
1.老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如沐春風的雅言中?!冻鰩煴怼分小氨菹乱嘁俗灾\,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雅言”是指正確的言論。老師在課堂上運用的語言與傳授的內容,應合法合規(guī),合情合理,是學生學習的模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特定的學科內容,首先,保證自身的外在形象符合教師身份,即嚴肅認真、又能夠展現出教師的人格魅力。其次,在教育教學中需要保證自身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呈現出端正的價值觀念、詳細的知識內容,引導和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2.老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溫聲細語的言談中。老師在課上、課下與學生交流時,應持亦師亦友的關系,平等相處,融洽交談,讓學生感受到平等與被尊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環(huán)節(jié),教師開展教學內容的同時需要尊重學生的需求,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以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發(fā)展、以全局化的教學理念評估學生成長。
3.老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諄諄教誨的授業(yè)中。老師的敬崗愛業(yè),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堅守,不忘初心,感染學生熱愛學習,也“敬業(yè)與樂業(yè)”。教育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不同形式的問題,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大,不可避免的出現懈怠、疲憊等心理變化,需要教師能夠調節(jié)自身情緒,始終以飽滿的態(tài)度面對教育事業(yè)。
4.老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旁征博引的解惑中。淵博的學識,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老師在解惑中如行云流水信手拈來,必然贏得學生的敬仰與追隨。“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教育中的主要工作,教師需要處理好以上三者之間的關系,既能夠傳遞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內容,也能夠在思想觀念上達到“百年樹人”的目標,還能夠解答學生的疑惑和問題,使學生得到“豁然開朗”的幫助。
5.老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和藹可親的關愛中。時刻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關注學生的學習,這樣的老師,肯定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肯定在學生群體中很受歡迎,因為他已經走進了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心靈,李鎮(zhèn)西老師認為這是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
……
老師人格魅力的表現枚不勝舉。人格魅力已經讓老師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通過情感熏陶,獲得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與敬愛,讓學生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與引導;同時,通過情感熏陶,吸引學生對老師的言行舉止進行模仿(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習慣,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言的“言傳身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
妙招二:認識教育與賞識鼓勵
老師在情感上獲得了學生的認可與信任,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還需在認識上進行更明確的巧妙引導,兩種引導教育相輔相成。
在教育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如果老師只是簡單地為罰而罰,學生是很難信服的,會竭盡全力地逃避懲罰,與班級制度對抗,甚至站在老師的對立面??茽柌竦摹叭搅A段理論”提到,處于習俗水平(9-16歲)的兒童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guī)范,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guī)范的要求,并遵守、執(zhí)行這些規(guī)范。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觀念,專注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一起關注錯誤本身,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只要引導得當,他們就會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不符合班集體的輿論要求,自律地從意識上要求自己改正錯誤,遵守規(guī)范。
如何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者不足呢?本人認為應該進行賞識和鼓勵。
1.變批評為詢問
批評往往是評判性的負面語言,容易使學生產生情緒抵觸和不滿。而詢問式的語言,正如上文談及的雅言、溫聲細語,容易消除學生的疑慮,達到溝通效果,快速地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導到對具體行為的表現上,產生自律效應,更有效地達到讓學生改變不良行為的教育目的。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對自尊心的認識也出現了變化,教師一味使用批評教育的方式會傷害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傷。而使用吻合的態(tài)度詢問、關懷學生,能夠提升學生的認同感,教師需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感知問題,結合學生的需求開展教育,必然會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發(fā)現學生違反規(guī)定,偷偷帶手機回校。
(1)如果老師嚴厲批評:整天就知道玩手機,玩物喪志,還把手機帶回學校!雖起到指正作用,但學生不容易接受,且話題容易終止,還影響了師生關系,教育效果也甚微。一旦學生的家人、朋友出現的突發(fā)事件,需要使用手機聯系,此時教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說教、批評方式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會遭到學生的誤解,“老師和我們還是有代溝,不會真正理解我的”出現這種想法會直接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制約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2)如果老師溫和詢問:怎么把手機帶回學校了,是發(fā)生了什么緊急情況嗎?既點出了學生“私自帶手機回?!边@一錯誤行為,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拳拳關愛之心,從而引導學生為自己的這一行為感到羞愧,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跟老師承認錯誤。老師順勢繼續(xù)詢問:現已明確規(guī)定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帶手機進校園,你既然認識到錯了,打算如何改掉這個壞習慣呢?面對老師的關切詢問,學生會愿意真誠回應,并且能給出比我們老師所想到的更有效的、學生又能主動去做并且能盡量做到的答案。沒有過激的行為,沒有鄙陋的言語,老師的言行卻已經為學生做了養(yǎng)成教育最好的示范。
2.變詢問為表揚
面對爆炸性知識的時代,經歷快餐式社交的成長,加上沉重的學業(yè)壓力撲面而來,中學生更容易感到焦慮、迷茫、無奈、失望、易怒、寡言。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引導他們走出這些消極情緒呢?
