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園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數據新聞是用數據講故事的新聞報道形式。2009 年,英國《衛(wèi)報》開設“數據博客”,引領了全球的數據新聞浪潮,隨后西方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等紛紛增設數據新聞報道。國內媒體從2013 年試水數據新聞生產,各大媒體機構陸續(xù)成立數據新聞版塊,代表性的有“人民網要聞可視化組”“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澎湃數據新聞部”等。數據新聞備受歡迎,是因為數據本身的客觀性、條理性,以及數據經過整理、可視化之后,呈現出的直觀性和規(guī)律性。與文字報道不同,數據新聞節(jié)約了人們閱讀新聞的時間,同時增加客觀性、趣味性。與傳統(tǒng)新聞人才培養(yǎng)相比,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要求在原有的培養(yǎng)基礎上,增加了數據爬取、搜集、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等技術素質要求。
成立于1908 年的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是世界上第一家新聞學院,至今依然是新聞教育的標桿,在新聞界和教育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美國諸多的媒體機構負責人以及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都畢業(yè)于該校。據US News 發(fā)布的美國大學排名,密蘇里新聞學院多年位居美國大學新聞專業(yè)排名榜第一。密蘇里新聞學院還是第一家將電腦技術引入新聞學教學的學校,也是首批進行數據新聞教學的高等院校之一。
目前對密蘇里大學新聞教育的研究,一是以新聞史視角,從燕大新聞系的建立開始,認為密蘇里模式對中國的新聞教育影響巨大[1];二是提煉密蘇里新聞教育的教學模式,實戰(zhàn)與實踐貫穿其整個教育過程[2]。
學界針對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主要有:一、描述當下新聞教育現狀,認為國內數據新聞教學是一種被動的調試[3];二、以數據新聞大賽為研究對象,認為現有的學生數據新聞作品水平仍十分有限[4],數據新聞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三、介紹海外教學經驗。一類是概述式,從對海外高校的整體掃描中提出對策[5];一類是個案式的,以訪問考察、游記的形式,探討他國與我國數據新聞教育的差異[6]。
從已有研究來看,學者們普遍關注到了數據新聞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供了較豐富的經驗資料。密蘇里新聞學院是新聞名校,論述其新聞教育的文獻不少,但專門研究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數據新聞培養(yǎng)模式的并不多。數據新聞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節(jié)點上,系統(tǒng)瞭望密蘇里新聞學院數據新聞的教學模式和經驗,對我國的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和制度建設有重大啟發(fā)。
本文采用歸納整理、調查訪問、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1.密蘇里大學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上的作用?
2.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數據新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怎么樣?
3.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經驗哪些可以被移植、借鑒?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數據新聞教育是教學發(fā)展的自然結果。早在2005 年,學院的Mike Mckean 教授就關注到了融合新聞的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辦了媒體融合專業(yè)。2009 年,也就是新聞界數據新聞興起之時,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迅速調整專業(yè)設置,細分專業(yè)變成六大方向:媒體融合學、期刊新聞學、攝影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戰(zhàn)略傳播學、平面和數據新聞學,保證了學界和業(yè)界同步,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相統(tǒng)一。具體而言,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通過重視實踐教學、優(yōu)化課程設置、科學組織師資,成為數據新聞教育的領跑者。
實踐教學是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辦學傳統(tǒng)。新聞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密蘇里新聞教學模式的核心,即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Walter Williams 在學校成立之初,曾和多方人士共同商討如何進行新聞教育辦學[7],最后他參考借鑒了醫(yī)、法、農學等專業(yè)教育的實際做法,產生了“在做中學”的辦學理念——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了解理論知識的作用,能在未來工作之后迅速適應工作所需[8]。學院成立一百多年來,一直堅信“動手學習引領偉大事業(yè)(hands-on learning leads to great careers)”,將“在做中學”視為辦學信條。
