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芳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贬槍φn程標準對各個年級段閱讀寫作目標操作的模糊性,我初步探索低年級指向寫話的閱讀方法,通過積累詞句、想象補白、借助插圖、多媒體等方式讓低年級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讓寫話“材”源滾滾。
關鍵詞:讀寫結合 低年級 指向寫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開始致力于重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寫作指導,通過閱讀教學指向寫作。這樣能喚醒學生的作文意識,降低寫作的難度,最終借助模仿文本寫作,從而達到“我手寫我心”的階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各個年級段的閱讀教學和寫作目標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對低段教學(1~2年級)的寫話是這樣規(guī)定的: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我在教學實踐中對低年級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探。
一、采擷好詞佳句,積累寫話材料
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和積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要想完成一段寫話,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積累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把寫話看成是一座房子,那么詞句就是沙子、混凝土等。有了詞句的積累才能建造起高樓大廈。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低年級中有大量的詞語、短語和句式是低年級寫話需要積累的素材。
(一)量詞、形容詞的運用
《場景歌》一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量詞如:一(只)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等。教師在教學中借助課后習題通過對量詞的對比,如一只海鷗和一群海鷗的區(qū)別,加深學生對量詞靈活運用的理解。《媽媽睡了》一課中還有大量形容詞的修飾,使得句子更加優(yōu)美形象。例如: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明亮的)眼睛閉上了,(緊緊地)閉著;(彎彎的)眉毛,也在睡覺,睡在媽媽紅潤的臉上。學生通過積累,遷移在寫話中,有學生寫道:弟弟睡著了,(烏黑的)頭發(fā)不動了,(水汪汪的)眼睛閉上了,(深深的)酒窩也在睡覺。通過對量詞和形容詞的修飾使得句子更加飽滿、生動。
(二)動詞的辨析
例如在《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中,有(挖)樹坑,(選)樹苗,(移)樹坑,(填)土,(扶)樹苗。在《祖先的搖籃》一課中,有(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蟈蟈。我讓學生嘗試用其他相近的詞去替換,然后引導學生去比較替換詞語和文中詞語哪個更傳神,從而進一步體會到用詞的準確性對文章的表達有重要的作用。緊接著,我利用課后習題: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么?讓學生用準確的動詞來描述一下。孩子們積極參與,動詞的運用能力有了飛躍的發(fā)展。
(三)句式的模仿
在《葡萄溝》一課中有這樣的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在這一句中“有……”是對前面葡萄顏色的列舉,最后再用詞語概括葡萄之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有……”句式描寫下課時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場景。學生在寫話中運用這些句式,可以使寫話的內容更有連接性。此外,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有大量的比喻句可以讓學生積累模仿。比如在《一匹出色的馬》一文中描寫田野的美用了這樣一個比喻句:“路的一邊是田野,蔥蔥綠綠的,非??蓯郏褚黄彳浀木G毯?!边@樣的比喻句積累使得學生的寫話變得更加生動具體。
二、巧用多媒體,豐富寫作素材
在進行低年級閱讀教學時,課文給我們展現(xiàn)的寫話素材往往只是一部分,如果老師能借助多媒體利用課文內容延伸至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寫話興趣,拓寬學生的寫話視野,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以靜態(tài)的或動態(tài)的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用感官的方式直接汲取寫作素材。比如我在執(zhí)教《神奇的蛋殼》一課時,第三幅圖片我是通過多媒體展示電閃雷鳴的聲音畫面,讓學生思考:此時,小螞蟻、小蟲子和小蝴蝶會聽到什么?它們會想到什么呢?學生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下,身臨其境,自己就會角色互換,感受小動物們的所思所想。在教學第四幅圖時,我播放夜空下的滿天星空,片片蟲鳴聲,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靜謐的夜晚,學生寫出了這樣精美的句子:“星星眨著眼睛,一閃一閃的,微風吹來,草叢里傳來一陣陣蟲鳴聲,它們在演奏著美妙的音樂,小蟲子、小蝴蝶、小螞蟻打著呼嚕,進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這樣巧借多媒體,學生的寫話素材就豐富了,思路一下子拓寬了,他們就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看到的不同內容。
三、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郭沫若先生曾說過:“標點一定要恰當。標點好像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看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錯了?!睒它c符號的正確使用對于寫話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低年級的寫話中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尤為重要,這是寫好話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筆者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標點符號的認識。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兒歌讓學生記住標點。比如誦讀標點符號兒歌:“句中有停頓,加只小蝌蚪(,)。一句話說完,畫個小圓圈(。)。疑惑或發(fā)問,耳朵墜耳環(huán)(?)。命令或感嘆,滴水下屋檐(?。??!逼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兼顧標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尤其了解不同的標點在表詞達意方面的不同。比如《千人糕》一課中有兩句話:“大米是用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此處的省略號既提示了農民伯伯種稻子所用的材料多,又體現(xiàn)了千人糕的制作工序復雜,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多,得之不易。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揣摩不同標點的神奇作用,從而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再通過課外片段訓練,教師出示一段沒有標點的文字,讓學生加入標點。這樣,學生在寫話的時候就能根據(jù)自己的思維和情感表達來選擇合適的標點符號,使寫話更文通字順、賞心悅目了。
四、利用情節(jié)“留白”,發(fā)散想象思維
由于低年級學生偏愛有趣味性的故事類文本,我利用文本特點潛移默化地滲透寫作訓練。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本文的深刻解讀,讓學生對故事的情節(jié)和人物產生共鳴,這樣就利用了文本的情節(jié)特點和學生的情感共鳴找到了寫作的契合點。比如在故事類閱讀教學中,當故事的結尾戛然而止時讓學生嘗試續(xù)寫。在《揠苗助長》一課中,由于農夫著急田里的禾苗長得不快,就開始把禾苗一顆顆拔起來,最后禾苗都枯死了。我們可以讓學生想象:此時農夫會是什么表情?他會想些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在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中,學生感到意猶未盡,此時拿起筆,利用情節(jié)的延伸性,通過想象續(xù)寫,既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理解和思考,又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
五、鏈接繪本閱讀,拓展寫話空間
低年級的指向閱讀寫作不僅僅局限于課本,還可以通過課本拓展課外閱讀。而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特點是喜歡圖文結合的閱讀方式。繪本的畫面多于文字的留白,結合繪本閱讀進行寫話訓練是一種比較輕松的練筆方式。在教學《羿射九日》一課后,我對學生進行了拓展閱讀——《中國神話傳說繪本系列》,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的過程中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鼓勵他們把故事說得生動具體。有的學生能把成語運用到故事中,還有的學生模仿課文沉香救母,把其他的神話故事也寫得生動具體。我讓家長聆聽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故事,同時將其記錄下來帶到學校讀給其他同學聽,這樣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寫話水平也會逐步提升。
總之,要想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必須要有指向寫作的訓練目標。教師要立足課本,挖掘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材的示范性,將低年級閱讀教學與寫話相結合,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積累詞句、學會使用標點、借助留白和插圖發(fā)揮想象、拓展寫話的空間等方式,從而真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落實寫話“材”源滾滾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