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萬傳
(嶺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語言習得的許多研究都表明,認知、情感、生理等多種因素都會對學習者產生影響,其中重要的莫過于動機因素。國內外學者都將動機歸結為人們?yōu)閷崿F(xiàn)既定目標而堅持不懈并為之奮斗的內在因素。學習動機較強者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1][2]絕大多數學習者都是通過學校課堂學習第二語言的,而教師在其第二語言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教師的影響,教師的課堂言語行為對學生的動機乃至學習效率的影響值得深入探討,表揚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種積極的言語行為,表揚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正如問候、鼓勵、道謝等一樣,表揚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起著挽留對方顏面、聯(lián)絡交際者之間感情的作用,同時表揚還可以作為解決爭端、團結他人的方式,維系社會正常的人際關系。但是,表揚又是一種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言語技巧,恰如其分地用好并非易如反掌。第二語言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實施表揚尤其需要一定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動機是一種能影響人的行為活動的心理過程,是激發(fā)人們去從事某項活動的內在力量,動機強者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3]D Dornyei(2001:8)把動機具體化為:“為什么人們要從事某活動?他們能堅持多久?為追逐它又能付出多大代價?”。[4]動機從來源看有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之分。[4]Edward Deci(1975)認為內在動機是一種能排除活動本身帶有的另外的隱形的收獲。人們從事某活動更多是為了自己的顏面而不是要得到某些外在的報酬。內在動機是由環(huán)境所激發(fā)的個人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如好奇心、個人目標、樂趣等。如學生非常喜歡學第二語言,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會獲得極大樂趣,并不需要獲得任何外在報酬。內在動機具有長時性和主動性的特點。外在動機是由外界因素掌控的,人們希望獲得所從事的活動以外的東西。[5]Ryan & Deci(2000:71)認為外在動機是和為獲得活動成果表現(xiàn)相掛鉤的,這一點與內在動機截然不同。外在動機由外界力量引導。這種收獲可以是經濟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報酬。比如,一些學生不喜歡學習第二語言,但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要為取得好成績而刻苦學習第二語言。外在動機具有速效性和被動性。[6]
外在動機往往與內在動機相對立而存在,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不僅僅是內在動機或者外在動機單純起作用,而是通過二者之間相互作用。內在動機雖然相比外在動機更為持久和穩(wěn)定,但是個體與生俱來的興趣畢竟有限,大部分態(tài)度、價值觀和行為都是后天習得和培養(yǎng)的,是一種內化的過程,動機也是一樣。對于那些缺乏內在興趣的行為來說,通常首先需要利用外部刺激給予強化,而后逐漸培養(yǎng)個體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和對行為的控制力,最終通過內部力量操縱完成動機的內化過程。
二語學習過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焦慮和抑制??死甓Z習得理論之一情感過濾假說就特別關注了學習者的情感因素。王初明(2004)采用調查和實驗的方法證明了自我概念和與之相關的情感因素(如焦慮、動機、態(tài)度)對第二語言學習有顯著的影響。[7]自我評價不佳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容易產生焦慮,不大可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采取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目前,中國第二語言學習者多出于獨生子女家庭,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自我意識較強而又敏感、易陷于焦慮的個性特征。其中的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自尊心很強,受到傷害的時候渴望得到別人的接納。他們深信自己的教師并容易受到教師行為的影響。同時,青少年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又是很容易引導的,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運用自己的言語行為激發(fā)他們學習動機,表揚是行之有效的言語手段之一。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字典》將表揚定義為:用言語或行為表達贊賞與批準等。在《韋氏同義詞詞典》中表揚被解釋為禮貌的口頭表揚。多數研究接受Holmes(1988)提出的表揚的含義:表揚是說話者對他人,尤其是聽話人具有的某種雙方認可的優(yōu)勢,特征或技巧能明確地或隱含地進行積極評價的言語行為。[8]類似地,Henderlong,J.& Lepper,M.R.(2002) 將表揚解釋為:評價者根據有效的評價標準對他人(即接受者)的產品、成績或人格特質等不同方面進行的積極評價。[9]
以上這些定義都強調表揚是一種對被表揚者的優(yōu)勢進行賞識的行為。表揚作為一種表達積極情感的言語行為,它能夠維護人們的面子,加強說者和聽者之間的團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表揚是一種強化過程,是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外部強化過程,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表揚是讓學生在良好行為和受表揚之間建立固定的聯(lián)結,使外部強化變成一種內部動機,提高學生做好事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鑒于此,魏志紅(2011)從教育學維度著眼,將表揚定義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有利于課堂教學開展的行為所進行的肯定性評價。”[10]