1.搭建面向社會的媒體實踐平臺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有許多自有媒體平臺,和一般高校自辦媒體、自產自銷不同的是,密蘇里大學的校園媒體是公共的,面向社會的:Komu TV是全國廣播公司(NBC)旗下的地方臺,KBIA-FM屬于國家公共廣播電臺體系,Mojo 廣告公司和Adzou 廣告公司接攬商業(yè)訂單,《城市周刊》以及《密蘇里人報》對外發(fā)行。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第一個實踐平臺《密蘇里人報》和學院同一天誕生,如今這份報紙已相當成規(guī)模,發(fā)行量可觀,擁有美聯社和《紐約時報》的全部租用線路。為了適應數據新聞的發(fā)展趨勢,2010 年《密蘇里人報》改變辦報策略,把工作重心調整到網站上,出版周期從過去的七天改成五天,發(fā)行量降為3000 份,成為網站的附屬品。報紙設有數據新聞版塊,并有專門的編輯室,每天安排三到五名學生值班,負責選題、數據搜索、清洗、數據整理發(fā)布等內容生產?!睹芴K里人報》實習課程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在報社工作六小時,從記者稿件和數據庫中挖掘有價值的數據,做成圖形、表格,經助教老師和編輯老師審核同意,可以發(fā)表。常用工具有Excel、Python、Tableau、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另外在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經常是平行進行的,學生高彤回憶說,實踐學習是一件很有挑戰(zhàn)的事情,“早新聞要求凌晨兩點到電視臺,先是確立選題,用一兩個小時去找新聞線索,四點半出發(fā)準備直播,五點半是第一檔,六點半第二檔直播,七點半第三檔,要三次直播。白天還有課,十分鍛煉人?!雹偻ㄟ^實踐,在校學生全面進入職業(yè)工作狀態(tài)。
2.專業(yè)協(xié)會助力實踐教學
九個全國性的新聞專業(yè)協(xié)會的總部設在了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包括全美報業(yè)協(xié)會、調查性記者編輯協(xié)會等,其中和數據新聞最相關的是計算機輔助報道全國協(xié)會(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NICAR)。該協(xié)會負責訓練記者和編輯的數據素養(yǎng)和技能,成立初衷是培養(yǎng)記者如何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搜索資料。如今,協(xié)會從計算機輔導報道階段進入到數據新聞階段,它鏈接了美國聯邦數據庫,可以進行數據搜索,還提供數據清洗、分析和基于地理信息的數據服務。每年定期召開NICAR 大會,2019 年大會有1000 多名數據新聞專業(yè)人士參加,183 個演講主題。協(xié)會聘請學生職員,舉辦專業(yè)比賽,而學生通過參會、服務會議,可以足不出戶就和業(yè)界專業(yè)人士接觸、互動,推動學習。
NICAR 的學術顧問,學院教授David Herzog 介紹,這種實踐教學方法又叫“教學醫(yī)院模式”(Teaching Hospital Model),“學生如同醫(yī)學院實習生一樣,跟在經驗豐富的老師后面。學習在現場完成,問題的提出來源于實際狀況,老師在現場解決。醫(yī)學院的學生畢業(yè)離不開臨床實踐,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學生也一樣。這樣的學習令人印象深刻?!雹?/p>
3.學生通過實踐找到職業(yè)感、獲取成就感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鼓勵學生通過專業(yè)實踐,像一個真正的記者一樣,獨立完成作品并發(fā)表。發(fā)表在《密蘇里人報》上的《密蘇里黑人學生接受處分性停課時遭遇的不公》就是一部成熟的學生作品。主創(chuàng)學生Tessa Weinberg 介紹,他們申請到了州政府近十年的處分性停課數據,分析發(fā)現:密蘇里州的黑人學生遭遇處分停課人數是預期的兩倍。2008 年到2017 年,密蘇里州學區(qū)發(fā)生了超過250 萬場校內外處分性停課,這些停課中有42%是給予黑人學生的,即使在這段時間內黑人從未超過全州20%的人口。學生基于已有數據,還開發(fā)了一個在線數據庫,可以搜索密蘇里州任何學區(qū)的處分性停課情況。類似的還有《密蘇里性侵犯者地圖》《密蘇里的女性權益》等,可以發(fā)現,學生作品關注的多是地區(qū)和社會的深層次話題。這些作品都被點擊、轉發(fā)和評論多達上萬次,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甚至推動了政府有關政策的出臺。這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yè)擔當。創(chuàng)始人Williams 曾說過:“記者的最高使命是引領人們步入生活的更高境界?!?/p>
1.按照職業(yè)需要設置課程
數據新聞對數據的處理,一方面是對數據的整理分析,一方面是將數據可視化。目前,密蘇里數據新聞的課程是緊緊圍繞數據新聞生產的實際需要而設置的,參見表1。
表1 密蘇里新聞學院數據新聞主要課程
從上述列表,我們可以看到密蘇里新聞學院關于數據新聞的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塊是基礎理論課,如“全球化和數字技術基礎”“多媒體規(guī)劃與設計”;一塊是數據分析及相關軟件操作課,如“數據報告基礎”“計算機輔助報告”“新聞學中的定量研究方法”,這里面涉及計算機編碼、電腦編程、數據分析軟件的教授等;一塊是如何將數據可視化,如“信息圖表應用”“信息圖形”“多媒體的可視化編輯”。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全面了解、掌握數據新聞具體生產的步驟流程,學以致用,畢業(yè)后迅速投入崗位工作。
