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引入語文小說教學的課堂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踐應用過程中,教育戲劇不應止步于故事表演,學生“入戲”之余,教師需適時讓學生演員“出戲”,回歸課本,聚焦小說學習的重點。以《范進中舉》教學過程為范例,探尋教育戲劇在教學實踐中的可操作性。
關(guān)鍵詞:教育戲劇;小說教學;實踐應用
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拓寬傳統(tǒng)教育視野的新型教育手段近年來方興未艾。具體而言,教育戲劇的實施過程是“把戲劇元素和方法作為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用在教學科目和教學目標中,讓學生在情景設(shè)置、角色扮演、即興表演、主題深化、意義探討等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共同創(chuàng)造的戲劇活動和戲劇實做達到學習目標和教育目的”。同時,新課標中強調(diào)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以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戲劇作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適當?shù)匾胝Z文課堂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課堂“戲劇化”有時導致學生“入戲”過深,使得學生的學習僅僅停留在熱熱鬧鬧的課本劇表演層面,模糊了學習焦點,教育戲劇專家張曉華指出:“教育戲劇的重點不在故事戲劇化或扮演戲劇,而是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題的情況之中,讓他們在其中去檢視與學習有關(guān)的更多內(nèi)容?!痹谡Z文小說教學過程中,教育戲劇只是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一種手段,目的仍是要聚焦于小說文本的學習。
那么,如何才能在小說教學中用好教育戲劇策略呢?筆者認為除了要引導學生“入戲”之外,更要適時地呼喚學生“出戲”。不必追求故事表演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相反,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多次打斷學生的表演,請扮演者切換身份,跳出來作旁觀審視。以學習小說《范進中舉》一課為例,談談教育戲劇應用中,如何通過“出戲”來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一、“出戲”之一:通過角色內(nèi)心自白來呈現(xiàn)小說人物形象
第一組學生表演的是《范進中舉》中“屠戶罵婿”的部分。這一部分表演結(jié)束,范進母子送胡屠戶出門。筆者和學生有了以下的對話:
師:范媽媽,你的親家如此羞辱你兒子,你為什么還“千恩萬謝”?
生(范媽媽扮演者):我也心疼我的兒子,但是沒辦法。我們家窮,兒子沒有出息,家里經(jīng)常要靠親家接濟。
師:所以你只能在親家面前委屈低頭。范進你怎么想呢?
生(范進扮演者):我覺得很愧疚,對不起我的母親。
師:你恨你的老丈人嗎?
生(范進扮演者):我沒有資格恨他啊,而且我也挺對不起我娘子的。(眾生笑)唉,我太難了……(眾生大笑)
師:你能概括地說一說你的現(xiàn)狀嗎?
生(范進扮演者):考試考不中,生活窮苦,在家里抬不起頭,被責罵的時候也不敢反駁。
我們可以看到,在以上的教學片段當中,各個角色陳述了身臨其境的表演體會之后,學生對于范進這一人物的處境有了更直接的感知,進而能夠進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范進在家庭中除了感到屈辱、無奈、壓抑之外,還有愧疚,而這種愧疚也是造成前半部分他處于失語狀態(tài)的重要原因。這一點的領(lǐng)會為學生理解人物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當然,對范進整體的理解還不止于此。接下來的表演中,有一段鄰居向范進報喜,范進卻不相信的情節(jié)。教學中筆者暫停了所有表演,請范進的扮演者說說他為什么不信。
生(范進扮演者):這么多年都不中,我已經(jīng)不抱希望了。
師:是因為自卑的慣性嗎?
生(鄰居扮演者):我認為不完全是,范進應該是覺得我在哄他玩,我經(jīng)常拿中舉這件事情來逗他。
師:你能即興地演一演平時你是怎么逗他的嗎?
生(鄰居扮演者): “范進,恭喜你中了舉人!——騙你的,你做夢吧,我看你這輩子都中不了舉人!”
師:好,范進,你能補充說說你的處境嗎?
