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曹冉 張小莉
摘 ? 要:教師是所有教育影響因素中的最關鍵要素。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和傳播者,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語言懲戒是教育懲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針對于此,深入研究小學教師語言懲戒問題,通過從情節(jié)嚴重程度、實施的合理性、語言懲戒的效果三個角度對小學教師語言懲戒進行分類;從知、情、意、行四方面對小學教師語言懲戒做心理分析;從積極、消極兩個維度闡明語言懲戒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并將如何發(fā)揮語言懲戒的積極作用進行解讀,以此增強小學教師對言語懲戒的正確認識以及合理運用。
關鍵詞:小學教師;語言懲戒;心理分析;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7-0012-05
懲戒是指懲治過錯,警戒將來,旨在制止和預防人違法亂紀行為的發(fā)生,也有通過懲罰使人警戒之意。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guī)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其中,語言懲戒是教育懲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行為懲戒相輔相成,在小學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語言懲戒包括說服教育、啟發(fā)開導、口頭批評等多個方面,教師如果能合理運用語言懲戒,在小學生犯錯或者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言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科學有效地進行教育懲戒,將有助于小學生及時彌補錯誤,養(yǎng)成良好品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教師語言懲戒的分類
小學生的錯誤行為多與行為習慣不好、處理能力較低有關,一般較少涉及情節(jié)嚴重、性質惡劣的內容。因此,對于發(fā)展性及可塑性較強的小學生實施教育懲戒,多采取語言懲戒的方式。小學教師的語言懲戒可分為以下幾個維度。
(一)情節(jié)嚴重程度
從學生犯錯的情節(jié)嚴重程度可以分為一般語言懲戒和較重語言懲戒。一般語言懲戒多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針對情節(jié)并不嚴重的錯誤行為進行點名批評、教育警示等方式的語言懲戒。較重語言懲戒,多是因為學生有較為嚴重的犯錯行為,或者不接受一般語言懲戒,拒不改正,而采取的更為嚴厲的語言懲戒形式,如:反思檢討、訓斥、責令道歉等。對于嚴重違反校規(guī)校紀或屢教不改、情節(jié)惡劣的,小學教師還會采取語言懲戒以外的其他懲戒方式。
(二)實施的合理性
小學教師實施語言懲戒的合理性,可以分為恰當?shù)恼Z言懲戒和不恰當?shù)恼Z言懲戒。恰當?shù)恼Z言懲戒是以維護學生自尊為基礎,幫助學生成長為目標。教師以平靜的情緒狀態(tài),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合理表達自己的意見及建議,實施適度、多樣的懲戒。不恰當?shù)恼Z言懲戒包括辱罵、諷刺、挖苦、揭短、當眾出丑等方式,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的語言懲戒,教師因個人情緒進行語言懲戒或指派學生進行語言懲戒等。
(三)語言懲戒的效果
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語言懲戒,目的是希望能夠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是有效的語言懲戒,一些是無效的語言懲戒。有效的語言懲戒是指,教師進行語言懲戒后,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育目標,對學生的行為改正、培養(yǎng)習慣、品質塑造、人格健全等方面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無效的語言懲戒多表現(xiàn)為學生不接受,甚至因此對教師產生敵意,或者致使學生產生自卑等負面的心理感受,不易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語言懲戒。
二、小學教師語言懲戒的心理分析
在教育教學中,小學教師通過對學生語言懲戒來履行職責,能夠較為有效地制止學生的錯誤行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塑造益于發(fā)展的優(yōu)秀品質。小學教師在對學生實施語言懲戒時,初衷多為正向的、積極的,然而也存在以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而對學生進行不恰當語言懲戒的現(xiàn)象。下面分別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分析小學教師進行語言懲戒的心理因素。
(一)知——認知、觀念層面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中指出學校、教師應當遵循教育規(guī)律,依法履行職責,通過積極管教和教育懲戒的實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言行,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責任意識。成長、發(fā)展中的小學生難免在行為、處事上存有偏差,從而犯錯誤。必要的教育懲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自律意識。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有義務及時指出、糾正不利于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錯誤行為。教師認同語言懲戒的方式及功效,認為語言懲戒可以制止學生不當或不合理的行為,是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生活的有效措施。
(二)情——情緒、情感層面
面對情緒、情感層面,小學教師對學生的語言懲戒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第一是關心和關愛。“愛是教育的基礎?!焙芏嘟處煂W生進行語言懲戒是出于對學生的關愛,對他們的成功與成才寄予厚望。當看到學生存在不良習慣或行為時,會及時指出并勸導,告誡負面影響,引領積極行為。第二是失望和不滿。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尤其是在多次教育之后,還有相同或相似錯誤出現(xiàn)時,教師會對學生的進步速度或改正態(tài)度產生失望、不滿情緒,并通過語言懲戒表達出來。第三是生氣和憤怒。若學生認錯態(tài)度惡劣、拒絕管理、頂撞教師,或者犯錯情節(jié)較為嚴重時,教師容易產生憤怒情緒。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會不擇方式、不思效果地表達憤怒。憤怒情緒下進行的語言懲戒會致使師生關系產生疏遠、敵對等破壞性作用。
