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俊
所謂讀寫結合,實際上是閱讀和寫作之間的有機融合,這是根植于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具體教學活動。首先閱讀能夠為寫作提供載體以及素材,而寫作實際上是對原有閱讀的突破以及創(chuàng)造性使用,如此可以揭示二者之間相互遷移、同步發(fā)展的關系,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有極其突出的重要作用。以讀寫結合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既能夠充分展現(xiàn)教育理論的前沿性,也能夠在課堂實踐中提高可操作性?;诰唧w的實例,針對教學實踐中讀寫結合思想的應用,進行以下簡單論述。
一、批注式練筆
所謂添加批注,就是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或者是閱讀之后,在準確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符號或者文字的方式寫下個人感悟。批注的內容非常多樣,可以來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是質疑等等。雖然在小學階段所選編的文本相對簡單,但是也會有學生在實際理解的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
以《棉鞋里的陽光》為例,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其中的語句難以形成準確理解或者理解不具備深度。針對這些語句,可以通過添加批注的方式進行標注。例如“陽光鉆進棉花里”等擬人句,可以利用批注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還能夠為學生提供疊加的仿寫范例。此外,很多小學生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常常不能集中注意,通過批注的方式也能夠緩解這一問題。
二、拓展式練筆
以教材為藍本,深挖讀寫結合資源,不僅可以使學生快速且高效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也能夠為接下來相關活動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文本,選擇合理的讀寫關聯(lián)點,就此展開多元化的讀寫活動,可以是主題式讀寫,也可以說是比較式讀寫等。
(一)基于文本主題的拓展練筆
這一方式需要圍繞課堂活動而開展,其突出的特點在于與課堂教學主題密切相關,所以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生利用讀寫活動掌握相同主題或者類似文本的寫作方法。
以《黃山奇松》為例,基于讀寫教學,可以設計以下主題讀寫活動。
1.以黃山為主題的讀寫活動
補充《黃山記》等文本,在組織主題閱讀的過程中,需要緊抓讀寫訓練要點,掌握其寫作方法、謀篇布局以及遣詞造句等,一方面是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黃山的全面認知,同時積累豐富的素材,確保閱讀以及寫作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2.以寫景狀物為主題的讀寫活動
在《黃山奇松》這篇文章中,重點在于“松”的描繪,是一篇寫景狀物類的典范,結構清晰完整,而且使用了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也進一步提高其寫作能力,可以以寫景狀物作為主題展開讀寫活動,分別立足于語言、構思以及布局等不同的維度。
(二)基于文本比較的拓展練筆
在這一活動方式中以比較作為主要手段,緊扣課堂中的讀寫內容展開對比,因此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生針對某類文本強化閱讀體驗,同步帶動寫作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這種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前提在于精心設計,比較點的設置,不可過多、過于繁雜,只需要緊抓一點,具備深挖力度即可。以《黃山奇松》為例,在進行比較式讀寫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基于語言作為比較點,探尋教材文本與其在語言表達方面所具有的相似以及不同之處,這樣就能夠以文本為輻射點了解此類文本的具體方法,還能夠展開對比,強化閱讀體驗以及寫作體驗。首先比較點可以是相同點,此時,比較讀寫活動中應當體現(xiàn)出相應的序列性,因此需要結合系統(tǒng)化的寫作訓練。
其次,比較點也可以是針對差異性的比較,這樣就能夠以同求異打開讀寫活動,使學生立足于不同的維度感知寫景狀物類文本,特別是其在素材、構思以及謀篇等不同維度的豐富性,這樣就能脫離教材文本的禁錮,體會其他文本的多元化思維,促進更多維度的思維碰撞。
三、遷移式練筆
根據(jù)教育學的相關理念,個體的學習總是開始于模仿,然后才過渡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最擅長的本領就是模仿,小學教材中所選編的文本大多文質兼美,布局極具創(chuàng)意等等,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寫作的最佳載體。葉圣陶先生認為,教材只是作為范例。所以,教師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深挖教材,把握合理的契機,設計適時適量的仿寫練習,使學生可以在仿寫的過程中有所習得、有所求異,不僅是對文本語言的有效吸收,也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仿寫精美句式,掌握遣詞造句之法
在當前的文本中,大都包含了很多經典句式,需要教師善于挖掘和利用,選擇合理的契機組織仿句練筆。
以《匆匆》為例,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句子就是:“洗手的時候……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睂嶋H教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反復品悟賞析,形成個性化感悟,然后鏈接生活,說一說自己身邊日子是怎樣匆匆流逝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后指導學生體會這句話的寫法,提煉出“……的時候,日子……”的句式,由此便可順勢引出仿寫訓練。這種形式的仿寫,既是為了實現(xiàn)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積累,也為了進一步提高運用。
(二)仿寫經典語段,掌握連句構段
在當前的文本中,大多包含經典片段,而且具有明顯的特點,但是仍然需要教師精心選擇,再帶領學生分析段落結構以及具體的表達方法,使學生可以掌握并理解構段規(guī)律,以此作為仿寫的最佳指導。
以《索溪峪的“野”》,為例,不管是整篇文本、還是各個段落,都使用了總分的構段方法,當學生具備相應的認知之后,便可以仿照這一結構描寫一處景物。具體的習作訓練是以學生所掌握的連句構段的方法為基礎而進行。
又如《桂林山水》,其中針對桂林的山有一段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仿佛置身于其中。在完成這句話的學習之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由此收獲了篇篇佳作:當夜幕來臨之時,城市里亮起了各種各樣的燈光,有的如同繽紛的焰火,有的如同閃爍的繁星,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美麗的燈光中?;趯W生的寫作,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充分連接了自己的真實生活,而且有效地發(fā)揮了想象力,教學效果顯著。
(三)仿寫經典篇章,掌握謀篇布局
小學教材中所選的經典文本通俗易懂,而且比較接近學生生活,不管是選材還是寫法,都可以作為習作的最佳范例,需要教師緊抓不同文本的不同特征,這樣才能夠將“讀”落實于“寫”的實踐中,才能夠使學生所掌握的閱讀知識及時地遷移于習作訓練中。
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時,可以感受到北京人在過春節(jié)時的隆重熱鬧,也能夠就此提煉出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在教學這篇文本時,由于剛過春節(jié)不久,可以帶領學生展開交流,說一說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如何度過春節(jié)的,既有了經典的范例又有了生活體驗,這樣在描寫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時,學生就能夠侃侃而談,不但降低了寫作的難度,也能夠將閱讀過程中所習得的方法靈活地運用于實踐中,既充分表達了真情實感,也能夠通過對家鄉(xiāng)風俗的描繪,對家鄉(xiāng)產生更深的了解,萌發(fā)愛家鄉(xiāng)愛國之情,可謂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對于學生而言,仿寫是提高其讀寫水平的有力舉措,也是讀寫相結合的最佳范式,需要教師準確把握合理的仿寫節(jié)點,有效落實仿寫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必然能夠使學生成功地從“仿”過渡到“創(chuàng)”,全面提高讀寫能力。
總之,對于讀寫結合這種方式而言,是建立在雙向促進的基礎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機制,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感悟,也能夠以書面的形式落實,使閱讀成為實施寫作的最佳平臺。然而教無定法,需要教師立足于實踐有針對性的探究,探尋與學情相匹配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讀寫魅力,也能夠促進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