2.多樣化課程力求均衡培養(yǎng)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采取的是學分制,學生可以自由選修課程滿足學分要求。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權較大,學院也提供了大量的課程以供選擇。初步統(tǒng)計,從本科到博士階段的課程,多達330 門。除去特別標注的實習課,或者一樣的課程名,如是否榮譽學位,課程是進階的分“高中低”級別,仍有100 多門課。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課程還開設了一些涉及特殊領域的課程,如“食物和酒的專業(yè)報道”“關于糧食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的實地報告”,意在使學生能在廣泛的學科領域和專業(yè)領域有所收獲。
應用型學科教學中技術應用和人文基礎孰輕孰重,一直是焦點話題。其實最理想的情況,是不偏不倚,尋求兩者平衡。根據課程編號可以發(fā)現,數據新聞的課程是在大二以后開設,集中在大學三、四年級和研究生階段。低年級階段學生是接受常規(guī)的如新聞寫作、攝像攝影、新聞倫理等課程訓練,以及上一定數量的通識課程,如文史哲、經濟、法律等大學科課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的畢業(yè)要求是完成至少120 個學分,其中包含24 學時的主核心課程,6 學時的實踐課程,3 學時的頂峰課程,以及專業(yè)領域15 學時的學習和28 學時的非新聞類課程。這其中必須包括通識課程和寫作強化課。GPA 不得少于2.0。這樣的學分要求也就意味著學生必須在通識領域、大新聞學科領域和自己的細分專業(yè)領域,都修滿一定的課程。
1.教師全部來自新聞界
新聞是強調實踐的學科,數據新聞尤為突出,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教師全部來自新聞界。David Herzorg 任教以前,擔任過15 年的編輯記者。他在數據處理和可視化方面擁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備受學生歡迎。他曾多次來中國進行數據新聞的講座和授課。再比如Damon Kiesow,為Poynter.org 創(chuàng)建了移動媒體博客Writing Daily,為boston.com 和boston globe.com 開發(fā)過移動應用程序和移動網站。而其他教師,有的是普利策獎獲得者、艾美獎獲得者、皮博迪獎獲得者、全國出版物獎獲得者,還有原美國廣告協(xié)會會長、新聞傳播史協(xié)會會長,20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新聞臺總監(jiān)等。這些有著豐富業(yè)界經驗的教師構成學院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支撐體系重要的一部分。
2.聘用不唯學歷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現有教師71 人,90%具有媒體背景、從業(yè)經驗。學院有教授20 名,副教授35 名,助教16 名,學歷層次見表2。
表2 密蘇里新聞學院教師學歷一覽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院教師持本科學歷、碩士學歷和博士學歷的人數幾乎差不多。圖1、圖2 分別是該學院教授、副教授學歷層次狀況。
圖1 密蘇里新聞學院教授學歷層次
圖2 密蘇里新聞學院副教授學歷層次
結合圖表可知,本科學歷的教授有4 人,副教授15 人,分別占到教授人數的20%和副教授人數的43%,持本科文憑的副教授人數還要多于持博士文憑的副教授。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聘用教師的標準不“唯學歷”,而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業(yè)界老師在學院里也被稱呼為教授或副教授,而不是兼職教授(adjunct professor),在對待上是一致的。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依靠雄厚的實踐平臺,豐富的課程設計和優(yōu)質的師資隊伍,以學生為核心,構成了“實踐體系”“課程體系”“支撐體系”三大體系,幫助學生完善“專業(yè)認知”“職業(yè)認知”“社會認知”,圖3 即是該培養(yǎng)模式模型示意。
圖3 密蘇里新聞學院數據新聞培養(yǎng)模型
認知系統(tǒng)不僅被封裝在大腦中,神經系統(tǒng)、身體和環(huán)境都持續(xù)改變,同時互相影響,真正的認知系統(tǒng)是包含三者的統(tǒng)一系統(tǒng)[9]。認知是認知者(身體和大腦)與環(huán)境(自然和社會文化)的內在的、不可分離的相互作用的生成過程,是情境化的過程[10]。學生在課程學習、教師傳授交流和專業(yè)實踐的環(huán)境中,完成了對數據新聞專業(yè)的認知,對數據新聞記者、編輯等職業(yè)的認知以及對整個數據新聞業(yè),包括對其他社會生活的認知。學院原副院長Brooks 說:“這也是為什么密蘇里新聞學院的畢業(yè)生在用人市場上總是最受歡迎的那個。”[11]三角培養(yǎng)模型下出來的學生,就是一名合格的數據新聞人才。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實踐平臺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新舊媒體種類齊全,而且面向社會,制度完善,運行規(guī)范,影響力大。媒體的生存經營由全體師生投票決定,管理委員會委托管理。與一般的校園媒體相比,社會媒體的實踐更具挑戰(zhàn)性,可展示和創(chuàng)新的機會更多。學生在學校里就參與社會媒體實踐,并制作面向社會的公共新聞產品,意味著畢業(yè)以后,學生去就業(yè)單位,基本上可以做到無縫對接。
反觀國內的大學,目前無一所大學擁有自主的、面向社會的媒體。雖然可能在媒體設置和管理方面,中美兩國有差異,但國內新聞學科實力雄厚的大學如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應該嘗試向這個方向努力。另外,把行業(yè)協(xié)會的總部請進高校也是解決實踐平臺的好辦法。這對提升學校本身的知名度,營造學界、業(yè)界良好的互動氛圍,都有一定幫助。
