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科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教育課程,在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奠定學生科學素質培養(yǎng)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提升課堂的效率是小學科學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在課堂上注重語言運用,善用科學方法,結合教學經驗,是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語言嚴謹
(一)生活語言與科學語言的嚴謹
科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關的、不可分割的,我們需要將科學知識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fā),引導他們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進行探究,從而使得課堂有限的時間發(fā)揮出高效性。
但是很多生活中的語言與課堂上的語言不統(tǒng)一,導致在科學課堂上產生誤導。所以在我們結合生活經驗和學生的前概念進行教學時,必須考慮語言的嚴謹。
1.質量與重量的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所說的重量其實是質量,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空氣的性質”這節(jié)課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木棒兩端綁有氣球,木棒是平衡的,但在戳破一個氣球后,木棒會發(fā)生傾斜,很顯然這告訴我們空氣有質量。但很多學生會說,空氣重,所以空氣有重量。
2.氣味和味道的不同
氣味和味道在生活中很容易弄混,甚至沒有區(qū)別。在教學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觀察水”這節(jié)課時,會發(fā)現學生很感興趣,因為這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在用科學方法觀察液體的時候,學生說用嘴巴嘗和用鼻子聞都是氣味或味道,顯然他們對氣味和味道分不清楚。
3.聲音的大小與高低的不同
聲音的大小與高低在生活中區(qū)分不是太大,大多數都會說聲音大小,在四年級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中的最后一課就有相關的區(qū)分,對音量與音調的研究,與生活中會有不同。
在生活中,有科學的影子,在科學課堂上,我們要借助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要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所以生活語言與科學語言要做到嚴謹、一致。
(二)凡善教者,必善問
1.“提問語”指向明確
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策略,無論哪個學科,都必不可少運用到提問,提問語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接收到的信息,以及做出的反饋,有效的提問在課堂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的“提問語”指向明確,才能讓學生抓住重點。
2.“追問語”發(fā)人深思
追問,就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再次激活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思考,好的“追問語”是課堂引人入勝的切入點,是學生信息反饋的橋梁,是連接學生與教師思維的紐帶。追問時機轉瞬即逝,“追問語”的巧妙運用可以帶動學生思維的層層遞進。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磁鐵的兩極”時,學生通過實驗已經得出磁鐵有兩極,指南的一端是南極,指北的一端是北極,并且知道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生:老師,我覺得不對,你看這個就不是的。(上課時有塊條形磁鐵正好斷了,我沒有收走,他拿的就是那塊斷開的磁鐵)
師:咦?為什么會這樣呢?大家觀察這塊磁鐵,和你們桌上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知道了。每塊磁鐵都有兩級,斷掉的磁鐵也是有兩極的。
師:一塊磁鐵斷成兩部分,每塊都是獨立的磁鐵,有兩極,你能想辦法驗證嗎?
教師的兩句追問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按蠹矣^察這塊磁鐵,和你們桌上的有什么不同呢?”引發(fā)學生思考和對比,使得學生豁然開朗。接著問:“一塊磁鐵斷成兩部分,每塊都是獨立的磁鐵,有兩極,你能想辦法驗證嗎?”追問讓學生明確實踐的意義,也順利引發(fā)學生的欲望,精彩的課堂探究就這樣產生了。
3.“過渡語”承上啟下
教師教學語言的清晰度、準確度、連貫性及技巧性等均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所謂課堂教學的過渡語,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同教學內容或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承上啟下的語言。它與導語不同,導語只是啟下,而過渡語是承上啟下,兩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怎樣銜接就看過渡語,所以好的過渡語使得整節(jié)課思路清晰,邏輯嚴謹,也讓學生容易接受,不顯得突兀。
(1)知識結論,無痕連“運用”
二年級上冊“天氣的影響”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食鹽反潮的現象,運用這個知識做一朵晴雨花。
師:我們知道食鹽在晴天和雨天不同的變化,那我們能不能通過這個變化判斷晴天和雨天呢?
(2)串在“總結”時,無痕連“作業(yè)”
一年級下冊“找空氣”中有一環(huán)節(jié):我們在各個地方找空氣并收集空氣,用不同感官“看到”“聽到”空氣。這里可以有一個過渡語:我們通過在塑料袋里吹哨子聽到有空氣,通過看到水中的氣泡看到空氣,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聽到”了空氣?這里可以過渡到下節(jié)課的知識點上,課后學生會關注哪些地方有空氣,用多種感官去發(fā)現。此時的過渡語,簡潔、明確、自然、得體、連貫,如行云流水,天衣無縫。
因此,在課堂上起到銜接、組合作用的過渡語如果說得好,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加課堂教學效益,將起到有益的作用。
二、課堂中難點的處理,將抽象轉化為具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科學在小學生眼里再也不是枯燥、乏味如宇宙中的浩瀚星空一樣遙遠的事物。讓學生動手做,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用眼睛看科學,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茖W課堂中常常有很抽象的事物,沒有具體的能讓學生直觀觀察到或動手操作的,對于這樣的情況,怎樣把抽象的轉化成具體的?處理這方面的問題,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例如,聲音這節(jié)內容,我們平常拍桌子發(fā)出聲音、音響放出聲音是看不見振動的,我們可以利用激光燈,將光打在墻上,當器材發(fā)聲時,激光燈會發(fā)生偏移,這樣不僅很新奇、清晰,最主要的是每個學生都可以看得見,而不僅僅是小組實驗的時候才能看得清。教師選擇性地做小組實驗,不必每個實驗都自己操作,做到課堂的有限時間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三、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善用視頻,拉近距離
多媒體教學早已成為小學教育的寵兒。多媒體可以運用音頻、圖片、動畫等手段提供多樣化的視聽刺激,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氛圍。用多媒體教學直接導入情境,就好比“抓心器”,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拉到教學情境中,并為學生的思路豁然打開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
例如,教學時雖然教師有示范用的大杠桿尺,但是在課堂上進行安裝演示時,學生根本看不清杠桿尺上的刻度,也不能清楚地觀察到教師組裝杠桿的全過程,這會嚴重影響課堂的效率和實驗的效果。但是利用課件可以顯示杠桿尺的各個部分及組裝杠桿的方法,并通過對各個部分進行閃爍、變色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杠桿尺的認識。
(二)巧用Excel,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效率
在科學實驗過程中,經常需要記錄數據。例如,六年級下冊“能量轉化”這節(jié)課,需要比較花生與其他物體的能量,燃燒這些物體給水加熱,通過判斷水溫的變化量來判斷哪種物體燃燒后釋放的能量多。由于課堂時間的關系,不可能每個小組把所有物體都做一遍,這時巧用Excel表格,每個小組用一種物體,最后教師在實驗結束后把每個小組的水的起始溫度和最終溫度輸入Excel表格中。Excel會自動算出差值,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很直觀地比較不同物體燃燒后的釋放量,同時能生成折線圖,便于分析。
(三)善用傳感器,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效率
例如,四年級上冊“冷熱與溫度”中需要測量一杯溫水的變化,如果不用傳感器,而用溫度計,直接讓學生用眼睛讀數,不僅誤差很大,影響實驗效果,而且操作煩瑣。水的降溫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這樣我們如何向課堂要效率?運用傳感器,不僅數據準確,而且操作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