(三)意——思維模式層面
教師在處理學生不恰當行為時,會習慣性采取語言懲戒的方式,這是一種固定思維模式,認為語言懲戒是最合適、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并以此形成固定的思考。慣性語言懲戒與教師習得管理經(jīng)驗有關,也與教師本人的性格特點、身心健康水平有關。
(四)行——行為表現(xiàn)層面
教師在實施語言懲戒中存有差異。有的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懲戒的尺度,對事不對人,充分尊重事實、尊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在被懲戒時感受到的是教師的關心與關愛。但是,有些教師不能正確區(qū)分懲戒與懲罰,批評與侮辱的關系,對學生冷嘲熱諷、貶損學生人格,不但不能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而且會導致學生情緒低落,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對于向師性極強的小學生而言,教師的語言行為會對學生形成示范作用,被學生模仿。同時,教師的態(tài)度導向也會影響到小學生的交往意愿,經(jīng)常被教師惡語懲戒的學生也會被同伴孤立。
三、語言懲戒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不斷發(fā)展、不斷改進,尤其是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難免在學習、生活中存有偏差和不足。對小學生而言,教師的語言懲戒是必然且必要的經(jīng)歷。語言懲戒的方式不同、內容不同,對其心理發(fā)展也會產生不同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增強自我約束力。不是每個人天生具有自我約束能力,其道德發(fā)展需要經(jīng)歷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外界的約束中,小學生慢慢學會自我約束。有時,學生會因受到外界懲罰,而提高自我約束。必要的懲戒措施是符合小學生道德發(fā)展規(guī)律的。
2.提升抗挫能力。生長在密室中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雨,成長在無懲戒環(huán)境中的學生也會缺乏面對錯誤、應對挫折的勇氣與行動。教師在實施語言懲戒時,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省,鼓足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提升面對挫折的能力。
3.促進完善自我。為了避免語言懲戒,小學生會將語言懲戒化為動力,減少錯誤行為的產生,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教育目標。語言懲戒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不斷優(yōu)化行為習慣,促進個體不斷進步。
(二)消極影響
教師的語言對小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除了上述積極的影響外,如果在實施教育中,教師語言簡單粗暴,也會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1.導致自尊受挫。暴力的語言懲戒,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人格受辱、心靈受傷。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語言導向性強,簡單粗暴的語言懲戒會增加小學生的失敗體驗,進而產生挫敗感和壓力感,自信心下降。
2.人際關系緊張。消極的語言懲戒還會破壞被懲戒學生的人際關系。一方面,致使師生關系惡化,教師對學生厭惡的同時,也引發(fā)學生對老師的害怕、疏遠,甚至憎恨。另一方面,因為老師的影響,被經(jīng)常懲戒的小學生也會和同學的關系變得緊張,被同學嘲笑、孤立等。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些學生會選擇遠離人際,封閉自我,漸漸疏離同學和老師。
3.性格敏感脆弱。長期生活在責備、訓斥中的學生,容易產生擔憂、焦慮、恐懼等消極的情緒。害怕犯錯受到責罰而謹小慎微,個性敏感、脆弱,容易形成內向、自卑,暴躁、易怒等人格特征。擔心自己做的不好,擔心被懲戒,時常處在消極情緒中,不益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格健全。
4.加劇攻擊行為。研究顯示,成年后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多與兒時遭遇的心理創(chuàng)傷有關。在孩童時期經(jīng)常遭遇暴力懲戒的人,容易攻擊力強,對社會及自身產生危害。
四、小學教師語言懲戒的有效實施
語言懲戒是一把雙刃劍。有效的教育懲戒、語言懲戒可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提升學生能力,優(yōu)化學生品質,在社會發(fā)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如果教育懲戒使用不當,不但起不到教育的預期效果,還會對學生造成不可逆轉的心理傷害,對教師本身也會帶來負性影響。因此,在實施語言懲戒時,小學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并遵循實效性的原則。
(一)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人本主義心理學指出,在實施教育行為的過程中,要滿足學生的尊嚴、價值、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求,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培育。教師在實施語言懲戒時,需以愛為基,以生為本,充分理解和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讓語言懲戒發(fā)揮積極、促進性作用。
例如,同樣的懲戒語言,在不同的時間及場合,會對學生的自尊感產生不同影響。每個學生都渴望被尊重,不愿在同學面前丟面子,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不分場合,可能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損傷,而喪失信心,成為學生嘲笑的對象,有悖于教育的初衷。也有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以反駁、反抗的方式維護自尊,不但沒有起到懲戒的效果,反而引發(fā)更嚴重的教育問題。
