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東
農村初中學生往往閱讀面較窄,人文功底弱,語用能力不足。讀寫結合強調基于閱讀開展語用活動,讓學生在語言輸入的基礎上,完成語言輸出。讀寫結合用于農村初中教學十分實用,能夠讓學生從最為熟悉的課內文本中學習語用技巧,并在相近的寫作任務中運用,進而提升語用能力。下面筆者以七年級上冊課文《春》為例來談談自己的教學經驗。
一、精讀課文,探尋寫作特點
本次讀寫結合活動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從課文《春》中學習描繪景物和謀篇布局的方法,然后進行校園尋秋仿寫活動,寫一篇關于秋景的作文。學習課文《春》時正時值初秋,開展這樣的讀寫活動具有可行性。在這樣的教學思維下,師生以精讀課文作為學習起點,通過對課文的細致品鑒了解寫作特點。
《春》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關于春天的全景圖畫,教師可將其分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以朗讀指導和問答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針對每個部分的文字,教師先解析語言,在此過程中自然地融入朗讀指導,然后學生當堂朗讀,教師在學生的朗讀體驗基礎上提問,讓學生形成關于寫作特點的認識。
如針對第四自然段的春草圖,教師解析并提出朗讀要求:“這一自然段描寫了春花競相綻放的畫面。其中描寫了桃花、杏花、梨花,花朵不同的顏色,還有蜜蜂、蝴蝶穿行其間,顯得十分熱鬧可喜,請大家以喜悅、歡快的語氣來讀這段話?!睂W生在朗讀后,教師提問:“請找一找本段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薄罢堊⒁膺@句話:‘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作者從花朵聯想到果實,這樣的寫作方法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教師的提問能夠給學生的思維提供支架,讓學生注意到原本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體會語言的妙處。教師在提問后以追問、理答的策略來引導學生,最后對本段進行小結:“其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而且作者的思路非常活躍,能從花聯想到果實、眼睛、星星,各種美好的事物都被串聯起來,更顯得景物鮮活而美麗?!?/p>
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每完成一幅春景圖的鑒賞,教師都使用課件扼要地展示該段寫作特色,讓學生形成更為結構化的思維。對課文的精讀讓學生積累了大量語言素材,而且整個精讀的過程注重學生自己的感受與發(fā)現,讓學生對語言有了自己的領悟。
二、梳理知識,總結寫景技巧
在讀寫結合活動中,課文是一種學習寫作的學材,學生從課文精讀中獲得關于寫作的知識。但是精讀是面向作品個案的閱讀,學生還沒有形成關于普遍性的認知。要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認知,教師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因此,教師提問:“同學們以前一定寫過不少寫景作文,那么請再讀一讀課文,說說可以從《春》中獲取哪些關于寫景的技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回答的多數內容都是在精讀環(huán)節(jié)時已經涉及到的,不過這并不是重復性的學習。從讀到寫,從作品個案到普遍技巧,是思維能力的一次跨越,能夠為后期的語用打好基礎。當學生做出回答時,教師再追問,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談透徹。
生:“要調動多種感官進行細致觀察,寫出多種感官的感受?!?/p>
師:“很好,請談一談為什么這樣能讓寫景更加出色?”
生:“因為這樣會讓語言顯得豐富,而且讓整個畫面更為完整。如果只寫出一種感官的感受,就顯得過于單調?!?/p>
關于寫景技巧的總結,以學生自主的思維和表達活動為主,整體是開放式的,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在精讀環(huán)節(jié)中沒有涉及到的要點,這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結果。如有的學生提到:“要善于捕捉細節(jié),使用準確的詞匯將細節(jié)刻畫出來?!眹@這名學生的發(fā)言,我們開展了探究活動,讓學生找出文中的細節(jié),品味其中的語用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總結了系統性的寫景技巧。
三、提出任務,共探作文寫法
關于校園秋景作文的任務,在學生總結寫景技巧之后給出。本次作文給學生較長的時間完成,學生可以在課后去校園中尋秋,展開細致的觀察和體會,然后將自己的所見所感用寫下來。在“校園尋秋”之前,師生先共探作文寫法。有了關于《春》的深度閱讀作為鋪墊,對作文寫法的指導顯得順利了許多。
對作文寫法的探究,從對結構的探究開始。文章結構清晰,語言才有條理,也易于被理解。教師提示:“請結合你對課文《春》的閱讀,想想可以怎樣為秋景作文謀篇布局?”學生覺得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用上“總-分-總”的結構,可以用多幅秋景圖形成文章主體。課文中開頭期盼春天、末尾贊美春天,在自己的作文中則可以在開頭期盼秋天、末尾贊美秋天。平時看起來最難的謀篇布局,似乎很容易就解決了。
在此基礎上,針對具體的“秋景圖”展開探究。關于“秋景圖”的描繪,是習作的主體部分,非??简炚Z用能力。教師提問:“請說說你想寫出哪幾幅秋景圖,最好能說說你關于寫作的初步想法。”教師不設限制,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鼓勵學生自由作答,如有的學生答道:“想寫秋天的花圃、秋雨、秋風,要對校園秋天花圃中的花朵進行詳細的描寫,寫出有哪些種類的花,使用一些色彩詞,還可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擬人句?!庇械膶W生答道:“在寫作文時,會詳細描寫秋雨圖,寫出秋雨給人帶來的感覺,可能將秋雨與春雨對比?!庇械膶W生答道:“我會將秋風和秋花、秋樹結合起來寫,寫出風的動態(tài)和花、樹的美感。”
針對有價值的回答,教師通過評價來引起學生對相應寫作技巧的重視,說明它在語言運用方面的價值。如針對想要將秋雨和春雨進行對比的學生,教師回應:“這種對比能讓語言顯得更加生動,因為在寫景時要抓住特征來寫,對比更能夠突出秋雨的特征?!痹趯ψ魑膶懛ǖ奶骄恐?,要關注語言運用的具體問題,讓學生懂得怎樣用語言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佳作共賞,促進能力提升
寫作指導結束后,學生經過一番觀察和思考,寫出了自己的寫景作文。教師開展佳作共賞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小組成員的作品,品讀同學作文的結構模式和好詞好句。對一些寫得好的詞句,教師鼓勵學生讀出來以共同學習。課中開展了學生共評活動,讓學生結合讀同伴作文的感受,說說其中語言運用的特點。課堂評價活動結束后,打印學生的作文,裝訂成班級刊物。對學生作文中有特點的語言進行標記批注,以深化學生在讀寫結合活動中的體驗,促進能力提升。
基于課文《春》開展的讀寫結合活動,與本單元的習作相融合,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往學生在寫作時往往語言貧乏,在這次寫作活動中,有了課文作為參照,學生使用的語言更加生動,具有表現力。學生在此次讀寫結合活動中得到了多方面啟發(fā),相關的經驗可用于指導以后的語文學習。我們將繼續(xù)遵循讀寫結合的思路開展語用能力訓練,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康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