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以簡單隨機抽樣法選擇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間在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另以簡單隨機抽樣法選擇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急救組,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對兩組患者急救指標、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醫(yī)生及護士長滿意程度以及存活患者滿意情況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急救組呼救至救護車達到時間、呼救至入院接受專業(yè)救治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急救組醫(yī)療費用明顯少于參照組(P<0.05)。急救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32.00%(致殘8例、死亡6例、醫(yī)療糾紛1例、投訴1例)明顯低于參照組68.00%(致殘15例、死亡9例、醫(yī)療糾紛4例、投訴6例),差異顯著(P<0.05)。護理實施前,兩組醫(yī)生、護士長的滿意評分相似(P>0.05),護理實施后,急救組醫(yī)生、護士長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參照組存活患者39例,急救組存活患者44例,急救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45%明顯高于參照組71.79%,差異顯著(P<0.05)。結論: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的應用價值較高,可明顯縮短急救時間,使患者更快的接受急救和專業(yè)救治,減少致殘、病死燈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醫(yī)生和護士長對護理過程也更加滿意,同時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建議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院前搶救;急救護理;急救時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3-0102-03
腦卒中是由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出現障礙導致的,臨床將其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類型。該疾病臨床癥狀以頭暈、嘔吐以及肢體不協調為主,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已經嚴重威脅我國國民生命安全[1]。研究顯示,該疾病的發(fā)生與腦血管破裂或者堵塞有關,出現此類情況的患者更易發(fā)生急性腦卒中[2]。這一疾病起病急且發(fā)展快,若處理不當或者治療不及時,會增加致殘和死亡風險,引起醫(yī)療糾紛。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要重視院前急救護理。急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5h內是黃金救治時間,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措施是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的關鍵[3]。常規(guī)院前急救存在較多缺陷,前后護理工作銜接不到位,會浪費較多時間,耽誤患者治療,而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增加患者幸存的幾率[4]。為彰顯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中的優(yōu)越性和可行性,選擇符合標準的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如下研究。
1資料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簡單隨機抽樣法選擇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設置為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另以簡單隨機抽樣法選擇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設置為急救組,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參照組由31例男性和19例女性組成,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4.48±3.79)歲;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7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23例。急救組由29例男性和21例女性組成,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4.71±3.91)歲;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9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21例。對比兩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病情等基本資料參數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經腦部CT等影像學檢查均確診為急性腦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頭暈、目眩、耳鳴、嘔吐、語言障礙等癥狀;發(fā)病時間多處于安靜或者睡眠狀態(tài);病歷檔案和監(jiān)測數據記錄完整;患者可獨立思考且無溝通障礙;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近期接受溶栓治療患者;合并其它腦部疾病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患者;腦手術治療史患者;智力障礙患者。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接診后安排醫(yī)護人員集合,上急救車出診,達到現場后立即評估病情,采取基本急救措施,建立人工呼吸道,靜脈輸液,清理口腔異物,對現場進行簡單處理后盡快將患者送至醫(yī)院。