再如,有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教師批評不敏感,反而覺得這樣是教師在關注自己,教師的批評反而成為學生產生錯誤行為的“正強化”,加劇了學生犯錯的可能性。如果教師能夠及時覺察到學生“希望被老師關注”的心理需求,就會采取鼓勵正向行為,表揚具體進步的教育措施。由此可見,有效教育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前提的。
(二)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教師在實施語言懲戒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由于認知水平的不足和注意力的限制,在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實施教育懲戒時,需要用溫和而堅定的語言方式,語言內容清晰而具體,懲戒時間不易過長。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獨立性和評價能力日益增長,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相信教師的教育語言,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一階段的語言懲戒更需要考慮公平、公正等多種因素,可以多嘗試與學生溝通,聽取學生的心聲,和學生共同制定行為準則等。
同時,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也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在經(jīng)歷一些共性發(fā)展階段外,還會在發(fā)展速度、發(fā)展水平以及發(fā)展的優(yōu)勢領域上存有差異。在實施語言懲戒時,教師除了需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外,還要考慮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三)注重師生關系的打造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系對教育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喜歡的教師往往具有講課有趣、有耐心、待人公正、知識豐富、能為同學著想等特點。小學生對教師的喜好程度直接影響其對教師教育行為的感受。對于喜歡的教師,往往會保持積極的反應,而對不喜歡教師,則容易表現(xiàn)出消極的反應。例如,同樣被教師嚴肅批評,如果是喜歡的教師,他們會產生內疚、羞愧的情緒情感,積極改正;如果是被自己不喜歡的教師批評,他們會產生反感和不滿,不但不愿意按照教師的要求做,反而會故意唱反調,進一步破壞師生關系。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實施教育懲戒的基礎。教師可以從職業(yè)魅力、學識魅力、性格魅力等多個方面提升自己,成為小學生喜歡、愛戴的教師。
(四)提高語言懲戒的效果
為提高語言懲戒的效果,在實施過程中,需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1.對事原則。在語言懲戒中,教師要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一方面是指對于學生的教育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的教育更能讓學生心悅誠服,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對事不對人也是一種教育智慧,更強調語言懲戒的對象是錯誤的行為,而非犯錯誤的學生。換而言之,語言懲戒是幫助學生指出錯誤行為,而不是對學生的全面否定,不侮辱、不擴散、不翻舊賬。
2.及時原則。從心理角度講,懲戒是一種負強化,需遵循及時原則。學生犯錯誤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及時實施懲戒。如果教師沒有及時懲戒,影響淡化或疏忽懲戒,(下轉第18頁)(上接第15頁)那么學生再次犯同樣錯誤的幾率會增大。
3.接受原則。懲戒發(fā)揮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接受認同懲戒。如果學生從心理上不愿接受懲戒,那么懲戒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憎恨。因此,教師在實施語言懲戒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對懲戒的認知及情緒。
4.發(fā)展原則。語言懲戒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積極發(fā)展。例如,當代教育專家魏書生在學生犯錯誤后,根據(jù)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寫犯錯誤的說明書、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還尊重了學生的特點,突出學生的優(yōu)勢。這說明,積極引導的策略可以調動學生積極發(fā)展自己,鼓勵其做出更多親社會的行為。
5.靈活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同一個人總是施加同樣的刺激,他會變得漸漸麻木,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語言懲戒的內容及方式應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不同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語言懲戒。對于同一學生不同時期的錯誤行為,語言懲戒也需避免千篇一律。隨著學生群體的變化,語言懲戒的方式也應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鄭立平,張樂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懲戒藝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
[2]裴秀芳,李小青,郝曉玲.心理學視角下的教育懲戒難點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教師,2020,(05).
[3]劉淑平.淺談教師傷害性語言對學生心理的影響[J].中外交流,2019,(05).
[4]漆家慶.教師語言暴力對小學生心理的傷害性分析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60).
[5]武夢梅.中學教師語言暴力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才智,2017,(07).
[6]楊 ? 慶.關于教師懲戒行為的心理學研究綜述[J].江蘇教育,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