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河南省正陽縣人民醫(yī)院兒科 正陽463600)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以細支氣管受累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患兒年齡在2 歲以下,尤其以1~6 月齡多見[1]。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病主要是由嬰幼兒支氣管解剖特征導致,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管徑狹窄,發(fā)育尚不完全,因此分泌物易堵塞管腔,引發(fā)炎癥[2]?;純号R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干咳以及發(fā)作性呼吸困難,重癥患兒可見明顯的梗阻性肺氣腫、蒼白及發(fā)紺[3]。臨床上針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以對癥治療為主,可通過增加室內(nèi)空氣濕度配合霧化治療促進患兒排痰,同時可通過改變患兒體位、鼻導管給氧等方式糾正患兒呼吸困難狀態(tài),及時糾正患兒電解質(zhì)平衡狀態(tài)等[4]。但是目前對于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用藥并無標準方案,臨床較多應(yīng)用利巴韋林、支氣管擴張劑、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等,但是臨床療效并不穩(wěn)定,且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yīng)[5]。中醫(yī)藥在小兒肺炎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而且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成果。本研究旨在探討溫肺化瘀定喘法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20 年 10 月 ~2021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試驗組男18 例,女22 例;年齡1 個月 ~2 歲,平均年齡(10.54±3.27)個月;入院前發(fā)熱時間(1.67±2.31)d;入院前咳嗽時間(6.84±3.28)d;入院前氣促時間(6.23±3.02)d。對照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1 個月~2 歲,平均年齡(10.12±3.55)月;入院前發(fā)熱時間(1.76±2.21)d;入院前咳嗽時間(6.56±3.41)d;入院前氣促時間(6.37±3.19)d。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經(jīng)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2)年齡≤2 歲;(3)住院治療;(4)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存在其他肺部疾??;(2)有其他先天性系統(tǒng)性疾??;(3)近3 個月內(nèi)使用類似藥物干預(yù);(4)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者;(5)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干擾素治療:將50 000 U/kg 重組人干擾素 α2b 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70003)加入2 ml 生理鹽水中配置成藥液之后,采用氧驅(qū)動霧化器進行霧化吸入,每天2 次,持續(xù)1周。試驗組采用溫肺化瘀定喘法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干擾素治療同對照組,溫肺化瘀定喘湯由黃芩6 g、細辛 3 g、半夏 9 g、瓜蔞 10 g、桃仁 6 g、杏仁 6 g、青黛3 g、紅花 6 g、桂枝 6 g、地龍 5 g、生麻黃 3 g、五味子6 g、炙甘草 6 g 組成,水煎,60 ml/劑,分 3 次服用,持續(xù)1 周。
1.5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完全正常;有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明顯改善;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無改善。統(tǒng)計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包括咳嗽咳痰、肺部體征。記錄兩組住院時長。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長比較試驗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長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組別 n 咳嗽咳痰消失時間 肺部體征消失時間 住院時長試驗組對照組40 40 χ2P 5.42±1.34 8.41±2.25 7.221 0.000 4.33±1.25 7.61±1.44 10.878 0.000 5.31±2.43 7.10±2.14 3.496 0.000
肺炎是兒科的一種常見疾病,且臨床多見并發(fā)癥。我國的小兒肺炎患兒在住院治療的人數(shù)中占比高達56%,在無法進行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病死率在20%~30%,是5 歲以下小兒死亡的主要病因[6~8]。嬰幼兒肺部具有自己獨特的生理解剖特點,支氣管管徑狹窄容易梗阻,肺彈力組織發(fā)育差,肺泡數(shù)量少,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功能差,但血流豐富,增加了小兒肺炎的患病率。而且嬰幼兒身體一直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全,在遭受病原體侵襲時容易發(fā)生感染,需要及時進行醫(yī)療干預(yù)[9~11]。臨床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對患兒肺部情況進行觀察,實驗室檢查也可見患兒白細胞數(shù)量明顯增加,小兒肺炎治療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肺部炎癥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控制,會進一步增大,甚至引發(fā)循環(huán)障礙,導致嚴重后果[12]。臨床小兒肺炎以對癥治療為主,通過霧化吸入等方式促進患兒排痰,改善其肺部通氣功能,通過吸氧或呼吸末正壓通氣改善患兒呼吸狀態(tài)。對患兒采用干擾素治療可以抑制呼吸道內(nèi)病原菌的增殖,也能促進炎癥病灶的吸收,促進患兒病情的恢復。溫肺化瘀定喘方在臨床中多應(yīng)用于小兒外感風寒導致的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患兒咳嗽、喘息、氣促、痰壅等癥狀。方中黃芩能夠清肺熱,以祛風寒痰飲郁結(jié)之熱;細辛、半夏、瓜蔞能夠溫肺祛痰;桃仁能夠活血化瘀;杏仁能夠宣肺平喘;生麻黃可以辛溫發(fā)散;青黛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紅花活血化瘀;桂枝具有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肺降氣的動效;五味子收斂安神;炙甘草可以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能夠祛瘀化痰、止咳平喘。部分研究表明黃芩水提物在體外能夠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效果隨藥物濃度增加而加強;α-細辛腦注射液能夠緩解小兒咳嗽、喘憋、哮鳴音、痰鳴音等;生麻黃能降低痰液黏稠度、鎮(zhèn)靜、促排痰、緩解喘憋;甘草醇沉淀物在體外具有顯著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地龍、桃仁、紅花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也可直接殺滅病毒,還能改善微循環(huán)以促進通氣換氣功能。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溫肺化瘀定喘法聯(lián)合干擾素能夠有效改善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癥狀和體征,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試驗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長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溫肺化瘀定喘法聯(lián)合干擾素可以加速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恢復進程,減少疾病對患兒身體造成的影響。綜上所述,溫肺化瘀定喘法聯(lián)合干擾素對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咳嗽等臨床癥狀,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有推廣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