護理組給予院前急救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第一階段:急救中心應該提前準備好急救車輛,急救人員也應該隨時待命。急救中心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通知急救人員集合,1 min內完成車及人的派定工作,并在1 min內發(fā)車前往現場。急救車行駛途中,急救人員應該主動聯系患者家屬詢問具體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了解患者的發(fā)病時間、當前癥狀、四肢活動情況、意識狀態(tài)等,對其病情以及發(fā)展趨勢做基本判斷,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實施簡單急救操作,叮囑家屬不可隨意移動患者身體,使其保持靜止狀態(tài),適當抬高頭部,觀察口腔內是否有異物,若有及時清理以免引起呼吸困難[5]。急救車駕駛人員需規(guī)劃最短路線,在保障人車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達到現場。②第二階段:達到現場后需立即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記錄心跳、呼吸頻率、脈搏、意識等,以格拉斯昏迷指數[6]對患者病情發(fā)展進行預測,若總評分在8分及以上需立即送至醫(yī)院接受專業(yè)救治,若總評分在8分以下說明目前可先采取簡單的急救措施,例如呼吸道護理、吸氧、建立靜脈通道以及其他對癥護理措施,結合以上基本檢查情況制定更細節(jié)的搶救護理方案[7]。針對顱內壓升高患者給予靜脈滴注甘露醇,控制滴注速度;針對血壓持續(xù)升高患者,需給予降壓藥物治療,針對糖尿病史患者需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颊咔榫w極不穩(wěn)定時需注射鎮(zhèn)定劑。③第三階段:將患者轉移至急救車內,若患者意識較清醒可調整靜臥體位并適當抬高頭部;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需去枕平臥,頭往一側偏。若患者出現明顯腦出血征象需將將其頭抬高30°[8]。急救車行駛時應該盡量平穩(wěn),患者頭部需與行駛方向相反,以免急剎車造成血液再灌注。到達醫(yī)院前,急救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以及意識狀態(tài)等,注意供氧輸液。抵達醫(yī)院前需提前通知急救中心人員做好準備工作,同時告知其患者當前病情以及身體狀態(tài),安排好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安排綠色通道,患者達到醫(yī)院后可立即進入手術室接受專業(yè)救治。護理人員回到醫(yī)院后將現場記錄的內容(救治內容、過往病史以及病情變化過程)與院內急救人員交接。
1.3觀察指標 ①急救指標:研究人員須全程參與,結合急救及診斷記錄、病理報告多項文件記錄兩組患者呼救至救護車達到時間、呼救至入院接受專業(yè)救治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總醫(yī)療費用;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統計兩組發(fā)生致殘、死亡、醫(yī)療糾紛、投訴的例數并計算發(fā)生率;③醫(yī)生及護士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本院自制對內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準備工作是否到位、護理人員之間是否做到相互信任、護理期間各項操作是否都做到位、最終護理效果是否達到預期多方面的內容,分別于護理實施前后評估,醫(yī)生和護士結合本次護理工作開展情況結合量表內容進行評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即滿意度越高;④存活患者護理滿意度[9]:本院自制滿意量化調查表對存活患者進行調查,共包括十個項目,主要包括護理體驗感、護理人員態(tài)度、護理技術是否專業(yè)等,滿分100分,總評分在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滿意,總評分在80分及以上表示滿意,總評分在60分及以上表示一般滿意,其他情況表示不滿意,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
1.4統計學分析 將患者信息輸入Excel表格后進行分組,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c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急救指標 急救組呼救至救護車達到時間、呼救至入院接受專業(yè)救治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急救組醫(yī)療費用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參照組患者中,致殘15例,占比30.00%;死亡9例,占比18.00%;醫(yī)療糾紛4例,占比8.00%;投訴6例,占比12.00%,總發(fā)生率為68.00%。急救組患者中,致殘8例,占比16.00%;死亡6例,占比12.00%;醫(yī)療糾紛1例,占比2.00%;投訴1例,占比2.00%,總發(fā)生率為32.00%。急救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yōu)越性(c2=6.784,P=0.007)。
2.3醫(yī)生及護士長滿意度調查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實施前后對醫(yī)生和護士長評分均有明顯提高,急救組評分比參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4存活者護理滿意度 參照組患者存活39例,其中非常滿意8例,占比48.72%;滿意6例,占比15.38%;一般滿意14例,占比35.89%;不滿意11例,占比28.21%,護理滿意度為71.79%。急救組患者存活44例,其中非常滿意15例,占比34.09%;滿意17例,占比38.64%;一般滿意10例,占比22.73%;不滿意2例,占比4.55%,護理滿意度為95.45%。急救組護理滿意度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yōu)越性(c2=5.487,P=0.011)。
3 討論
