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
摘要:生物學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不但可以提升學的團隊意識,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的拓展,為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提供良好的前提。本文在明確初中生物合作學習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措施,從而加強學生生物知識應用能力,為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生物是一門知識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所包含的內容有人類、自然,以及遺傳學等多種內容。在學習中,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整體加速理解知識,但是結合當前生物課堂來看,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模式單一落后中,且教學目標較為模糊,通過策略的提出,能夠有效推動生物教學效果的提升,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并應用生物知識,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初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當前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多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占據(jù)課堂主體位置,而課程的目標、教學活動等均根據(jù)教師個人意愿安排。在這種條件下,不能刺激學生主動性的提升,并且生物課程綜合性極強,在教學中如果不講求方法而一味單純講述,那么就不能讓學生理解并應用生物知識。生物課程所包含的知識非常復雜,相較于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類課程來講,沒有獨樹一幟的體系,內容即包含了人文類,又有動物類,還有環(huán)保類,所以學生學習起來難度非常大。而通過合作學習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生物知識,同時能夠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討論,讓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二、初中生物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結合教學現(xiàn)狀來看,生物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的問題,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多采用出口述的方法講課,而本應該應用的教學器具被口頭描述與圖片代替。同時,學生記憶知識的模式較為特殊,大部分學生記憶知識點的模式還處在單純的做筆記階段,課后也未能及時復習,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一直采用這種方法的話,教學效果并不能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模式落后
隨著教育改革理念的滲透,初中教育不僅要求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學。這也就導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當前教育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多是通過講解、聯(lián)系來幫學生強化知識記憶,并按照教材內容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雖然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也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造成班級、校園整體生物水平下降的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生物教學的要求不止是知識教育,還要強化探究精神、人文精神、環(huán)保理念等多種素養(yǎng),如果以為采取傳統(tǒng)模式,那么無論是知識教學,還是素質教育,都難以有效的落實[2]。
(三)教學目標模糊
教學目標如果是模糊的,那么實際教學活動就失去了方向。在教學中,如果沒有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那么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毫無意義的,方案的制定、教學的規(guī)劃等內容,都將呈現(xiàn)出懶散的狀態(tài),為學生提供的課堂教學也會無法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提升,從而導致教學效率與質量下降等問題。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科學分組,劃分任務
合作學習能為生物教學提供的作用是深遠的,具有意義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合理、科學的進行小組分配,并根據(jù)每組不同的情況進行任務劃分,提高教學效果。在小組劃分中,為每組安排一名生物水平高,核心素養(yǎng)強的學生,帶領小組成員一同進步,推動小組成員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特點為每個成員指派不同的小組角色與任務[3]。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時,班級中共30人,那么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為10組,每組成員三名,三名學生分別記憶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不同與相同之處。然后進行小組成員的交流。在交流中,因為不同的學生記憶著不同的觀點,可以彼此交流傳授知識。然后在小組討論完畢后,教師進行提問,小組們進行搶答,得分最多的學生可以得到鉛筆、橡皮等物質獎勵。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實現(xiàn)科學分組,還能提升學生團隊協(xié)作與競爭意識,在獲得了物質獎勵后,還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們對生物有更深的了解。
(二)提供素材,加強引導
在生物教學中,應當及時結合豐富的教學器具,增加教學的豐富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將抽象的概念類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圖像、生物表達,促進學生加速理解生物知識。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準備好教學器具,然后應用在課堂中,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并聯(lián)系課本的內容進行解釋,通過小組研究的方式來了解教學器具的特性與研究目的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每個小組安排不同的研究課題,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大的討論環(huán)境,進行不同課題的交流學習。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帶來植物的教學器具。比如將橙子帶到課堂中,并告知學生橙子的挑選方法,哪種橙子更好吃。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們“橙子其實也有生殖,也分男橙子和女橙子,我們一般吃的比較甜的橙子是母橙子,橙子的底部有一個坑,酸的是公橙子,橙子的底部是突起來的。”學生們對于橙子的認識還僅限于能吃與能榨汁,而并不知道橙子還分男女,然后教師可以由此展開教學,并為學生通過多媒體提供多種植物生殖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分辨。在分辨后教師可以要求每組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教學,既能加強生物知識的實用性,還能促進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提高研究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物的眼鏡。
(三)競爭分享,提升效率
通過競爭類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以及對生物的深度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研究較為深入的話題以及生物與人類關聯(lián)最深的話題,來啟發(fā)學生,提高生物的教育意義。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要求4-6名學生,為每個學生派發(fā)一個卡片,然后教師提問常見的環(huán)境污染情況,讓學生們將答案寫在卡片上進行回答,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得到積分獎勵,此積分可累計,在日后的生物課堂開展同樣的活動時,得分越高,越能得到物質上的獎勵。在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是,每組得分的條件必須是學生們統(tǒng)一將卡片交給老師,缺少一個學生都會影響競賽的速度。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們遞交答案的時間、內容正確性等進行評價。
結束語:
生物課程有著非常強的綜合性,其中牽涉的內容不僅有生物類,還有植物與人文類。通過合作教學,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還能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為學生構建一個集體互助,一同成長的健康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與個人核心素養(yǎng)、生物知識水平提升提供必備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彩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21(23):16-17.
[2]孫家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23):101-102.
[3]孔慶龍.探究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