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專華
自主學習能力是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布置自主提升的課后任務,最后再運用激勵肯定的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新課改后,教育理念發(fā)生了變化,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師單向輸出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自主對知識進行探究,在探究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教師要善于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自主學習地氛圍也就是活躍、平等、開放的學習氛圍,要改變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身心會更加愉悅,思維也會更加活躍,有利于知識的學習、理解、記憶和應用;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師生間的交流會更加頻繁,學生可以大膽質疑,不必被教師的思維固化,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開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得以被尊重,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提出個性化的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思路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使各種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從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營造自主學習氛圍,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關心愛護,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信任鼓勵,尊重學生、肯定學生、呵護學生、引領學生,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展開自主學習活動。教師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把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轉變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
二、激發(fā)自主探究興趣
自主學習,也就是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教學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打造趣味十足的語文課堂。比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兩首詩導入,“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然后提出引導問題:這兩首詩里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地方,哪位同學知道是哪個地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自主思考,學生從兩首詩里找到共同的地方“桃花源”,由此引出新課內容。這種導入方式,既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特色,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起到較好的效果。
在賞析文中描寫的桃花源內的美景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來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境,使學生可以欣賞到直觀生動的桃花源美景,再引導學生對照文章描寫的內容,自主對文章進行翻譯和理解,一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理解文章的能力,二來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中播放的美景,使學生產生身心愉悅的感受,對照著文中描寫的內容,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三、養(yǎng)成自主預習習慣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在不斷的自主學習中進行實踐鍛煉,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可以使習慣成自然,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自主預習習慣,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都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任務,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習慣,為了避免預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導學問題,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引導,使學生圍繞著問題展開自主預習思考,并在思考中得出問題的答案。比如在教學《愛蓮說》前,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在課下自主預習《愛蓮說》,對文中的生字生詞進行學習,并配合注釋嘗試自己翻譯課文,掌握課文的大意,自己搜索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目的,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自己通過查字典、看注釋等方式,學習了生字生詞,自己對文章進行了理解和翻譯,在課堂學習時,如有翻譯錯誤的地方,記憶就會特別深刻,自己搜集作者生平經歷和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查閱能力、關聯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認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布置自主提升任務
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除了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堂的合作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在課后的鞏固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完成作業(yè)練習,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還是以《愛蓮說》這篇文章來舉例,在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學習后,學生對于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已經充分掌握,對托物言志的手法已經有所了解,文中用菊來正襯,把菊比作隱逸者,用牡丹來反襯,把牡丹比作追求富貴名利者,用蓮來比喻品德高潔的君子,這些都是作者表達的觀點與情感,那么從學生的視角來說,學生又怎樣解讀這些花的品質呢?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在讀了《愛蓮說》后,學生對于各種花有了怎樣的認識?教師便可以把這個話題,作為課后的拓展練習,要求學生從菊花、蓮花、牡丹、梅花、蘭花,乃至竹子、青松等植物中,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及其所象征的品質,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并搜索與之相關的詩句,了解古人都為其賦予了什么品質,是如何贊詠這些植物的?對各種植物的不同選擇,體現出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情感志趣,要求學生在完成了自主搜集資料,自主思考后,寫一篇300字的文章,充分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點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表達自己對某種品質的認同與贊賞。
五、進行肯定激勵評價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不能單純地以語文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對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動態(tài)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表現、學習成績、學習品質等多方面內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每朵花都會有自己的花期,如果一直沒有開花,那它可能是一棵參天大樹,本著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向上、樂觀勇敢、各有所長。
比如在筆者的班級中,在學生仿寫《愛蓮說》的小文中,就有學生表達的思想觀點非常地與眾不同,他沒有明確表示喜愛哪種植物與品質,而是認為任何一種植物都只是普通的植物,不同的是欣賞植物的人,賦予了其不同的品質與精神,認為水陸草木之花,皆可愛,皆有其美,要懂得欣賞其優(yōu)點,就如同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雖然與筆者要求的寫作不相符,但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觀點的新穎獨特,是值得贊許的,筆者對其進行了肯定,鼓勵其創(chuàng)新行為。
結束語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緩慢提升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不斷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