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勇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首次提出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明確英語學習要通過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本文以一堂“Reading-Exploring-Expressing”的閱讀教學課例來體現(xiàn)英語學習活動觀,踐行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引言:在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和新高考實施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所提出的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如何將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轉化為日常教學行為以及如何設計出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教學活動,是廣大英語教師務必思考的問題和面對的挑戰(zhàn)。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nèi)涵
筆者反復研讀了《課標》,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梳理。筆者認為學習活動觀具有以下幾點內(nèi)涵:
(一)學習活動目標明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倡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diào)活動為重點。因此課堂教學“應該以活動、行為方式呈現(xiàn)學習目標,應該強調(diào)學習過程,也顯示學習結果,目標清晰,可操作,也可評價;把核心素養(yǎng)目標內(nèi)嵌于學習目標設計中”[2]。因此語言學習應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活動中展開。
(二)學習活動基于主題
英語學習應以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課程內(nèi)容相一致教學活動開展,教師應精心設計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多維活動,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運用學習策略。問題設置從低階思維到高階層面逐級推進,確保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學習活動凸顯學習主體
英語學習活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整合性學習,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支持和激勵的學習環(huán)境,精心設置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活動,如課前合理布置自學活動,課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活動,課后布置適量的拓展性作業(yè)等。教學活動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和順序,但都應以學生為主體,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以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為抓手,最終達到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
二、課堂教學實踐
基于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解,本課例旨在嘗試并探討如何在具體的語篇閱讀教學中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
(一)語篇研讀
本單元是戲劇,由蕭伯納的《Pygmalion》改編而成,講述了語言學家Higgens通過對賣花女Eliza進行語言訓練,改變了她的社會地位的故事。本節(jié)課為該戲劇的第二幕Making the bet,描述了Elisa來到Higgens家要求學習規(guī)范語言的場景。學生通過第一幕的學習已對這部戲劇的背景、人物及戲劇沖突的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筆者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對三個主要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的分析探究和評價。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了解劇情,簡單表述戲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2.學生能夠依據(jù)劇情,進一步預測戲劇的情節(jié)發(fā)展;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
(三)教學過程
英語課堂學習活動分為:學習理解型活動,應用實踐型活動以及遷移創(chuàng)新型活動,本文設計教學主題環(huán)節(jié)為“Reading-Exploring-Expressing”,具體內(nèi)容如下:
Task1 Reading
1.導讀
本節(jié)課是戲劇第二幕Making the bet。學生已經(jīng)對上個課時The fateful meeting戲劇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其中的主要人物,矛盾沖突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節(jié)課教師先讓學生齊讀第一幕中Eliza的最后一段對話:Well,I never. A whole pound ! ... I’ll see whether you can get that for me.
Activity 1: Read the following of what Elisa said and make a prediction:What did Eliza mean by saying these words? Did she really want to improve her speaking? What would she do then?
教師提以上幾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預測,激活他們的想象力,激起學生進一步閱讀的欲望。
2.跳讀
閱讀學習活動先從分析標題Making the bet入手,教師提出兩個問題Who’s betting with whom? What are they betting on?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跳讀。
Activity 2: Skim the pla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Who’s betting with whom? What are they betting on?
3.默讀
學生完成以上問題后,教師要求學生默讀5分鐘,要求學生能簡要概括本幕的主要內(nèi)容。
Activity 3: Read the play and try to use two or three sentences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lay.
設計意圖:
閱讀活動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遵循讀語言、悟文化、建思維的過程。
Task 2 Exploring
Exploring環(huán)節(jié)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同時設計融合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對戲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分析,將體現(xiàn)他們性格特點的相關信息填入希沃白板中的課堂活動-超級分類相應文本框。學生完成任務后,白板自動生成以下內(nèi)容:
Activity 4 Read the pla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on Seewo.
設計意圖:
對文本較深層的理解,學生獨立完成;同時運用自身英語理解能力與思維概括能力,融入信息技術手段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交互性。(教師給予適當指導)
Task 3 Expressing
1.Character analyzing
表達是語言學習的輸出部分,是閱讀理解的外顯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重要的組成部分。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理解戲劇中的人物性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習活動設計如下:
Activity 5: Work in groups of four discussing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
1): Analyze the characters respectively.
2): Swap the ideas in your group.
3): Present the opinions in class.
該活動較為開放,由學生自主掌控,但教師在學生活動中的指導幫助也至關重要,以確?;顒拥捻樌_展和完成。
2.Personal presenting
活動結束后,由各小組代表匯報戲劇中的人物及性格特征。
設計意圖:
英語教學作為高中教育體系中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要重視學生的交流和表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3.Creative thinking
在對文本第一、第二幕理解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后續(xù)的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預測。
Activity 6: Make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of Elisa.
Question: What will happen to Elisa
設計意圖:
在充分討論三個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對Elisa人物發(fā)展的預測,這樣的討論能激發(fā)學生表達愿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學反思與總結
依據(jù)《課標》,結合本課例,筆者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總結:
(一)創(chuàng)設支持和激勵的語言學習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設計應貼近學生認知水平,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說,情境是學生的思維發(fā)生處、知識形成處、能力成長處、情感涵育處,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構建課程知識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生命相接的過程。[4] 在本課例的閱讀文本中多次出現(xiàn)語音、衣著以及生活習慣的對話,通過文本分析幫助學生體會當時英國社會各個階層生活狀態(tài),了解當時的語言特點,感悟文化。因此教師應以語篇為依托盡可能創(chuàng)設符合真實的學習情境教學活動。
(二)培養(yǎng)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是教育界近年來倡導的重要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它改變了教師傳統(tǒng)的課堂角色,增強個體的責任感,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課的教學設計,筆者就努力踐行多種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活動中,學生獨立閱讀,了解大意、梳理信息;在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活動中,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實現(xiàn)英語學習的交互性和生成性。
(三)開展多層次的語言與思維學習活動
《課標》指出,教師要善于提出從理解到應用、從分析到評價等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穩(wěn)步發(fā)展。[1] 語言學家Anderson和Krathwohl創(chuàng)立了認知能力模型,由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逐級組成,這個模型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過程進行了分層次劃分,也是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潮進式的認知和學習活動的理論依據(jù)。[3]據(jù)此,本課例中的閱讀學習活動按照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到遷移創(chuàng)新三個層面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從低階的思維訓練逐步深入語篇;接著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一步深入分析三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人物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預測戲劇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高階思維。
結束語
基于《課標》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理念,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論采取何種方式,教學過程中都應體現(xiàn)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類活動,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超越語篇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在每類活動中有機融入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探究主題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學會運用所學語言解決實際問題,講好中國故事,達到立德樹人,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廣大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深入的理解內(nèi)化這一理念,更要把學習活動觀落實到日常英語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高洪德.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與實踐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
[3]李軍華.高中英語閱讀課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課例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3).
[4]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學出版社,201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