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芬
摘要:合作學習成為初中英語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圍繞合理設置合作學習組織、發(fā)揮教師職能作用、完善評估激勵機制三個方面介紹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過程;合作學習;組織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6-0066
初中英語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極為看重,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低效的教學方式。在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下,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掌握英語學科知識,在教師科學的引導下,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查找課題內容,互動討論,完成學習任務,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筆者將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教材“I getting to know you”一課為例,分析合作學習的開展方式。
一、合理設置合作學習組織
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讓班級學生參與其中共同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小組成員的設置變得非常關鍵。教師在小組設置方面必須秉持合理、科學的原則,小組人數(shù)的劃定也非常關鍵,每堂課的時間有限,教師必須保證小組可以在課上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小組人員的設置不宜過少,但是人數(shù)過多也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所以最好將人數(shù)控制在4人。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靈活地轉變,劃分的方法必須依據(jù)教學要求進行。另外,考慮到教學任務需求,應該盡可能使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維持在同一維度,為合作交流良好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
在小組合作進行期間,按照小組成員的劃分重新編排成員的座次,在活動進行中還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排座方式,讓小組成員將座位拼成“圓桌”的形狀方便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英語游戲進行階段,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接著按照小組將座椅拼置成兩個陣營,由此可以進行小組對抗活動。教師在活動進行期間負責班級紀律的維持與小組活動的引導,促使各小組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組間合作,對學生能力的形成有良好的幫助。小組合作活動進行期間,必須保證小組成員可以良好地協(xié)作,因此小組合作進行階段必須劃分小組成員的工作任務,每名成員均需要按照自己負責的任務收集資料分析課程內容。比如,教師引出單元中的句子,接著要求學生對句子中的動詞進行分析,由動詞判斷句子的時態(tài),將其作為小組活動的任務。小組活動開展前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接著按照組內成員的能力與想法結合實情劃分不同成員負責的任務,然后小組成員互相分享各自的成果并且圍繞獲得的信息進行討論,最后給出問題的答案,完成活動任務[1]。
在“I getting to know you”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熟悉本節(jié)課的內容,布置教學任務——系動詞的用法,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班級40名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4名成員,學生在教師完成小組劃分的工作后,重新排座。接著,教師要求小組成員推選出一名組長,在人員選定后由小組分派學習每個人的工作,在討論問題前按照劃分的工作內容為小組學習做準備。
二、發(fā)揮教師職能作用
英語教師在課程活動進行期間,必須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推進合作學習活動,合作學習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有良好的成效。教師為了不破壞合作學習的教育成果,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并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引導,組織活動的進行,掌握各小組的進行情況。同時,可以在小組遇到瓶頸時,快速指點學生學習方式,帶領學生走出學習困境。教師還會傳授學生一些學習技巧,從而可以快速地解決學習階段遇到的問題。教師在小組分組工作結束后,在活動進行期間四下游走,旁聽學生對問題的論述內容,監(jiān)督各小組活動的開展情況,保證活動可以正常進行,不會出現(xiàn)組員插科打諢的情況。在教師引導下,各小組可以按照任務探究課程內容,獨立完成既定的任務。在英語合作活動正式開始前,教師會布置學習任務,傳遞任務既定目標,學生清楚具體的目標后可以朝著該方向努力,通過準備等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需要清楚自己在活動中需要進行的工作,與小組成員商議解決學習任務的方法,促使小組活動可以按照教師規(guī)劃的路線進行。
例如在“I getting to know you”一課中,學生按照教師分配的小組,圍繞學習任務收集資料,小組成員完成任務劃分后,一名學生圈出單元內容中的關鍵語句,一名學生對語句的be動詞進行整理,一名學生查找系動詞的相關內容,一名學生整理單元與be動詞相關的內容。在小組成員完成各自任務后討論內容。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監(jiān)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有時還會參與其中,給出一些提示性內容,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問題答案。
三、完善評估激勵機制
英語教師運用組織合作學習的方法,需要合理運用評估激勵機制。評估激勵機制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思維發(fā)生了變化,關注學生的心理,希望使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選擇正確的手段學習課程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由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下,通過小組成員協(xié)作、討論的方式,主動學習知識。教師利用評估激勵機制,掌握各小組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不同小組取得的成果,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進行鼓勵與表揚,還會留出一段時間,讓各小組說出自己通過合作學習的收獲,并在課程結束前進行總結,在評估與激勵機制下給予學生正能量的引導,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還以“I getting to know you”一課的教學為例。各小組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后,給出小組研究得出的信息,在第一人稱“I”后面的be動詞一般使用am,在“you”后面的be動詞一般為are,……在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教師對各小組活動進行概述性評價,接著整理相關系動詞方面的內容,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四、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可以改變傳統(tǒng)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在組間合作期間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合作溝通的能力,改變對英語學科的固有看法,熱愛學科知識并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從而在合作學習方式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婭玲.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組織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20(2).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第一中學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