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觀
摘?要: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存在于教育體系中,它的提出符合時代發(fā)展的特征。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提高,加之后工業(yè)化時代的快速到來,社會對人們的品德要求也提高到了新的階段。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加強德育工作,以提高整個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并將其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上,這是目前最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立德樹人講究以德立人,因此它對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教育;體育;課堂教學實踐
一、 引言
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而正處于受教育階段的學生對于自身道德品行的修養(yǎng)需要有合適的人以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因此,品德教育在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中有著突出作用。一方面,它不僅揭示了人的發(fā)展與道德修養(yǎng)之間的關系,強調了道德修養(yǎng)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它也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國家的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提出來的希望和本質要求。同時品德教育落實在教育事業(yè)的具體過程中,以高中體育課程為例,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國家對自身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xiàn)。依托高中體育課堂,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學校的教育教學作用,直接影響到學校內的學生思想,通過推進立德樹人的具體實施最終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有理想、有擔當?shù)纳鐣髁x新青年。
二、 立德樹人的含義、重要性及其教育特點
(一)立德樹人的含義
正如法國教育家朗格朗所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以接受變革和不同形式的文化和智力方面的冒險,最終達到適應社會風俗和其自身道德觀念以及理論的迅速變化。因此,立德樹人從本質上揭示了教育的核心,是對教育的最新探索,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主要的培養(yǎng)對象。從根本上來說,其所強調的關于品德方面的培養(yǎng),暗含了對人全面發(fā)展的保障。
(二)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具體特點
首先,從大環(huán)境上來說,立德樹人,體現(xiàn)在人們日常的教育活動上,貫穿德育教育。德作為人之基本,是一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根基。結合中國現(xiàn)處的環(huán)境,由于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環(huán)境多元化,對國民德育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在高中教育中,高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初步階段,德育教育應該以其自身的特點,快速地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之中。要堅持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并舉的原則,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自身發(fā)展中去。從學校來說,學校要將德育教育融入課程、社會實踐和學校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積極聯(lián)系家、校、社會三大方面對于德育教育方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有針對性地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
其次,立德樹人的對象是正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這就要求人們在實際教育時,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因為全面發(fā)展是人類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一個人在其一生的發(fā)展和成長過程中所追尋的長久目標。教育是人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途徑,也是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全面地貫徹落實以學生持續(xù)、和諧、健康的發(fā)展為主要導向,堅持德育教育為先的原則,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深化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堅持學科知識與思想政治方面的統(tǒng)一,尤其是針對體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相結合,促進德育與體育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融合。著力深化對于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將其背后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一并抓起,最終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擔當?shù)纳鐣髁x未來的建設者。
最后,立德樹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和塑造學生靈魂為自身的工作重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心靈上的交流、靈魂之間的碰觸能夠使得教育更加深入,質量更高,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和高尚品格的時候,要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關注學生內心的世界。同時,在十八大報告上也明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尊重學生特點,把握教育教學的普遍規(guī)律,因材施教,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發(fā)展的教育,能夠使得不同環(huán)境、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將其培養(yǎng)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
三、 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實踐的原則
(一)基于特殊,滲透思想
對于像高中體育教學中設置的能夠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培養(yǎng)的特殊體育項目,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地利用這些特殊的體育項目進行深層次的課程設計。課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知識,為學生提供到更加豐富、更加多元的學習體驗。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現(xiàn)代短視頻、互聯(lián)網等方式,利用多媒體和電視等一些傳播平臺,選取有意義的體育競賽類節(jié)目,例如籃球賽、足球賽、排球比賽等,這一系列的體育競賽,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賽場上運動員的實際表現(xiàn)以及其高超的技術體會到體育精神;另一方面,更是要從深層讓學生看到運動員之所以能在場上取得榮譽的背后是離不開場下拼搏的汗水與積累的經驗,讓孩子們體會到奮斗精神為人們所提供的不懈動力。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這些特殊項目的訓練,讓學生參與進來,以培養(yǎng)其在體育方面的意志力和品德。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滲透。例如,舉行拔河比賽時,教師在訓練中不能光培養(yǎng)學生的拔河技巧,更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團隊之間的合作能力,像拔河這種多人的團體運動,對于團隊之間的合作更加看重。同時,良好的團隊合作也有利于學生關系的提升,人與人之間在合作的時候也會增進兩人之間的認識、信任和能力之間的配合也會更加默契。
(二)重視體育學科對于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也是對于人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之一,它們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立德樹人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人的優(yōu)良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體育教學為體質提供了保障,而在保障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也為體育教學進行了補充。但是在現(xiàn)實的情況中,由于各種方面的原因,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高中體育教育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沒有達標,沒有從根本上重視起來。同時,由于學校的領導對于體育教育中關于德育教育方面不夠重視,放寬了對于體育教師的教學要求,使得一些體育教師在正常的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沒有充分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道德教育,忽視了學生在人格和品德上的培養(yǎng)。而且學校對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在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沒有相應的標準,使得體育教師對于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可能出現(xiàn)欠缺的情況。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于教師放松,也使得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堂都是抱著放松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的,而且由于體育課其自身的特殊限制,導致學生的思想上關于體育課,只認為它是一門副科,無關考試和具體的升學,甚至有些學生就忽略了體育課,經常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逃課,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學生缺乏了對自身體質和意志的磨煉。為此就要求在課程制定時,首先,學校的領導要認識到體育課程對于立德樹人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針對體育教師要進行嚴格的道德素質考核。其次,同時要求尤其是一線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自身情況,發(fā)揮學科特長,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要主動滲透關于立德樹人方面的知識,將做人處事的道理寓于平常的教學之中。最后,對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時要加大對學生體育課的認識,要將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和體育課相結合,讓學生認識體育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對于學生成長和品格的培養(yǎng)方面的良好作用,在具體上課時也要嚴抓課堂效率,針對請假和逃課等情況,要做到認真核實,避免學生出現(xiàn)由于自身對于體育課認識不夠而導致的逃課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