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杰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 鶴壁458030)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慢性心衰”)為一種高致死率的具有自發(fā)進展性、慢性綜合征,以自適應性心肌重構為基礎,逐步向失代償進展,以左心室衰竭較為常見。臨床治療依據(jù)相關指南予以β 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及醛固酮受體拮抗等聯(lián)合用藥,可降低其致死率,但仍有4.1%病死率,故亟須尋求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1]。沙庫巴曲纈沙坦為一類可調(diào)節(jié)交感神經(jīng)活性、排鈉、利尿并改善心后負荷功效的復合制劑,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一定治療效果[2]。本研究探討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室射血分數(shù)減低患者應用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的效果及對心室重構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7 月~2021 年1月收治的97 例左室射血分數(shù)減低的慢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擲幣法分為研究組49 例和標準組48 例。研究組女20 例,男29 例;心功能:Ⅳ級13例,Ⅲ級 21 例,Ⅱ級 15 例;年齡 35~64 歲,平均(49.41±9.63)歲。標準組女 23 例,男 25 例;心功能:Ⅳ級 11 例,Ⅲ級 21 例,Ⅱ級 16 例;年齡 35~64 歲,平均(49.41±9.6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均伴心衰體征,符合慢性心衰相關診斷指南[3];心率每分鐘55次以上;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以下;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不穩(wěn)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者;近期非甾體類、激素類藥物使用史者;本研究藥品禁忌證者。
1.2 治療方法 依據(jù)慢性心衰指南,入院后均予患者β 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CEI、強心劑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標準化治療,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國藥準字J20190002)初始50 mg/次,2 次/d,口服,每間隔2~4 周可酌情進行倍增,每次最大維持劑量200 mg,2 次 /d,兩組均治療 12 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患者心功能Ⅳ級改善至Ⅱ級或其他等級改善至Ⅰ級為顯效;心功能等級改善1 級為有效;未改善則為無效;加重1 個等級則為惡化??傆行?有效+顯效。(2)超聲心動圖相關指標,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2 周后采用心臟超聲對患者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質(zhì)量指數(shù)(LVMI)和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進行測量、對比。(3)血清相關指標水平,治療前、治療12 周后,N 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采用電代學發(fā)光法水平測定,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和腎素(RA)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分析其變化情況。(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超聲心動圖相關指標變化對比 研究組治療 12 周后 LVESV、LVEDd 和 LVEDV 低于標準組,LVMI、LVEF 高于標準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超聲心動圖相關指標變化對比()
表1 兩組超聲心動圖相關指標變化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標準組治療后比較,#P<0.05。
指標 標準組(n=48)治療前 治療12 周后研究組(n=49)治療前 治療12 周后LVEDV(ml)LVEDd(mm)LVEF(%)LVESV(ml)LVMI(g/m2)219.63±16.42 49.48±1.44 37.98±8.36 191.62±3.83 94.04±7.75 214.52±14.37*46.68±1.31*43.49±8.98*180.84±5.02*101.22±9.09*220.71±18.03 50.07±1.67 37.41±8.18 192.49±4.07 94.49±8.08 201.07±15.14*#43.43±1.09*#49.37±9.07*#170.59±6.37*#111.30±9.61*#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無效4 例,有效18 例,顯效 27 例,總有效率 91.84%(45/49);標準組無效13 例,有效20 例,顯效15 例,總有效率72.92%(35/48)。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標準組(P<0.05)。