社會學家Goffman(1968)面子理論認為,留住面子能讓人感覺良好。人們都有強烈的愿望想要維護自己的面子,而如果丟臉的話人們內心支撐維持社會現(xiàn)狀的情感會有所降低。[11]Brown &Levinson(1978)也提出了面子保全理論也認為,面子就像榜樣人物,就是社會成員想要求自己成為的公眾自我形象。成功的交際應該兼顧“面子”和“理性”,這就給如何理性地做到顧及說話人和聽話人的面子并達到理想效果帶來難度。在交際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說話的內容和合適的說話方式。[12]同樣地,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意識到保全學生面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年輕學生爭強好勝、要面子的特點,使表揚的作用能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發(fā)揮,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讓學生成功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通過各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動機。[13]
第二語言教師在學生學習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最有影響力的因素。第二語言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更好地從各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鼓勵學生可以使他們更易在不同方面取得進步,教師言語行為(特別是表揚行為)是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在第二語言課堂上的表揚,可以充分顧及和保護學生的顏面,讓他能夠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14][15]
很多教師意識到了表揚的益處,一些有經驗的教師也會經常使用表揚。然而國內教師運用表揚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和誤區(qū):1)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表揚的重要性因而很少使用表揚,他們堅信嚴師出高徒的信條,嚴厲要求學生,有時會不顧學生面子而直接批評學生。2)表揚缺乏針對性,一些教師膚淺地表揚學生,因為他們覺得只要滿足學生需要就好。但是學生可能會懷疑教師的表揚話語并認為自己不該受到表揚。3)表揚形式單調乏味,一些教師會反復使用同樣的詞語例如,“good”“excellent”“right”“perfect”等等來表揚學生,導致學生對此麻木。4)忽視非言語表揚,沒有意識到非言語行為在使用表揚時也有重要影響。教師在運用表揚時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關于表揚的效度,美國學者布羅菲曾根據課堂觀察對課堂教學中有效表揚和無效表揚提出如下對比:
來源:Brophy, J.(1981)[16]
不吝嗇表揚,必要時多表揚,但切忌濫用表揚。在課堂中運用表揚有助于第二語言教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濫用表揚。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因人而異地進行表揚。假如有一女孩很在意自己的發(fā)音,因為班上每個學生都覺得她的聲音有點怪。教師就不可以用表揚其他同學的方式來表揚她,對女孩說:“你的發(fā)音很好!”這種的通常的表揚反而可能顯得言不由衷,甚至似乎成為一種反語式的嘲弄,其他的同學可能更加以此為樂地取笑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另辟蹊徑,從其他方面著眼,例如表揚她:“你的英文書和閱讀都很棒!”等。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不同的語句來表揚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表揚方法及類型。這就要求教師重視觀察,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僅要了解其優(yōu)點,善于適度放大其長處,還要了解其缺點和不足之處,避免表揚中弄巧成拙,出現(xiàn)尷尬。同時,還要注意表揚的分配,不是只表揚成績好的、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對于那些偶爾回答問題卻又答得不太準確的學生,也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否則,那些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會更加沉默而不開口,成為永久的所謂“差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積極肯定性的評價并不一定總是意味著具有積極的強化功能,在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它也許會造成諸如學生的心理依賴這樣的副作用,而且,表揚也不僅僅是一個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過程,而是一個師生在課堂教學中互動的復雜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積極行為的肯定性反饋——表揚行為,與學生對教師表揚行為的反饋同等重要。
要表達對學生由衷的稱贊和欣賞,除了言語手段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于一些肢體語言,例如微笑,點頭,翹大拇指、OK手勢、V字手勢、欣喜的眼神等等。教師向一個內向害羞的學生提問時,看見教師面無表情,甚至用呆板的臉對著他,這個學生可能心中不安甚或有些緊張害怕。但是如果教師是面帶微笑,在學生回答過程中頻頻頷首,學生會覺得對自己是一種鼓勵和期待,因而能夠自信地回答問題?!按藭r無聲勝有聲”,這種面帶微笑式表揚更能讓學生接受。如對學生的回答表示滿意嘉獎時,教師還可以走下講臺,和學生握手、擁抱,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一來,學生變得回答問題更加積極,日益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表揚作為一種言語行為,可以通過不同言語形式表現(xiàn)出來,當然不同類型的表揚也會有不同的功能,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表揚方法。教師最常用的表揚按功能主要可分為四種不同類型:肯定式,啟發(fā)式,鼓勵式及批評式。
