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
摘 要:新課標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模式,當前相關部門對小學數學課堂的要求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打造高效教學課堂。所以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使學生愛上課堂,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構建起高效的教學課堂。文章以傳統的數學課堂模式為基礎進行分析,然后根據高效課堂構建的意義提出相關建議,為各小學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做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式
當前小學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以知識為基礎,要求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但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在之前也沒有受過系統的學習,所以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搭建學習框架,并逐漸使其豐富起來。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將其與生活相聯系,這需要教師應用相應的手段創(chuàng)新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一、傳統數學教學課堂中顯現的問題
在小學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提問環(huán)節(jié)通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問環(huán)節(jié)過少。一些教師為了能夠將更多的時間留在傳授知識中,所以在課上會盡量不采用或者是少采用提問的環(huán)節(jié),而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的精力不集中,而且學生還有可能不理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無法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解答。二是提問環(huán)節(jié)安排得過于緊密。一些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的精神集中在課堂上,會安排大量的問題,然后隨機點名進行回答,這樣會造成學生對于提問環(huán)節(jié)失去興趣,而且多個提問使學生無法理解到底哪一部分才是學習的重點。三是提問方式不正確。正確的提問應該是教師對于知識的提問,而在當前小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會在陳述完自己的觀點和答案后,詢問學生自己說的是否正確,這樣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應該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而進行創(chuàng)新,包括對教學方法和課堂形式的創(chuàng)新。此次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這也是教學發(fā)展的關鍵機會。所以,為了讓教學課堂盡可能地符合改革要求,使學生取得良好發(fā)展,各教師就應該圍繞知識特點、學生特點、課堂要求進行思考,科學、合理地制訂教學計劃,構建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將成為我國小學教學課堂的一次飛躍性的發(fā)展,能夠顛覆傳統教學課堂,使數學課堂更有趣味,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主動吸收知識,而學生的成績也會因此提高。
所以,高效課堂的構建可以使小學教學上升到新的臺階,使教學獲得顯著成效。無論是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還是對小學教育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教師在進行高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也可以增加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同樣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三、構建小學高效數學課堂的相關建議
(一)精心安排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
在傳統課堂中,一些教師常常會直接開始知識的講解,這對于沒有做好準備進入學習和課前沒有認真預習的同學都是不利的,學生無法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本節(jié)課知識還沒有基本了解就進入了正式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會顯得有些突兀。學生若對基礎知識還沒理解,那么在教師由淺入深講解知識的過程中,他們就會越來越迷茫,導致課堂效率下降。所以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之一,就是教師要做好導入工作,還需要保證學生課下提前對課本知識進行預習。為了更好地進行知識導入,教師可以以生活中有趣的事例或者是已學知識進行導入,通過將生活與知識相連接或新舊知識間的銜接,帶領學生進入課堂,集中精神正式進入學習。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問題導入:我們平時在買東西的時候,物品的單價通常都不是整數,如果我們對同一件物品進行了大量購買,該如何又快又準確地計算物品的總價呢?通過問題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再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教學。最后還可以將小數乘法的特點與整數乘法的特點相比較,使學生構建起乘法的基本學習框架。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知識比較復雜,而且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再加上教學課時有限,所以教師不可能把每一個知識都講解得十分詳細,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最應該注重優(yōu)化計劃和課堂設計。例如在課堂上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可以簡單地用幾句話概括,然后再進行難點重點知識的講解,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難點重點知識的講解上,這樣學生才能更加高效率地進行學習。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還應該明確在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學生在哪方面的能力,這樣通過教師的逐步引導和輔助,學生才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三)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課堂的安排是圍繞學生進行的,也就是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教師的課程安排和教學計劃都應該根據學生的相關特點進行制訂。由于小學生閱歷有限,他們對于知識、事物還處在比較好奇的階段,所以僅靠書本上的文字內容,無法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知識,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將幾種不同的圖形進行整合,先讓學生對每個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然后再對組合圖形進行計算,最后比較兩個數值,并分析數值不同的原因。在學習課程“方程式”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購買兩種以上物品、種植兩種以上不同的樹木等生活中常見的事件為例出題讓學生進行計算。
(四)合理安排互動環(huán)節(jié)
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互動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在課上安排相應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和演示環(huán)節(jié),必要的時候,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講解。通過互動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而且還可以通過交流合作的過程,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形成更加成熟的溝通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提問環(huán)節(jié)和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也要適量,盡量在重難點知識處進行互動,這樣可以引發(fā)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深入理解。
(五)完善評價機制
學生的抗壓能力有限,而且他們也處于敢于發(fā)表意見的階段,當他們的意見受到否定的時候信心也會相對應地減弱,所以教師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要注意每個學生的過人之處和潛能所在,然后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勢,讓他們更有自信地面對學習。為了更好地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完善評價機制。傳統教學的評價一般只評價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將考勤、課堂表現等納入評價機制中。當學生受到鼓勵時,他們就更加愿意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學生發(fā)言之后給予他們相應的分數;期末時對各小組間的分數進行比較,分數較高的可以給予一些簡單的獎勵。通過合作和競爭的方式,學生也會更加有興趣參與到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思考。
綜上所述,小學生學習能力有限,而數學知識又比較復雜,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以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更加認真地主動進行學習,從而構建起高效課堂,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文用.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03):116.
[2]臧永萍.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措施[J].學周刊,2021(07):165-166.
[3] 胡杰.小學數學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S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