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然 宋剛
摘 要:高校學生校史講解員是高校校史館講解員隊伍的中堅力量,其講解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校史館的發(fā)展。本文結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管理工作實際,對其做出了科學角色定位,梳理了其培養(yǎng)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闡述了如何對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實施科學培養(yǎng)。
關鍵詞:高校;學生校史講解員;角色定位;問題;科學培養(yǎng)
一、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概念及角色定位
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是指高校通過選拔、培訓、考核產(chǎn)生的參與校史館講解服務的學生工作者。
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是校史館場館運行的管理者。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校史講解員在完成講解工作的同時承擔了校史館場館運行的管理工作。在校史館日常開放過程中,學生校史講解員需要按照場館開放計劃進行值班;可以參與校史館場館建設與維護,結合實際講解經(jīng)驗為展板內容設計以及陳列布置出謀劃策,提出針對性意見;參與校史館衛(wèi)生保潔、參觀登記、講解設備保管等保障性工作;開展學生校史講解員自我管理,主動開展講解員選拔、考核工作。
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是學校實踐育人活動的參與者。高校校史館是集中展示學校歷史資料、教學科研管理成果、育人傳統(tǒng)與校園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學校二級單位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黨團日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提升學生愛校情懷的重要載體。學生校史講解員作為校史館參觀接待工作的主體,以其豐富的校史知識和精湛的講解藝術,對參觀人員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是校史館實踐育人活動的重要參與者。
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是學校校園文化的傳播者。校史館作為校園文化傳播的載體,展示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輝煌的辦學成就。參觀者可以通過這些內容充分領略學校的精神內涵,從而得到心靈凈化、情感升華和理想信念水平提升。學生校史講解員作為校史文化的傳播者,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校史講解員往往來自不同專業(yè),可以利用專業(yè)知識提供個性化的講解服務。校史館參觀人員以學生為主,依據(jù)同輩心理學原理,由學生校史講解員為其進行講解服務,更易于學生參觀者接受,激發(fā)其學習校史、了解校園文化的興趣。
二、高校校史講解工作與學生校史講解員個體發(fā)展具有內在契合性
學生校史講解員作為學生個體,在從事講解工作的過程中既可以為他人提供服務,也可以促進自身的學習和成長。高校校史講解工作與學生校史講解員個體發(fā)展具有很好的契合點。
校史講解工作引領學生校史講解員個體發(fā)展。高校校史文化與學生校史講解員個體發(fā)展存在著價值觀上的內在一致性。學生校史講解員在從事校史講解工作的同時,能夠深刻感知校史文化的精神內涵。用校史文化引領學生校史講解員理想信念教育、價值觀教育,有助于學生校史講解員個體的成人成才和長遠發(fā)展。
學生校史講解員的培育和發(fā)展有利于校史講解工作的順利開展。學生校史講解員作為高校校史文化宣傳工作的實踐主體,其講解水平以及對校史文化的掌握和把控能力,都直接關系著校史館的建設、校史文化的宣傳以及校史講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培養(yǎng)工作存在的問題
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的個人素質和講解能力高低關系著講解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從總體上看,現(xiàn)階段高校學生校史講解員及其管理工作基本良好,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校史文化基礎薄弱,講解水平參差不齊;主觀目的性較強,服務意識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管理體系,管理積極性較低等。
四、高校校史館學生校史講解員的科學培養(yǎng)對策
本章主要從學生校史講解員的招聘途徑、選拔流程、培訓環(huán)節(jié)、任務安排和考核激勵等方面入手,對講解員應該具備的崗位素質、專業(yè)知識以及團隊的管理流程、隊伍建設等內容進行了界定和規(guī)范,論述了對學生校史講解員實施科學培養(yǎng)的相關對策,為解決現(xiàn)存的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1.招聘途徑
利用學校官網(wǎng)、校園微信平臺、校報等媒介向全校學生發(fā)布校史講解員招聘需求;發(fā)揮二級單位橋梁紐帶作用,通過二級單位宣傳使學生明確參與校史講解工作的重要意義,通過接收二級單位推薦的優(yōu)秀講解員,吸納優(yōu)秀人才,以提升講解隊整體水平;將校史館參觀納入新生入學教育,通過組織新生參觀校史館,使其學習校史知識、感知校園文化,并在參觀現(xiàn)場開展校史講解員納新;與學校團學部門合作,密切關注學校各類團學活動,挖掘適合從事講解工作的優(yōu)秀學生。
2.選拔流程
在自愿報名產(chǎn)生的候選人中開展學生校史講解員的選拔工作,通過初試和復試兩個環(huán)節(jié)確定講解員人選。初試可以設計簡單的自我介紹及問答環(huán)節(jié),主要考察學生的身高、體態(tài)、談吐、音質等外在條件以及隨機應變能力。隨后,對初試入選的學生進行簡單的培訓,可以由資歷深厚的校史講解員帶領其參觀校史館,熟悉展館陳列。最后,對候選人進行復試,要求候選人自行挑選一個展區(qū)和一兩件陳列品展開講解,進而對候選人的知識底蘊、禮儀素養(yǎng)以及臨場發(fā)揮能力進行深入了解。通過一系列的考察,考核人員嚴格把關,確定學生校史講解員的最終人選。
3.培訓環(huán)節(jié)
做好學生校史講解員的培訓工作,對高校校史館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校史講解員人選確定后,要對其學院、專業(yè)、愛好等基本信息進行全面了解,建立學生校史講解員數(shù)據(jù)庫,以方便后期的協(xié)調調度和更替補充。學生校史講解員的培訓是一個科學的系統(tǒng)工程。首先,要注重培訓的長期性,制定系列課時計劃;其次,要注重培訓內容的全面性,從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學生校史講解員的各方面素質和水平;最后,要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培訓計劃,充分利用媒體平臺或舉辦豐富活動,使講解員有機會汲取有營養(yǎng)的知識內容。
4.政治理論和職業(yè)道德培訓
扎實的政治理論和職業(yè)道德是學生校史講解員需要具備的最基礎的崗位能力。高校校史館作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文化育人的重要責任,是廣大參觀者特別是青年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養(yǎng)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基地。學生校史講解員作為校史館的重要展示窗口,其政治理論和道德修養(yǎng)水平會對參觀者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要組織學生校史講解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以及與從事崗位工作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其熱愛講解工作、愛護校史文物、尊重參觀者的情感品質,使其在從事講解和接待工作過程中樹立起參觀者至上的理念,能夠維護參觀者合法權益,全心全意為參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