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潔
兒童詩的主要特點在于語言簡單易懂,內容富有想象性和趣味性,在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以及閱讀能力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兒童詩教學時,應該多組織一些具有感悟欣賞性質的活動來吸引學生,以加大他們對詩歌的關注程度,使其發(fā)現(xiàn)詩歌的獨特魅力。
一、兒童詩欣賞與仿寫的意義
詩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詩歌的存在豐富了兒童的精神世界。在語文課堂中,兒童詩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進步。兒童詩本身語句比較簡潔且充滿趣味性,再加上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能讓死板的文字活起來,很有畫面感,非常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是很好的啟蒙素材。學生學習兒童詩后可以從中獲取精神力量,感受到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以及美好品質,豐富自己的內心,掌握一把通往世界大門的鑰匙。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也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
二、兒童詩欣賞與仿寫的大致步驟
1.從課堂導入開始,集中學生精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導致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下功夫,完美的課前導入就是在短時間內用簡潔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進入上課狀態(tài),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課前導入的方式很多,比如圖片導入、音樂導入、借助多媒體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等,要求有趣味性但不能超時,五到十分鐘為宜。
比如,在學習古詩《燕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圖片進行課堂導入。圖片導入在低年級教學中是比較常見的,也可以穿插多媒體導入,播放一些關于燕子的動畫,或者是關于燕子生活和習性的介紹,這種直觀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然后再將古詩和導入材料相結合,逐步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在導入時要和學生交流互動,迅速抓住學生的眼球,盡可能的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這樣有助于隨后教學內容的開展。如果課堂導入不夠成功,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隨后的教學也沒辦法順利開展,可能會出現(xiàn)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得不到學生回應的狀況,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此教師要予以重視,一定不能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掉以輕心,相反還要精心設計,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當然教師還可以采取歌曲導入的方式,通過音樂營造出或歡樂或激揚的課堂氛圍。如在學習《小小的船》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播放《小小的船》《快樂的節(jié)日》《小小竹排江中游》等歌曲,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會跟隨歌詞和旋律感受歌曲營造的氛圍,在腦海中出現(xiàn)美麗和諧的畫面。學生們沉浸其中,很快被帶入到情境中。聽完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到的情境,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思考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兒童詩歌,有描寫優(yōu)美景色的,也有寫人和講故事的,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情趣。對于小學生來說,兒童詩符合他們的發(fā)展特點,色彩鮮艷,畫面精彩生動,圖文并茂,再輔以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學生可以快速融入教學,收獲滿滿。再比如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現(xiàn)水鄉(xiāng)美景,播放人們泛舟江上游玩嬉戲的視頻,再為景色配上《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讓學生在緩緩的音樂聲中,感受詩歌里的歡樂場面和人物的情感。
2.調整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培養(yǎng)語感
“聽、說、讀、寫”是構成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而詩歌重在讀,在反復閱讀中體悟情感。因此朗讀在兒童詩的教學中就顯得格外重要。朗讀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熟悉和掌握詩歌內容,加深記憶,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詩歌營造的意境中,然后在腦海中構思畫面。但是朗讀和閱讀有很大區(qū)別,朗讀必須集中精神,情緒飽滿,還需要掌握正確的節(jié)奏。朗讀時的情緒分輕快型、低沉型、緊張型、凝重型等;朗讀也分重讀和輕聲,重讀起強調作用。所謂節(jié)奏是指適當?shù)赝nD和斷開,可以根據(jù)詞語搭配、句意、語法或者生理換氣來劃分節(jié)奏。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學詩就輕松多了。
比如我們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時候,學生可以先瀏覽一遍,標出詩中的生僻字、易錯字和多音字,然后教師在黑板上把學生不認識的生僻字標注拼音。解決了字詞問題后就開始朗讀。為了讓學生能朗讀得更好,教師可以先示范一遍,在該斷開的地方斷開,該停頓的地方停頓,情緒激昂的部分重讀,讓學生掌握這首詩的朗讀節(jié)奏。教師示范后讓學生跟讀,最后再讓學生集體朗讀,有情感有節(jié)奏地朗讀,這樣才能夠把握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抓住詩的中心思想。比如《一株紫丁香》,教師在讀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全詩押“ian”韻,詩歌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天真爛漫的兒童氣息。但學生在朗讀的時候不一定能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那么教師就讓學生反復朗讀,將每行最后一個字圈出來,再連起來讀,讓他們領悟詩歌的妙處。當學生意識到之后,教師再講解什么是押韻,韻一般押在哪里,押韻的好處是什么。顯而易見,合理的押韻會讓詩讀起來朗朗上口。
3.加強仿寫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模仿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雖然說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般的問題都可以解決。那么學生仿寫什么,怎么仿寫,就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講詩歌首先要把詩歌的結構講清楚,讓學生心里有清晰的思路,這樣有助于更好地仿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表達出情感的詩歌才能打動讀者的心。在學生仿寫后,教師要做出相應點評,以中肯的評價促使學生進步。
比如學完兒童詩《大海睡了》后,學生對于詩歌的基本特點有了新的認識,也明白了如何在詩歌中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喜愛之情。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仿寫詩歌,學生可以寫類似歌頌大自然主題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寫,只要符合一定的詩歌規(guī)范并有真情流露即可。仿寫之后教師點評,寫得好的地方要著重表揚,寫得不規(guī)范的地方也要指出來,便于學生改正。對于表現(xiàn)不好的同學也要適當鼓勵,提出建議,不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詩歌的魅力,找到自信,從而愛上詩歌寫作。
孩子思維跳躍,敏感,有好奇心,是天然的詩人,因此在兒童詩歌教學中,教師要激活學生的詩歌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詩歌的熱愛之情,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語文學習就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