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悅
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而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體現學生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還能體現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正視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更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一、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落后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也無法提高。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沒有內容可寫、所寫內容沒有中心等問題已是司空見慣。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完善教學模式,而分類指導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類指導教學法,能促進學生寫作方面的進步。小學作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表達情感的基礎上學會升華情感,以小見大,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的培養(yǎng)目標已慢慢偏離初心。部分學生雖然能夠寫出高分作文,但由于太過于注重結果,只在文章結構和技巧上下功夫,忽略了個人的情感,導致作文華而不實,內容生硬,缺少靈動的語言和能觸動讀者內心的思考。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的單一的教學,在提倡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要轉變這種主次顛倒的觀念,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進而進入作文的世界。
例如,以“描寫人物”為主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一篇寫人的短文導入。在和學生一同閱讀了文章后讓學生思考“文章寫的是誰”“文章里人物具有哪些特點”“文章描寫了哪幾件事”等問題,先初步了解寫人文章的行文方式。在學生思考后教師做出總結,“寫人的作文,可以從外貌描寫入手,更要描寫人物的性格、品質、習慣等,還要結合具體的事例。”講解了具體的寫作方法后,教師就可以將課堂完全交還給學生,布置作文“我最喜歡的人”。通過問題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然后討論,引導學生將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點、愛好先口頭講述一遍,然后再去回憶“我”與“她/他”之間發(fā)生了哪些事情以及當時“我”的心理活動,這一系列的問題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過程中。
二、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激發(fā)寫作興趣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是將學生的作文分數、寫作能力作為主要方向,系統(tǒng)講授寫作的技巧和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學生只是機械地記錄課堂內容,沒有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或者說他們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只是通過死記硬背、不斷地訓練去吸收教師所講內容,這就導致學生真正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少之又少。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再加上枯燥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寫作逐漸喪失興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教學時,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寫作意識。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真正進入到作文的世界,才會對寫作的過程產生全新的認識。
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切實體會祖國的強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布置“讓科技之花在我心中綻放”的主題作文。由于小學生對我國科技革新的過程知之甚少,僅有部分對現代科技感興趣,但也是略有了解,再加上他視野較為狹窄,因此,很難形成科技改變世界這一觀念。為了寫作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手機、飛機、高鐵,以及新聞中常見的火箭、宇宙飛船、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等高科技產物。一邊播放視頻一邊介紹這些科技產品的發(fā)展史、生產過程、功能和現實意義。這就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再比如說學習了《國寶大熊貓》一課后,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大熊貓的外貌、習性及生活特點。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課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鼓勵他們在課后多搜索大熊貓的相關資料,在下一次的作文課上采用競賽的形式,寫出自己對大熊貓的態(tài)度和情感。在寫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多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內容生動有趣,活靈活現。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三、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
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及作文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調動生活經驗,這樣有助于完善和充實作文內容。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多觀察和回憶生活中的事件,讓學生多積累生活素材,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然后將素材合理地運用到作文中。作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意味著學生要參與生活實踐,從實踐中豐富生活體驗,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作文更加真實,富有情感。
例如,以“我們課后的快樂時光”為主題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項課余活動,然后參與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尋寫作靈感。如在感恩節(jié)到來之際,可以提前制作好賀卡或者是手工小禮物送給自己要感恩的人。學生投入到這項活動時便會增加情感體驗,能調動情感順利完成寫作。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戶外活動,培養(yǎng)他們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還有,以“春天”為主題作文,學生首先聯想到的是春天的樹葉、春天的田野等畫面,這樣寫出的作文很容易千篇一律。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fā)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換寫作角色,讓學生走進春天,把自己比作“春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寫春天的景色,通過第一人稱講述自然界的變化,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小學作文教學是學生寫作的開端,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和寫作方式的指導,要時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主要目標,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積累素材,調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