2.3 兩組NT-proBNP、AngⅡ及RA 血清含量變化對比 治療12 周后,研究組血清NT-proBNP、AngⅡ及RA 水平均低于標準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NT-proBNP、AngⅡ及RA 血清含量變化對比()
表2 兩組NT-proBNP、AngⅡ及RA 血清含量變化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標準組治療后比較,#P<0.05。
指標 標準組(n=48)治療前 治療12 周后研究組(n=49)治療前 治療12 周后NT-proBNP(pg/ml)AngⅡ(pg/ml)RA[ng/(ml·h)]2 876.29±244.46 84.92±12.43 7.08±1.46 1 634.84±346.24*58.69±9.93*5.34±0.83*2 886.72±259.17 86.38±13.01 7.16±1.13 1 409.71±335.23*#37.27±7.96*#3.11±0.48*#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和腎、肝功能異常改變。
慢性心力衰竭生理、病理性發(fā)病基礎為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被異常激活、血流動力學異常改變以及心臟自適應左室重構,其中,前兩者通過不斷對心臟造成損傷和加重負荷,引起心室自代償性重構逐步轉(zhuǎn)換為失代償狀態(tài),出現(xiàn)左室功能進行性下降甚至心肌死亡,合并左室功能障礙的心衰患者表現(xiàn)為高致死性[4]。隨著對心衰進展的認知,臨床以血流動力學糾正為長期策略,以腦啡肽酶活性、神經(jīng)相關內(nèi)分泌因子激活阻斷和心室重構逆轉(zhuǎn)為關鍵進行治療,其中ACEI類通過對心衰患者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選擇性調(diào)節(jié),達到心臟負荷下調(diào)和心衰及心室重構延緩效果而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對難治性心衰及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故臨床亟須尋求新療法進行突破[5]。
沙庫巴曲纈沙坦為具有腦啡肽酶抑制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雙重抑制效果的新型復合劑,其可對腦啡肽酶產(chǎn)生抑制,達到最小化降解緩激肽、利鈉肽等因子,達到利尿排鈉、舒張血管及降壓效果,還可上調(diào)內(nèi)皮素-1 和血管緊張素,對抗腦啡肽酶抑制效果,纈沙坦可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產(chǎn)生阻斷,雙重作用改善心臟后負荷,達到延緩心衰進展的效果。有研究顯示[6],諾欣妥可通過提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一氧化碳血清水平,下調(diào)內(nèi)皮素-1 達到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射血分數(shù)下降造成的血管內(nèi)皮損傷,提升臨床療效,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可能對心室重構具有逆轉(zhuǎn)傾向。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標準組,治療12 周后,血清NT-proBNP、AngⅡ及RA 水平低于標準組,心臟超聲檢查結果顯示LVESV、LVEDd 和 LVEDV 低 于 標 準 組 ,LVMI、LVEF 高于標準組(P<0.05),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在提升心衰治療效果的同時改善相關因子分泌,逆轉(zhuǎn)心室重構。原因可能是沙庫巴曲纈沙坦中的沙庫巴曲可通過腦啡肽酶活性阻斷途徑,保證緩激肽、腎上腺髓質(zhì)素、利鈉肽活性和濃度,促進排尿、鈉過程和血管舒張,使血壓下調(diào),還可上調(diào)內(nèi)皮素-1 和AngⅡ,產(chǎn)生加壓效果,而纈沙坦主要藥理途徑即為調(diào)節(jié)腎素-血管緊張素體系,高選擇性地抑制AngⅡ及其介導的一系列不利進程,對沙庫巴曲AngⅡ上調(diào)產(chǎn)生平衡、對抗作用,兩藥協(xié)同可達到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調(diào)節(jié)和利尿、排鈉雙重功效,顯著降低心臟后負荷,其還具有血管內(nèi)皮改善和AngⅡ負面作用對抗效果,從而對心室重構達到改善、甚至逆轉(zhuǎn)效果[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且無腎、肝功能損傷出現(xiàn),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安全性較佳,可能與其纈沙坦和沙庫巴曲二者藥理作用互相平衡,且其中纈沙坦主要經(jīng)膽汁排出,且半衰期較短,不易聚集有關。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可通過平衡性AngⅡ和腦啡肽酶途徑調(diào)節(jié)效果,達到雙重利尿、利鈉和血管舒張效果,還可顯著下調(diào)心臟后負荷,減輕血管損傷,逆轉(zhuǎn)射血分數(shù)降低性心衰患者的心室重構進程,安全有效。本研究僅對用藥12 周后效果和相關指標變化進行觀察,未對遠期預后進行隨訪,后期將增加中、遠期效果和安全性觀察,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