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昊
關鍵詞:行為心理學 盲童 幼兒園 公共空間 環(huán)境設計
引言
據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視覺殘障人群在2020年達到1560萬人左右,其中2015年中國適齡入學(幼兒園)人數約7.8萬人,可實際入學不到3千人,約占4%。在政府鼓勵和支持下,發(fā)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盲童空間的投入與設計水平在未來幾年會有明顯的提升和飛躍。但國內的許多特殊教育幼兒園設計缺乏將殘障兒童進行分類研究的方法,對于特殊教育室內空間設計只注重功能上的需求,而缺少人文心理上的關懷。
一、行為心理學與盲童幼兒園公共空間設計的互通性
(一)行為心理學視域下的盲童行為解讀
1.盲童的行為代償:盲童的行為代償指的是盲童在視覺通道殘障的前提下,會在其他知覺系統(tǒng)中形成補償能力,這種行為代償本質上是通過健全的器官接收外界刺激能源代償視覺的功能[2] 。從二十世紀初葉開始,人們從聽知覺、觸知覺、運動知覺三個方面來闡述盲童的行為代償,如表1。
2. 盲童的感知行為心理:盲童的感知行為在心理學領域的指的是盲童大腦通過感官接收刺激的物理信息,再將物理信息轉化行為的判斷,這一過程是盲童大腦對于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的心理過程,在設計過程中將周邊的刺激感知信息進行梳理并賦予其意義。盲童感知行為心理特征有如下3個特征:
(1)安慰感:盲童分辨周圍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從而彌補盲童的行為不便,因此盲童的感知行為心理具有安慰感。(2)孤單感:而盲童由于視覺殘障存在生理缺陷,在感知行為的過程中,他們常常容易碰撞物體,從而造成自身的傷害,容易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3)依賴感:盲童會依賴于明眼人的幫助或者是助盲工具的使用,這種依賴感會使盲童對于外界有一定的感知和信任。
3. 盲童的心理應激反應:盲童的心理應激反應都是在簡單反應的基礎上受到環(huán)境刺激的作用所產生的,以下列舉幾種行為心理學中常見的盲童心理應激反應行為:
(1)啼哭:而這種危險感可能是因為饑餓或是粗暴的撫摸等感受到有害的刺激所產生的,但是當個體出現啼哭時其余未受到心理威脅的盲童沒有出現啼哭現象。(2)微笑:表現心理的滿足和喜悅。后來從無條件應激慢慢轉變成有條件應激,當他人講故事或者發(fā)出笑聲時,盲童便會微笑。(3)驚嚇:驚嚇反射指的是盲童受到突然出現的響聲和動作的刺激。
(二)行為心理學對盲童幼兒園公共空間設計的意義主要從物理環(huán)境指導和心理環(huán)境營造兩個方面闡述行為心理學對盲童幼兒園公共空間設計的意義。
1. 物理環(huán)境
(1)光環(huán)境:盲童雖然大部分(有一些未完全喪失盲童能夠感受到光的強弱)視覺感官感受不到光的存在,但是光環(huán)境會改變物體的表面溫度,盲童根據觸覺對于溫度的感知來了解周圍的光環(huán)境。
(2)聲環(huán)境:而盲童對于聲音異常敏感,因此聲環(huán)境的變化能夠對盲童的心理感受產生深刻影響,如表2聲音響度與盲童感受對比表。
(3)風環(huán)境:盲童的生活、工作、學習和自身的健康都與空間中的風環(huán)境關系密切。盲童在空氣流動射流的雷諾數Re大于40時,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是由于盲童對于空間的風環(huán)境敏感度遠高于普通兒童,而雷諾數大于40屬于空氣射流中的紊動射流,對于盲童來說過于密集的空氣流動會引起膚覺的不適感受,注意力被吸引到周圍的空氣環(huán)境中了,因此不能持續(xù)高效學習的狀態(tài)。
2.心理環(huán)境:盲童在環(huán)境中的行為,換句話說,盲童在公共空間中就是一個包括個人和個人能夠感知周邊的事物。盲童的心理發(fā)展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自我和他我的相互作用下逐漸成熟。
行為心理學對于心理環(huán)境營造的整體性指的是盲童接收到外界刺激會產生與之同化的想法,這種心理活動是整體同化衍生的。盲童公共空間被賦予一定功能以滿足盲童的需求,并引導盲童群體心理情緒,而盲童群體的心理環(huán)境會直接影響盲童的個體行為,這也是“場”理論在心理環(huán)境方面的應用。因此行為心理學對于盲童公共空間的心理環(huán)境營造方面有著積極影響,例如盲童公共空間整體布局受到整體性影響分為靜止和非靜止,從靜止小空間、小尺度學習與生活空間到非靜止的大尺度學習生活空間以及共同使用的大廳空間再到較為開放室外空間環(huán)境的尺度變化,分別營造了從安靜祥和到活潑熱鬧的心理環(huán)境氛圍,同時也引導了盲童在不同尺度公共空間的心理情緒以及行為。
在幼兒園建筑中,盲童由于感官和身體上的缺陷,為其設計的活動空間也應照顧其需求,根據他們的需要來設計。讓盲童在公共空間能進行各種活動行為,避免消極公共空間的產生的不良效果,從而營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活動環(huán)境,盲童的公共空間感知也隨著空間和時間的順序發(fā)生變化,如圖1所示。
二、山東青島李滄某幼兒園環(huán)境設計調查反饋
(一) 調查問卷概況
調研方式主要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設置的內容是5-25歲青島地區(qū)幼兒園環(huán)境設計調查,調查對象是青島市李滄區(qū)機關幼兒園的在園幼兒、幼兒家長以及幼師,其中線上問卷150份,線下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84份),共計250份,回收率84%。
(二)調查問卷分析及結果
1.幼兒園環(huán)境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從幼兒園環(huán)境滿意度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客觀環(huán)境因素來說滿意度較高的是教室分布和導向設計方面,不滿意集中在幼兒園的無障礙設計及物理環(huán)境(光、聲等),從中得知幼兒園在宏觀層面得到兒童、家長及教師認可,但在微觀層面兒童日常行為環(huán)境往往會忽視基本功能的需求,如圖2。
2.幼兒園環(huán)境兒童心理調查結果分析:從幼兒園環(huán)境對兒童心理調查結果可以看出:a.95%以上的人們都覺得幼兒園環(huán)境對于兒童的心理產生影響。b.兒童在幼兒園環(huán)境中產生較多的心理變化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好奇心理,因此可以利用盲童的好奇心理減少他們的孤獨感,使他們走出封閉的空間,進入公共空間。盲童運用各種感官來理解環(huán)境中的空間信息,建立獨特的空間關系概念和意識,如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