鼓勵式表揚的主要功能根據學生的言語、想法或者行為,特別是他們的成就進行肯定性評價。它的首要功能就是通過認可學生的行為,凸顯他們的優(yōu)點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這種表揚讓學生更富有激情,將教師和社會的期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動機中,提高學生的榮譽感,責任心和刻苦學習的精神。學生可以從中得到積極評價,內心得到滿足,從而能向更高處進發(fā)。教師會經常使用這些詞語,像“excellent,good,very good,right,quick,capable,great,not bad,not easy,correct,accurate,careful,co nscientious,clear,diligent,assiduous,hardw orking,”;“That’s awesome,Good job!/Congratulations,Applause for him/her!”等。這類語句對于學生優(yōu)秀行為和成就予以充分認可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然而,部分教師并不擅長運用這種鼓勵式表揚,他們所使用的贊賞詞句也局限在“好,很好”等很少的部分詞語,學生會逐漸對此感到厭倦甚至懷疑其真誠性。因此教師應該靈活使用贊賞詞,要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更為具體的表揚,對不同的學生也要有不同的表揚方法。類似“我覺得你真敏銳!”“你的學習態(tài)度很認真!”“你的作文寫得有新意!”“你的發(fā)音非常標準!”“你記新單詞真厲害!”教師給予學生的不同評價使其感到所受表揚真實可信,讓他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甚至是獨一無二的。這能夠幫助中學生樹立自信心,產生更強烈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比如,一名學生在英語考試中不及格,他的教師可能會對他說,“你還是很具備學英語的潛質的。假如你方法得當、刻苦一點的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加油!”這種鼓勵式言語行為,一方面,教師指出了學生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強調了學生的學習潛質。從而保全了學生的顏面,又能讓學生信心十足、勇氣倍增。然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的感受,不善用鼓勵式表揚,甚至直言不諱地批評,這樣會使其失去自信,對學習喪失興趣。
啟發(fā)式表揚的主要功能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技巧,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有時這種表楊可以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他們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它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自我增值來解決難題。如在第二語言課上,學生都在做閱讀理解,其中一名學生還不能完全做對,教師就對他說:“其實你的思路大體上是對的,假如你現(xiàn)在不能馬上找到正確答案的話,可能是你遺漏了一些細節(jié),加把勁從細節(jié)著眼,再努力試試看!” 或者 “我知道你閱讀能力不差,只是暫時還沒有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而已,從細節(jié)入手,細心點,你會找到的!”這樣首先教師肯定了學生所取得的一定成果,然后指出了學生可能犯下的錯誤并鼓勵學生再接再厲繼續(xù)做下去。當學生還沒找到正確的答案時,教師是引導他注意細節(jié)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或批評他,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并且形成習慣。學生會為教師看到自己的成果而自信,自身也有強烈的動機探尋答案,解決問題后會獲得一種極大的成就感,更有動機去迎接其他挑戰(zhàn)。
批評式表揚(或者更確切地稱為表揚式批評)是一種特殊的正面評價,教師可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褒揚的方式間接指出學生的缺點或錯誤,從而敦促學生改正,取得進步。這類表揚在教學中最富有人情味和凝聚力,可以建立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系,因為它充分注意到了學生的積極面子需求。陳成輝(2003)研究表明,與直接批評相比,批評性表揚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不宜在課堂上直接批評學生,而應用表揚其優(yōu)點的方式來讓學生認識到錯誤或缺點。從心理學來看,這也是容易讓學生接受批評的方法。這種方法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強的動機去改正缺點錯誤,力爭達到教師的表揚中的期望。[17]設若一個學生英語寫作較差,常因粗心大意而犯錯失分。不少教師很可能直接提出批評:“你看你寫的什么?又犯了這么多錯誤!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重寫!” 因為教師忽略了學生努力的付出,這樣一種批評方法,可能會傷害學生,令其感到羞愧和不安,甚至產生焦慮和抵觸情緒而影響其后的寫作學習。如果教師換一種方式:“你的作文總體不錯,如果能再細心一些,注意一下時態(tài)、拼寫的話,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得到教師的肯定,學生會更加愉悅接受教師的意見并充滿信心改正缺點做到更好。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不僅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種教學藝術。每個人都樂于受到表揚,渴望被接納;一旦受到表揚,會充滿自信和獲得其他一些積極向上的心理感受。為了得到更多的贊賞,人們會更加刻苦奮斗。絕大多數二語學習者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在這時候他們的接受能力最強,但同時因為自尊心強,要面子,對別人的言論很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第二語言教學中應該考慮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需要,教師要增強學生是信心,尊重他們,肯定他們的努力,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精神,創(chuàng)造適宜的心理氣氛和環(huán)境,使之充分發(fā)揮和依賴自己的學習潛力,積極進取。[18][19]鑒于表揚對學生學習動機具有激發(fā)作用,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應該充分恰當地利用表揚這種積極的言語行為,要熟悉表揚的不同類型及功能,掌握表揚技巧和策略以更好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