生(范進扮演者):我不光在家里抬不起頭,在鄰里面前也沒臉,社會地位低下。
至此,通過幾名學生演員的角色自白,學生們對范進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地十分透徹。學生能看到范進的“窮”不只是缺乏財物,更是處境上的窘迫,人生中的困境。范進不僅是一個潦倒的讀書人,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尊嚴的女婿、一個鄰里間的笑料。
二、“出戲”之二:通過即興表演再創(chuàng)造來深化主題理解
《范進中舉》描繪了范進中舉后喜極而瘋的形象,通過其命運變化反映世態(tài)炎涼,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文本以“中舉”為中心點,通過范進、胡屠戶及眾人前后行為態(tài)度的對比來凸顯主題。教育戲劇過程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再塑造,展開想象,填補小說中的“空白”,從而達到深化理解主題的目的。
比如“胡屠戶罵婿”這場戲,胡屠戶上場后,范進一作揖就坐下了。教學中筆者于此處要求學生暫停表演,問:“范進為什么此刻坐下?”扮演范進的學生顯然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問題,頓了一頓,說:“課文里是這樣寫的?!惫P者又繼續(xù)追問:“老丈人還站著呢,你坐得下去嗎?”學生頓悟,此時范進不是不該坐,而是要等胡屠戶坐下范進才敢坐。這個補充的細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二人關(guān)系的認識。在表演范進向胡屠戶要鄉(xiāng)試盤纏,被丈人罵了個狗血噴頭這個片段時,扮演范進的學生是個高個子男生,“胡老爹”一直仰著臉斥罵他。此時,筆者問“范進”:“你可以這樣俯視你的老丈人嗎?”“范進”立刻彎下腰來,諾諾稱是。表演胡屠戶為范進扯平滾皺的衣襟一場戲時,范進昂首挺胸走在前面,胡屠戶彎腰曲背跟在其后。筆者讓兩名學生的動作定格,引導其將此景與范進要盤纏時的姿態(tài)對比,學生會發(fā)現(xiàn)范進的腰背挺直了,胡屠戶的腰卻彎下去了。二人地位的變化一目了然,文章的辛辣諷刺意味不言自明。
再來看看最后“張鄉(xiāng)紳賀喜”的戲。面對張鄉(xiāng)紳的曲意奉承,范進應對從容,言談大方得體。這段戲結(jié)束,筆者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十年之后,有新人中舉,范進去賀,會是怎樣的場景。筆者請兩位學生來作即興演繹。學生會發(fā)現(xiàn)范進幾乎把張鄉(xiāng)紳的臺詞重復了一遍,儼然就是今天的張鄉(xiāng)紳。假如不賦予這兩個角色具體的姓名,“范進們”和“張鄉(xiāng)紳們”不就是儒林宦海當中的腐儒代表嗎?至此,我們看到了一個迅速更換幾十年的語言體系而毫不犯難的范進,更通過學生即興的表演創(chuàng)造想象出了明日在官場上結(jié)黨營私的范進,看到了儒林中千千萬萬個遭受科舉毒害卻深陷其中、同流合污的“范進”。
三、“出戲”之三:通過觀演體驗來直觀認識作品手法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作者《范進中舉》中通過對比、夸張、揭露人物矛盾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種強烈的諷刺。當教育戲劇把平面的文字變?yōu)榱Ⅲw的人物和鮮活的表演時,這種諷刺意味就更加直觀鮮明。演后“出戲”來談觀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lǐng)會小說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從范進看了報帖拍手跌倒開始,一直到胡屠戶打了范進嘴巴,連續(xù)地大笑不已。筆者問學生:“哪里最好笑?”有學生說看范進拍手跌倒好像在看小品,也有學生說看大家商量著要胡屠戶打范進一嘴巴來治瘋病覺得荒唐至極。隨后筆者把演員們重新請上了臺。
師:范進,你覺得好笑嗎?
生(范進扮演者):不覺得。我覺得終于出了口氣,我忍了那么多年,今天開始可以挺直腰板做人了。
師:胡屠戶和眾鄰居們覺得好笑嗎?
生(鄰居扮演者):有一點,看熱鬧嘛。
生(胡屠戶):我覺得不好笑,我很擔心,怕范進的瘋病治不好,中舉也是白中。也有點害怕,我打了他,他怪罪我怎么辦。
此刻,學生們不笑了。一個學生說:“笑過之后覺得悲哀。中舉應該是范進最高興的時刻,但是他卻像個小丑。”學生看到了范進大笑背后的辛酸無奈,看到了愚昧者的可憐可嘆。即便是兇惡粗魯?shù)暮缿?,也有著底層百姓的無可奈何,又何嘗不是眾人眼中的可笑丑角?小說中的眾人雖愚昧,但終究是社會的產(chǎn)物,他們也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
通過“出戲”談效果的方式學生們發(fā)現(xiàn)《范進中舉》運用了諷刺的手法,既有揭示現(xiàn)實丑態(tài)的喜劇成分,又有士人人生被毀滅的悲劇力量。于“喜”中見“悲”,學生將初讀感受上升到了文學鑒賞的高度。
教育戲劇的引入為小說教學的課堂帶來了生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叭霊颉焙筮m時地“出戲”能夠讓學生回歸語文文本,在感性體驗之余生成理性的思考,進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筆者認為,情節(jié)豐富、人物鮮明、人物關(guān)系存在變化的小說文本,如《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香菱學詩》等,都可嘗試此教法。
作者簡介:孔黎娜(1981— ),女,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中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戲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