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碧鋒,丁遠琴,陳喜貝,唐新萍,劉明東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公共外語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205;2.漢壽縣詹樂貧中學附屬小學,湖南 常德 415900)
量詞就是通常用來表示人、事物或動作數(shù)量單位的詞,如個、頭、匹等[1]?!傲俊笔侨藗冋J識世界、把握世界和表述世界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民族對“量”有著不同的認知方式,也有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2]156。量詞是漢語詞類劃分中一個獨特的語法范疇,而英語的十大詞類劃分中目前沒有量詞,因此本文標題中的“量詞”被作者加上了引號[3]。雖然傳統(tǒng)英語語法詞性分類中,沒有明確地將量詞單獨列出來,然而在英語的具體交際活動中,“量”的概念的表達形式不僅豐富而且十分活躍,履行“量詞”的句法和語義功能結構的存在是客觀事實;另外,現(xiàn)代英語中“量”詞和名詞的搭配一般是約定俗成的,同時也是相對固定的;且英語“量詞”數(shù)目隨著其發(fā)展也越來越多,表達和搭配也越來越精細、具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語初學者的學習難度,影響其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F(xiàn)以小學生們大都喜歡的小動物為例(如表1),來看看英語量詞“一群…”搭配的專門性和固化性。
表1 常見英語中“量詞”用法固化實例統(tǒng)計表
在學習新的語言時,人們一般對與自己母語相同的語言知識點掌握較容易,不同之處的掌握則比較困難。故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師不應局限于傳統(tǒng)語法英語詞類的分類窠臼,宜用發(fā)展的眼光和思辨的理念看待英語語法的傳統(tǒng)劃分,在實際教學中,宜根據(jù)小學生的母語學習實際情況和認知特點,再結合英語實際交際習慣中大量借用名詞進行量的表達的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幫助小學生掌握英語“量”詞的表達方式和習慣,以達到理解透徹,使用正確,輸出準確。具體策略闡述如下:
所謂量感,是指視覺或者觸覺等感官對事物的重量、規(guī)模、速度、程度、狀態(tài)等方面的直觀感覺;也是人類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或體驗,對其大小、多少、厚重等進行評估,是一種感性認識[4]。對于小學生來說,量感主要指事物長短、大小、多少、數(shù)量等方面的感性認知,這與兒童的實際生活關系密切。學生的量感是其通過自身的感覺器官對數(shù)和量產(chǎn)生的整體感知,與其時間空間的想象力發(fā)展有關。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有關數(shù)量、厚重、程度、時間空間等與量感培養(yǎng)關聯(lián)的基礎知識,以更好地理解與物質或事物關聯(lián)的時空概念。從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堂始,小學生就要學習和掌握量詞,這不僅可使其語言表達形象、具體,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其量感,還有助于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量感培養(yǎng)屬于小學數(shù)學學習內容,但量詞卻同屬小學語文和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將小學英語“量”詞教學與小學語文的量詞及小學數(shù)學量感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教學,屬于跨學科整體教學。運用跨學科整體教學,不僅能夠拓寬兒童量感的視界,且能將小學英語和語文學科中,屬于淺層次的量詞詞匯學習引向對知識、思維和能力的深層融合與整體構建,拓展小學英語教學視野。比如教師可在教學中,參照漢英量詞甚至古今量詞的差異,鼓勵學生進行日常生活中重要計量單位的迭代,或關聯(lián)其彼此間基本的估量測算等,以引導學生更清晰、客觀地認識古今中外的具體實物,這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量感,提升其量感認知的厚度、深度和精度,還可破解小學科目間毫無關聯(lián)的狀態(tài),體現(xiàn)現(xiàn)代小學學科課程體系的整體性、生動性和互文性。來看一個具體跨學科整體教學設計sample(如表2 和3 所示),粗體畫線部分為英文表量結構,該示例較適宜為小學生設計聽力或閱讀訓練學習內容:Mr.McDonald raises a herd of cows,a trip of goats,and a brood of hens.A cow has the same weight of four goats and a goat has the same weight of 10 hens.How many hens weigh the same as a cow?
表2
(麥當勞先生養(yǎng)了一群奶牛,一群山羊和一群母雞。一只奶牛和4 只山羊一樣重,一只山羊和10只母雞一樣重。多少只母雞和一只奶牛一樣重?)
