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實驗小學 吳遠娜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崩首x,是語感訓練中最常見,也是十分方便有效的手段。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感知并理解作品的語言,品味作品蘊含的情感,逐步提高語言的感受和表達能力。 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朗讀,來開啟學生的語感之門。
教師范讀不僅能讓學生快速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能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強,教師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難讀的長句子進行范讀,能很快突破朗讀的難點,這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例如教學《坐井觀天》,要重點范讀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在第一次對話中,教師可以把“哪兒”讀得稍重些,句末語調(diào)上揚,讀出青蛙疑問的語氣?!疤焐稀焙汀耙话俣嗬铩敝刈x,強調(diào)小鳥從哪兒來和它飛得遠?!芭笥?,別說大話了! ”要讀出青蛙嘲笑、不相信的語氣?!皠e”字可以拖得長些,讀出青蛙的自大,它自以為正確,聽不進小鳥的話?!盁o邊無際”“大得很哪”也要重讀,讀出小鳥贊嘆的語氣,讀出天的廣闊。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根據(jù)教師的示范,讀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形成了語感。語文教師平時要多聽多練,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讓自己的朗讀更具表現(xiàn)力,富有感染力,才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古詩語言凝練,要想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之中,讀出詩句的美感和韻味,需要教師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充分啟發(fā)他們想象,獲得情感體驗,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洞寰印愤@首詩,前兩句描繪了江南明媚醉人的春光,后兩句展現(xiàn)了一群孩子放學后早早地回來,趁著春風放風箏的歡樂場景。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想象詩中兒童是怎么放風箏的,可以想象他們放風箏的動作,如,孩子一手高高舉起風箏,一手緊緊抓住線軸,迎著春風,快速奔跑,風箏慢慢飛上了天;還可以想象兒童的神態(tài)和語言,如,孩子看著風箏越飛越高,激動地大喊:“加油!再飛高點兒!”除了想象孩子們放風箏的場景之外,還可以從詩中描寫的“小草、黃鶯、堤岸、楊柳”等想開去,想象一下周圍還有什么樣的景物,使眼前的畫面更加生機勃勃,豐富多彩。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詩句時,自然就能讀得歡快活潑,讀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要讀好人物的語言,需學會抓住句子中的提示語和關(guān)鍵詞,揣摩人物的心理,想想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紅頭不小心被卷進牛肚子后, 大聲呼救。提示語“拼命地叫起來”寫出了它的緊張和害怕,讀紅頭呼救的話可以提高音量,加快語速,讀出紅頭的恐懼。又如“‘可是你說這些對我有什么用呢?’紅頭悲哀地說。”“悲哀”一詞寫出了紅頭的傷心和絕望,讀這句話時聲音要低沉,語速要稍慢,讀出紅頭的難過。再如,抓住“不顧、一骨碌、大聲喊”這些關(guān)鍵詞,讓學生明白在紅頭被牛吞進肚子的危急時刻,青頭顧不上疼,想盡辦法幫助好朋友脫離危險。描寫青頭動作的部分可以讀得快些,突出當時情況的危急。青頭的話要讀得大聲、鎮(zhèn)定,讀出它關(guān)心朋友,臨危不亂。在抓提示語和關(guān)鍵詞練習朗讀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青頭和紅頭的心情變化,感受到它們之間的深厚友誼,理解了內(nèi)容,形成了語感。
在教學中,根據(jù)文本特點,變換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朗讀的樂趣。如輪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全班讀等。經(jīng)過豐富多樣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思想情感自然就會豐富起來?!洞笞匀坏穆曇簟芬徽n,用富有韻味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把大自然中的風聲、水聲、動物的叫聲描寫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文中描寫了“微風拂過”的溫柔和“狂風吹起”的雄壯,對比鮮明,朗讀起來極具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指導朗讀時,筆者讓女生讀描寫“微風”的部分,男生讀“狂風”的部分,利用男女生不同的音色對比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兩種不同風聲的特點。指導讀“當小雨滴匯聚起來……”這個描寫水聲的句子時,筆者安排一位學生讀“小溪”的部分,一組學生讀“小河”的部分,再全班齊讀“大?!钡牟糠?,語勢從輕快活潑到雄壯有力,層層推進,宛如樂曲逐漸攀升,直至高潮。孩子讀得興致盎然,十分投入,在朗讀中感受到水的聲音美妙多變的特點,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的意思。不同方式的朗讀讓學生在瑯瑯讀書聲中掌握了朗讀的方法,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語感。
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評價十分重要。教師要通過評價,指導學生改進朗讀方法,提高朗讀水平。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時,要避免使用批判性的語言,應該尊重學生的每一次嘗試,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的優(yōu)點,毫不吝惜地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用溫和的語氣委婉地指出他們的缺點。例如“你讀出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如果能把字音讀準就更棒了。”“你的朗讀節(jié)奏把握得很準,但要注意人物的特點,再讀一遍,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這樣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易于接受,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教師點評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評價的方法,讓他們知道評價朗讀要從讀得是否正確、流利,語氣、語調(diào)、重音是否恰當?shù)确矫孢M行具體的評價。《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筆者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練讀,然后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班上讀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再全班評議。一位學生讀完“冬”這一小節(jié)后,同學們紛紛發(fā)言,有的說他讀出了雪人調(diào)皮的語氣;有的說他能加上動作讀,讓人好像看見了一個挺著大肚子的雪人;有的說他讀得很好,要是能再大聲一點就更好了。在這樣讀一讀、評一評的過程中,學生專心聆聽,認真思考,大膽表達,逐步提高了朗讀水平,培養(yǎng)了語感。
當然,朗讀教學的方法因課而異,也因人而異。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yǎng)語感,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工程。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并抓好朗讀訓練,讓學生多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才能獲得語感,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因此,我們要把“朗讀”當作開啟學生語感之門的一把金鑰匙,貫穿整個閱讀教學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