本人認為應該改變傳統的做法,抓住一切可以表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表揚。以上述手機事件為例,過后老師的輔導跟蹤不僅是去關心詢問學生“有沒有堅持住”,而應該是表揚學生“你已經堅持多少天了,真棒”,對學生前期的努力付出進行肯定,喚醒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信任,認識到自己的潛能,使其堅信只要持續(xù)達21天就能徹底改掉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愿意繼續(xù)付諸行動。這是認識教育,趕走迷茫,喚醒自信,暗示學生能達成目標。教師發(fā)自內心的表揚對學生而言,正如春日的暖陽、夏日的涼風,是具有重要引導和幫助作用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較為脆弱,需要家長、教師的鼓勵和支持,才能夠帶給學生繼續(xù)學習和前行的動力,幫助其獲得更加理想的成長。
富有智慧的老師,哪怕是學生犯了錯也能找到其閃光點進行表揚,何況面對的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積極改正的學生,老師更應大肆表揚,盡力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面子。老師可以利用一切場合,在同學面前、在其他科任老師面前、在家長面前,在課堂上、在集會上,肯定學生承認錯誤的勇敢、表揚學生積極改正的堅持,表達對學生堅強意志的堅信。從老師真誠而切合實際的表揚中,學生可以感到自尊心被維護,自尊心會激勵學生朝著我們所期待的方向不斷進步。這是賞識教育,幫助學生在認識上消除焦慮,大膽前行,鼓勵學生定能達成目標。
3.變表揚為獎勵
當一個學生被成功引導從他律走向自律,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表揚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與精神需求了。此時,我們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1)獎勵學生加德育分。在德育量化評分中體現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成功。(2)獎勵學生擔任班干部。表明學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讓學生享受養(yǎng)成教育成功后的喜悅。(3)甚至可以獎勵其減免作業(yè)。讓學生認識到只要行為表現好,作業(yè)可減少。作業(yè)量減少了,但學習的參與度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提高了,以此促進其學業(yè),起到鞏固引導的作用。
一個學生被引導成功了,這只是個例。我們應該把效益最大化,讓班級里更多的學生也能被成功引導。其實,獎勵成功被引導的學生當班干部,利用老師前期為他樹典型時立下的威望,讓其樂意參與并且可以勝任班級管理工作,輔助老師管理班級之余,還讓其他學生意識到他們的行為要符合班級輿論的希望和規(guī)范的要求,從而起到帶動其他學生走向自律的作用,形成正氣的班風。而獎勵成功被引導的學生減免作業(yè),以此鼓勵其在意識上主動選擇剔除迷茫而對學習重拾信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和做筆記,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同時,會在班級產生正面的輻射作用,讓其他學生意識到他們自己在學習上也要符合班級輿論的希望和規(guī)范的要求,他們也要養(yǎng)成認真聽課、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
綜上所述,老師開展情感教育,以極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通過賞識鼓勵,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變批評為詢問、變詢問為表揚、變表揚為獎勵,層層遞進,巧妙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情感——認識——行為(語言、思維)”三者合一,高效地達成養(yǎng)成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4(2018.4重?。?
[2] 羅吾民.《情感的力量:從他律到自律》[J]《班主任之友》,2020.3(總第568期):第56頁.
[3] 郭力眾.《變批評為詢問》[J]《班主任之友》,2020.5(總第572期):第10-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