表3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英語可數(shù)名詞,“量”的表達比較簡單,只需要將一個數(shù)詞加到一個名詞前面便可,如:a pen,two books,three balls等。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編排正好是先學習名詞、冠詞,再學數(shù)詞,這樣教師就有機會將學生所學的新舊語言知識通過表量的結構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促進其綜合運用這三類詞進行表達。這類表量方式表達穩(wěn)定,搭配豐富,輸入輸出便捷,呈現(xiàn)率高,識記和學習起來容易,便于遷移和運用。為了激發(fā)小學生英語量詞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將很多節(jié)奏明快,通俗易懂的英語歌謠改編后,用來進行“量”詞的聽說訓練。如:Ten Little Indian Boys: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Indians.Four… boys.英語教師可鼓勵學生改編成:Ten Little Bears: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bears.Four……[5]當然,教師若能注意與語音知識和拼讀技能訓練融合起來進行輸入,既有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兒童的“量”感和語感,又能激發(fā)小學生英語“量”詞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主要用來描述事物外觀、形狀或單位的英語“量”詞時,教師可采用直觀教學策略,現(xiàn)僅以小學生教科書中出現(xiàn)的英語國家常見食物為例,如:a loaf of bread(一條面包)、a bar of chocolate(一塊巧克力),two jars of jam(兩罐果醬)等。教學這類英語“量詞”時,教師可采用提供實物圖片或部分實物的直觀教學策略(如圖1,2),以增強小學生對涉及英語國家普通民眾日常生活食物和餐桌禮儀文化中的基本“量”詞的跨文化認知。直觀教學策略,不僅能讓學生直接、具體地感知英語表量的語義結構,也有助于教師使學生的“量”詞學習可視化,一定程度地降低英語“量”詞的語義理解難度,教師也可借助實物將其表示的“量”詞進行性質歸類,便于學生識記、理解、遷移和學習,增強學生的語言學習自信和學習成就感。
圖1
圖2
英語的不可數(shù)名詞是沒有復數(shù)形式的,從而不可以就其本身計量。如果要計量的話就得借用英語“量”詞,從而使這些不可數(shù)名詞產(chǎn)生具數(shù)的特性,即可數(shù)性[2]156。因此英語中通常借用“量”詞,通過一定的詞語組合形式,即“不定冠詞或數(shù)詞+量詞+介詞of+名詞n.”來使不可數(shù)名詞表示的事物可數(shù)化或者更精確地量化,如:a drop of water(一滴水);six loaves of bread(六塊面包);seven cups of coffee(七杯咖啡)等。教師在教學時,可運用演繹策略進行教學,即首先說明這一公式化的英語表量“公式”,然后略舉幾個例子,要求學生學習并翻譯,如:八則/條新聞(eight pieces of news),九磅臟衣服(nine pounds of dirty cloth),一撮鹽(a pinch of salt)等,引導學生準確完整地修飾和限定某些不可數(shù)事物,達到既完成交際目的中不可數(shù)名詞可數(shù)化的表量需求,又培養(yǎng)小學生演繹思維的教學目的。
由于英語中大部分“量”詞的功能是通過借用名詞來體現(xiàn)的,所以在具體的語言表達和運用中,它們不僅具有名詞的語法意義和詞匯語義,而且還衍生出一定的修辭功能,兼具表量和述情的功能,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和韻味[2]157。教師可運用比較策略,來引導學生認識如下的英漢使用“量詞”進行夸張的修辭功能。例:a mountain of homework(山一樣高的作業(yè))、a flood of tears(淚如泉涌)、a cloud of flies(烏云般密集的蒼蠅)等。在類似英語表達中,通過英語中的“量”與“名”之間的搭配失衡,來表達其情感,加深讀者的印象[2]157。此時,小學英語教師要向學生說明這幾個實例中的mountain、flood、cloud 均夸大了它們所要表達的量,且這種表達方式還起到了渲染氣氛,表情達意的作用。而與英語中的夸張修辭相比,為了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深刻揭示事物本質,漢語一般通過夸大或縮小事物的量,來突出某一事物,以令人印象深刻,增加語言的魅力,有例為證:“一掬吳山在眼中,樓臺疊疊間青紅”(汪元量《湖州歌》其五),此詩作者汪元量用“掬”作為山的量詞,把巍峨?yún)巧綄懗梢晦?,用了縮小的夸張修辭[6]56。學生們在小學語文學習中,能接觸到量詞進行夸大的修辭經(jīng)典個例,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過長”中的“丈”及“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量詞“尺”等,兩者均為古代中國人常用的、重要的量詞,教師還可借此對小學生進行中國傳統(tǒng)量詞和現(xiàn)代量詞、甚至古今中外重要量詞進行簡介或初淺說明。
