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輝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活學活用,道德與法治課是提高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主陣地。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重點突出法治內(nèi)容的教學,對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針對如何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初中
所謂法治意識素養(yǎng),就是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展開,讓學生了解關于法律知識的一些基本內(nèi)容,將這些法治內(nèi)容及其所傳達的法治精神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讓學生對這些法律知識進行活學活用,讓初中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人們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道德與法治課是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響應國家相關的政策和規(guī)定,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增強自身的法律知識和意識。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地運用法律知識來填補自己的知識空缺,特別是針對一些法律條款有變更或者增加的部分,一定要通過不斷學習保證自己的知識儲備是正確的、全面的,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性。如為了加強教師的法律素養(yǎng),學校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與法律知識學習相關的社團,每個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作為引路人,讓對道德與法治感興趣的學生積極參加,學??梢圆欢ㄆ谘堃恍氖路上嚓P工作的專業(yè)人員進行知識講座,主要是針對法律的一些明文規(guī)定或條款作出相關解釋,并用實際案例進行講解,然后教師和學生針對這些知識講座寫出自己的感受,并在社團內(nèi)進行公開的演講。在這種模式下的道德與法治課,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容易對知識進行理解,提高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二、靈活運用課堂教學形式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明確要求課堂教學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發(fā)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師仍然會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忽略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一些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產(chǎn)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這與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法不可違”中,首先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思考:什么是違法行為?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通過實際的案例,讓學生陷入思考,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并總結: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準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必須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模式提供一個基本的發(fā)展方向。然后用角色演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教材第46頁中的違法案例進行閱讀,然后以小品的方式進行演示,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并讓學生思考,小勤為什么會被送到派出所,然后老師給出一些提示:小勤的行為雖然不是主觀意識,但是在行為上已經(jīng)構成了違法。最后讓學生針對三種不同的犯罪行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析這些違法行為有哪些不同?觸犯了哪種法律?對社會產(chǎn)生了哪些危害?怎么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激活學生的探究能力,調(diào)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中。
三、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
道德與法治課的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將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將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消化,不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中的“善用法律”時,除了運用真實的案例之外,還可以對法庭的審判方式進行模擬,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選擇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難度適中的案例,這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其次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一些違法案件的例子進行播放,并讓學生對與之相關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有效分析,最后還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角色,讓學生通過對法官、辯護律師、被辯護人等角色進行扮演,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儲備對法庭進行模擬,最后對模擬小組作出相應的評價,指出每一位同學在演示中的不足,然后大家一起改正??傊@些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更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