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
摘要:思維導圖是人類強大思維的展現(xiàn),能夠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思維技能和閱讀記憶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邏輯與想象、科學與藝術間找到平衡點,從而深入挖掘大腦的潛能。本文的研究從繪制思維導圖的特點與步驟著手,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提出了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的方法,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了思維導圖在小學生寫話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研究與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051-002
思維導圖是近些年業(yè)內(nèi)研究提出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模擬人腦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構,充分發(fā)揮人腦的整體功能,增強受眾的規(guī)劃能力和思維能力,形象地為學生展示事物或思緒之間的直接或間接關系,更好地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關注知識點,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寫話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教學指導方式,將思維過程變得可操作化和可視化,提升學生的寫話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寫作水平。
一、繪制思維導圖的特點和步驟
對于寫作過程特別是對于命題式作文,在理解文章要求后,要抓住中心句和關鍵詞,圍繞其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灾行木浜完P鍵詞起點將有關內(nèi)容與之聯(lián)系起來,通過多種形式,將相關的內(nèi)容有效呈現(xiàn),從而幫助學生寫作,激發(fā)寫作靈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要選擇合適的、沒有任何字跡或線條的紙張,減少紙張上面的內(nèi)容對學生造成的暗示。從中心主題開始,逐漸擴展層次、延伸分支,通過關鍵詞激發(fā)大腦思維,運用連線將聯(lián)想與記憶構建起來,適當增加顏色箭頭符號的使用,以增強視覺效果。
二、在小學低年級寫話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
1.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通過特定關鍵詞或關鍵點進行的深入研究和逐步擴展,能夠幫助學生在尋找相關內(nèi)容進行擴充的同時,在思維上構建一個中心網(wǎng)狀結構,結合關鍵詞確定文章的出發(fā)點和創(chuàng)作方向,從而有效緩解當前學生在寫話過程中最容易產(chǎn)生的不知所措的情況。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因此構建思維導圖和尋找關鍵詞的時候形成的結果和風格也各不相同,進而產(chǎn)生不同的寫作成果。
2.開發(fā)小學生的想象能力
通過將語言匯成圖畫的形式,能夠?qū)碗s的知識點更加直觀的體現(xiàn)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從既有的教學情況來看,形象的展現(xiàn)形式比語言更容易獲得記憶的效果,學生在對素材進行認真思考之后,結合關鍵詞完成的思維拓展與聯(lián)想,再經(jīng)過合適的內(nèi)容篩選之后,更加容易形成創(chuàng)作內(nèi)容,整個過程對學生想象能力的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3.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在傳統(tǒng)的寫話教學中,大多是學生根據(jù)課程要求自主完成文章創(chuàng)作后將文章交給老師,老師對學生的文章進行批改和審閱,師生之間的交流僅僅局限在對作文格式和寫作方向方面的探討,對于寫作過程和寫作思路方面的交流非常有限,教師布置任務之后往往由學生自由發(fā)揮,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機會都比較少,互相之間產(chǎn)生思維碰撞的可能性不大。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大多處在被動狀態(tài)下,探索過程往往會受到標準答案的束縛,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受到限制。當運用思維導圖完成教學任務時,師生之間可以更多的進行交流討論,從繪制思維導圖到各個關鍵詞的拓展共同探討完成,從而激發(fā)出更有新意的想法和思路。使用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師生互動的輔助下獲得更好的課堂氛圍和思維交流,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三、在進行寫話教學中合理利用思維導圖
1.巧用思維導圖,讓寫作素材豐富化
在剛著手低年級寫話教學時,很多教師總會不厭其煩的強調(diào),寫作時一定要寫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也許正是因為枯燥的重復,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學生仍舊無法寫好,有的寫得七零八落,有的寫得雜亂無章。例如:今天,澆花在家里。在學生的眼中,他們確實做到了老師的反復強調(diào)的要求:時間、地點、人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否嘗試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重新建構寫作框架呢?于是,在看圖寫話之前,我先教學生畫了一張“樹狀”的思維導圖。在學生短暫的思考后,他們自己會填上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有些同學還填上了天氣、心情、感受……有了樹狀圖的思考基礎,此時,學生動筆表達已經(jīng)顯得不那么困難了,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能寫出這樣一句條理清晰的話:這周末,天氣晴朗,我在家里幫奶奶澆花。在此基礎上,我會讓學生嘗試在第一層樹狀圖下加上一些分支,例如在“事件”的下面加上“起因”“經(jīng)過”“結果”,在心情下面加上“愉快”……一層層的“樹枝”就像是一層層的臺階,一下跨三個臺階可能有點困難,但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前進,好像就沒那么困難了。借助樹狀圖建構的寫話框架,大部分學生能輕松地把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寫完整:這周末,天氣晴朗,奶奶在院子澆花,我看奶奶忙了很久,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我連忙跑到奶奶身邊,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幫您吧!”奶奶高興地說:“好呀,玲玲真乖!”聽了奶奶的夸獎,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事實上,運用樹狀圖建構寫話框架和列提綱有相似之處,但用圖表的方式呈現(xiàn),更直觀、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了這樣直觀形象的寫話框架,學生的寫作素材更豐富了,表達也更加有條不紊了。