我國目前的現狀是業(yè)界數據新聞發(fā)展領先于學界數據新聞教學[12],數據新聞報道人才培養(yǎng)仍處于摸索階段[13]。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數據新聞的課程,傳統(tǒng)新聞學院開不出來。一方面是教師缺乏較高的計算機素質,另一方面也缺乏數據新聞經驗。
通過全球校際合作,嫁接優(yōu)良范本可以緩和這個問題。目前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傳媒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高校就通過“工作坊”“教學周”的形式,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教師到中國進行數據新聞課程的教授。Fritz Cropp 是密蘇里新聞學院負責全球項目的副院長,他介紹:“和中國的合作尤其顯著,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現在與中國大多數頂級媒體公司和所有頂級新聞學院都有合作?!边@種全球范圍的合作,樹立全球化的視野,對專業(yè)聲譽、學生培養(yǎng)、教師成長等方面都是有幫助的。
另外,新聞報道本來就是一項全球化工作,我們不僅要了解身邊事,也要了解天下事。新聞教育全球化是新聞本質的要求。新聞報道要求公正,打破地方偏見,新聞教育也不是拘泥于一國一地的地方性培養(yǎng)。有大視野、大胸襟、客觀、專業(yè)的新聞人才,是時代所需。通過校際間的全球課程合作,也給彼此師生提供了與世界交流的機會。
校際合作是通過外來“輸血”,解決一時教學困難。建設、培養(yǎng)自己的師資隊伍,學會“造血”,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師資不足是影響我國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性問題。以湖南省主要高校新聞學科的用人標準來看,博士學歷是基本要求。新聞系碩士生導師專業(yè)來源是中文系的,這部分教師占到六成以上,他們都沒有新聞從業(yè)經歷。
要解決這些問題,新聞師資隊伍要調整更新,要讓更多優(yōu)秀的校外業(yè)界人士參與加入。目前國內比較主流的做法是以聘用制方式,邀請校外專業(yè)人士作為兼職老師,給學生上課。但實際上,校外兼職老師因為自身還有媒體工作,時間不固定,學校開出的薪資往往比較有限,常常會出現校外兼職老師,無法連任的情況。臨時聘用制,不論是在對教師的管理,還是教學效果的控制,都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所以學校做人才引進工作,要針對新聞專業(yè)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唯學歷、一刀切。教師關注的領域和個人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求一個教師新聞業(yè)務和新聞科研同時優(yōu)秀,如同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上世紀6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晚年從他的人本主義心理治療方法中獲得靈感,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Learner-centered teaching)”的教育理念。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提倡的實踐教學就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實現方式。數據新聞的選題往往不是給定的,而是發(fā)現的,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有很大的主觀自主性。教師只是啟發(fā)和輔助的角色,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
目前完全復制密蘇里大學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有一定困難,也有本土適應的問題。但國內高??梢酝ㄟ^搭建平臺,與業(yè)務單位合作,創(chuàng)設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各項認知能力的提升。結合新聞業(yè)務特性,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需求出發(fā),注重實踐教學,設計個性化培養(yǎng)模式。
一百多年前,中國內憂外患之時,有識人士希望借“辦報”來救國,培養(yǎng)能立即上崗、有職業(yè)素養(yǎng)的報人是當務之急,這與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新聞理念不謀而合。20 世紀20 年代初開始,中國高校效仿美國辦學模式開辦新聞教育,一批從密蘇里大學留學回國的新聞人強力推動了中國報界的近代化步伐[14]。如今面臨新時代的技術挑戰(zhàn),培養(yǎng)新興人才是新聞業(yè)所急。當此之時,我們再向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學習,借他山之石,總結經驗,且開拓創(chuàng)新,應是可行之道。
注釋:
①2018 年5 月17 日高彤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講座中提到。
② 2019 年6 月22 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教授David Herzorg 在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講座中提到。
③課程編號的含義:0000-0999 代表不計入學位要求的課程,基礎技能課;1000-1999 代表新生課程,入門課;2000-2999 代表二年級學生課程;3000-4999 針對具有必備先決條件的三、四年級學生;5000-6999 是專業(yè)水平課程;7000-9999 是中高級研究生課程,不用于本科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