先向小學生說明大部分量詞沒有什么感情色彩,它們跟哪個名詞相搭配,完全是根據(jù)英語說話的習慣,然后再給學生列舉實例,示范英語中褒義的表量結構[2]158,如a team of athletes(一隊運動員)、a troop of policemen(一隊警察)、a galaxy of scholars(一批優(yōu)秀的學者);而a group of people(一群人)、a flock of sheep(一群羊)等,則是中性的表量結構,同時也要向小學生呈現(xiàn)一些貶義的表量結構,如a package of liars(一伙騙子)、a band of robbers(一伙強盜)、a pack of wolves(一群狼)等,供他們比較、學習和鞏固。最后,教師還應向學生說明英語中的“量”詞,就像某些漢語量詞一樣,不但具有表達褒貶情感的價值功能,還能提升語言學習者的言語修辭能力。老師可采取任務型學習策略,鼓勵學生們在父母的幫助下,大膽使用電腦,通過查閱互聯(lián)網(wǎng)或語法書籍等,以小組為單位主動收集英語常見量詞褒貶義實例,以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究,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能力。最后,還可將學習小組收集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拓展學生英語學習成就的呈現(xiàn)平臺。
教師可以和小學生一起來比較和探究英語中一些正逐步喪失其本義而呈現(xiàn)出虛化傾向的“量”詞,比如小學生經(jīng)常會在英語學習中使用典型量詞,即常被師生稱之為搭配強大而又神奇的英語“量”詞“piece”,如twenty pieces of music(二十支樂曲)、several pieces of kindness(幾番好意)、a pieces of good luck(一回好運)等[7]。教學時,教師可向學生說明這類量詞在語義上已逐漸抽象化、在運用中有從特指向泛指發(fā)展的傾向,反映了英語量詞的發(fā)展趨勢,也體現(xiàn)了人類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的辯證觀。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通過整理和分析,找出與英語相類似的、同樣存在虛化傾向的漢語量詞,比如“個”,如“一個箭步、一個跟頭、一個失手”等,教師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鼓勵和中肯的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思維和持續(xù)的英語學習興趣。
以上所述幾個方面均為小學英語教師引導小學生比較英漢量詞表量述情的相同之處,實際上,教師還應向學生說明英漢語量詞使用上的常見差異,即量詞的疊用區(qū)別。教師可鼓勵學生先向語文教師請教,梳理并總結英漢量詞重疊的規(guī)律。通過與語文教師交流后,小學生將會發(fā)現(xiàn):漢語量詞,除了計量名詞外,不少可以重疊使用,如:名量詞:個個/件件/張張。動量詞:次次/趟趟/回回。量詞重疊還有一種形式是“一+AA”如“一個個”“一件件”“一趟趟”,這種形式表示的語法意義有和上面的重疊形式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主要意義有三種:(1)表示“每一”,基本同“AA”重疊式,如“小伙子們一個個身強力壯”;(2)表示“逐一”,表此種意義的重疊形式作狀語,如“我們要一件件仔細檢查,這樣才不會遺漏”;(3)表示“多”,如“他一次次給我打電話”。漢語量詞可用來表示每一、多、逐一的語法意義;又如“條條道路通羅馬”“步步緊逼”等,漢語中數(shù)量短語重疊后做主語常用來強調許多、每個,做狀語時則表示連綿、有序的語法意義,如“一朵一朵都是黃色的”“一列一列的游行隊伍走過去了”[8]。當數(shù)詞不限于一時,用來表示方式,如:“兩個兩個輪流值班”“三組三組地分發(fā)”等。至于英語中“量詞”的類似疊加,教師可通過給學生列舉以下實例,如piles and piles of rubbish(一堆一堆的垃圾),miles and miles of forest(連綿數(shù)英里的森林),又如take turns to work in groups of two(兩個兩個地輪流工作),lions hunt in prides of five(獅子們五只五只地一起狩獵)等,并要求學生進行認真觀察后再總結和歸納。經(jīng)過教師耐心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將會發(fā)現(xiàn),原來英語“量”詞的疊用,是先使用“量”詞復數(shù)形式,再利用介詞of 將具體數(shù)詞和其連接起來表達。英漢兩種語言中“量”詞疊加使用方式細微的差異,是由學生在老師引導和幫助下,通過反復觀察、學習、比較后自己總結歸納所得,這樣的語言學習經(jīng)歷,不僅令人難忘,還能提升學生觀察、比較、總結、歸納和反思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一般認為,英語中的“量詞”本身沒有實際意義,它們都不能單獨成為一種詞類,是其交際交流中的約定俗成和相對固定性,導致了英語初學者認知、識記、理解和使用的困難,所以在進行英語“量”詞教學時,小學英語教師宜從最簡單、最常用的英漢量詞教起,再根據(jù)兒童不同年齡和其語言、母語認知水平,針對英語常用“量”詞豐富的表達習慣,匹配豐富多元的教學策略,以拓寬和創(chuàng)新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和模式,激發(fā)小學生英語“量”詞的學習興趣,適度降低英語“量”詞的學習難度和抽象性,在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