2.巧用思維導圖,讓寫話素材可視化
很多小學生在面對寫話課程和寫話過程時,都表現(xiàn)出興趣不濃的情況,其實本質(zhì)原因是其在進行寫作時無話可說,存在畏懼心理。當遇到一個陌生的話題時,孩子們往往會挖掘原始生活中的素材與之對應,但由于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和開掘能力有限,讓他們往往陷入找不準合適的素材資源以及準確挖掘核心價值的兩難之中。面對這樣的困境,只要能打開思路,寫作的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合理運用,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其開拓寫作的思路,緩解寫作過程開頭困難的現(xiàn)狀。
例如在指導部編版二年級《語文園地七》寫話:如果可以養(yǎng)小動物,你想養(yǎng)什么?寫寫你的理由,試著多寫幾條。老師可以以絕大部分同學喜歡的“小兔子”為例,讓學生思考:可以從哪幾方面來描寫小兔子呢?由于低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限制,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描述小兔子的外型。顯然,單單寫外型不足以支撐起一則寫話,這時,教師可以出示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進行發(fā)散思維,想一想除了小兔子的外貌,我們還能寫什么呢?在此基礎上,引導并協(xié)助學生一步步完善思維導圖,從多角度觀察,拓展寫作素材,自然而然地,學生明白寫“小兔子”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寫。
這樣“氣泡式”的思維導圖,能使學生產(chǎn)生直觀的畫面感,從而快速找到寫作的思路,再結合自身對生活的感悟便可以更好地描述想法和體會,從而形成有效的創(chuàng)作成果。這樣的過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學生寫作思路匱乏的問題,讓低年級學生在“氣泡圖”的幫助下言之有物,為將來中高年級的寫作奠定較好的基礎。
3.巧用思維導圖,讓表達順序條理化
學生談“作”色變,不僅僅是因為素材積累的匱乏,還因為邏輯不清,表達順序混亂。即便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情,當學生真正提筆寫話時,依舊會出現(xiàn)超乎教師意料的模糊和凌亂。這就需要老師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選取的素材進行刪減和正確排序。特別是在寫事類的寫話中,學生一定要理清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思維導圖就能直觀幫學生梳理事情發(fā)展的邏輯順序,為學生理清寫作思緒。
如教學“五一”節(jié)回作:認真地幫媽媽做一件家務,然后靜下心來想一想,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理清步驟,記錄下來。批改后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都寫了洗衣服,而且很多同學“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所有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而且邏輯非?;靵y。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將所寫的內(nèi)容分點制作成思維導圖的形式,并要求學生將羅列出來的內(nèi)容進行排序,這就為有序的寫話打下基礎。當再次寫“洗衣服”這件事時,他們就能通過直觀的思維導圖把事件表達得有條理,讓讀者讀得明白。
引導學生更多的聯(lián)系生活和自身的感受,增強對寫作思路的把握,引導學生對邏輯認知的梳理,使寫作的過程更加活躍,更好地將學生生活的經(jīng)歷轉化為對寫作的幫助。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為自身習作有條理的表達奠定基礎。
4.巧用思維導圖,讓表達修改聚焦化
“激勵性評價”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寫話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贊許,那么,必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對寫話的熱情。但是在傳統(tǒng)模式下的評論,幾乎都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描述,或是寫話本上不痛不癢的評語,對學生寫話過程中素材的選擇、語句的邏輯性、整體的謀篇布局等批改籠統(tǒng),缺乏針對性,顯得無趣而枯燥,無法觸動孩子們的心弦,因此無法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诖?,教師可以通過借助思維導圖,為學生設置“摘星星”的寫話互評模式。
教師可以結合當下小學生寫話課堂的世紀情況,將評價對象分為素材選取、語句通順、條理清晰、書寫認真等多個方面,每一項都有對應的十個空格,每獲取一顆“星星”就得一分,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對學生的寫話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點評,讓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寫話的優(yōu)缺點,以便日后的改正。
這種運用思維導圖的評價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而言,不僅便于操作,而且提高了學生的修改能力,更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積極性,為其學習效果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可謂“一舉多得”。
四.總結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與運用像思維導圖一樣的教學方法,努力將學生的寫作過程和修改過程逐步清晰化、明朗化、可操作化,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