急性腦卒中多發(fā)于四十歲以上人群中老年人群,男性發(fā)病率更高,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重要心腦血管疾病。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的腦卒中人數已超過百萬,致死率已超過20%,另外大約70%的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四肢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10-11]。實踐表明,急性腦卒中患者盡早診斷能明顯縮短早期干預時間,發(fā)病后六小時內得到救治能大幅度提高救治成功率,不易留下后遺癥[12]。院前急救護理是救治急性腦卒中這類疾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其具有危急性和失控性,此時患者及家屬面對突發(fā)情況可能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刺激患者及家屬情緒,引起醫(yī)療糾紛,因此制定完善的急救護理方案是必要的。院前急救護理主要內容有生命體征檢測、對癥護理、安撫患者及家屬情緒等基本護理措施,主要目的在于穩(wěn)定生命體征,避免病情惡化,該護理工作受人為控制因素影響最大,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要求較高[13]。
本次研究對兩組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由表1可知,急救組呼救至救護車達到時間、呼救至入院接受專業(yè)救治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急救組醫(yī)療費用明顯少于參照組(P<0.05)。說明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的應用能明顯縮短院前急救時間,將患者更快送至手術室接受專業(yè)治療,同時可縮短其康復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重視各個急救護理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車輛及人員提前待命、車輛向急救現場行駛時車內護理人員詢問患者基本情況,提前了解現狀以做好充足的急救準備、將患者送至醫(yī)院的路上護理人員提前聯系院內急救人員,告知其患者基本情況,提前做好急救準備,以上護理工作能明顯提高護理效率,避免浪費時間,耽誤治療。根據結果2.2可知,急救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yōu)越性(P<0.05),說明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的應用有效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不易與患者及其家屬發(fā)生糾紛。主要是急救護理工作更加全面和規(guī)范,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更強,面對突發(fā)情況具備應對能力,患者和家屬更易信任護理人員。李紅菊[14]等研究中對52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分別給予院前搶救的常規(guī)護理和院前急救護理,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致殘率29.60%、病死率7.40%明顯低于對照組52.00%、16.00%,差異顯著(P<0.05),說明院前急救護理能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這一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2.2相似。由結果2.3和結果2.4可知,急救組醫(yī)生、護士長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救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45%明顯高于參照組71.79%,差異顯著(P<0.05)。說明醫(yī)生、護士長以及患者對急救護理的護理結果更加滿意。整個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同時有相互協助和信任,將護理工作做到最佳,最終高效完成急救護理工作,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為手術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余小柱[15]等研究中對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02%明顯高于對照組68.15%,差異顯著(P<0.05)。說明研究組患者對院前急救護理過程和結果更加滿意,能提高患者的護理體驗感。這一研究結果與本次結果4的內容基本一致,可信度較高。
綜上所述,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急救護理的應用價值較高,可明顯縮短急救時間,使患者更快的接受急救和專業(yè)救治,減少致殘、病死燈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醫(yī)生和護士長對護理過程也更加滿意,同時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杜敏. 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29): 250-251.
[2] 蔡葉. 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的應用評價[J]. 飲食保健, 2020, 7(4): 191-192.
[3] 陳奕菲, 張春鵬, 王慎安, 等. 醫(yī)聯體模式下院前急救聯合綠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9, 7(6): 180-181.
[4] 鄧先鋒, 向莉, 馮霞,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院前院內協作的溶栓急救綠色通道構建[J]. 臨床急診雜志, 2019, 20(11): 860-865.
[5] 王耀輝, 張重陽, 孫偉, 等. 基于急救醫(yī)療服務的院前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門-針時間的影響[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18, 30(7): 667-670.
[6] 呂亞星, 姜超, 梁朝輝, 等. 中, 重度腦白質疏松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出血轉化及預后的關系[J]. 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 2020, 19(9): 873-881.
[7] 王麗娟, 王楠. 院內外急救模式靜脈溶栓救治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評估[J].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 39(11): 114-117.
[8] 梁素瑞, 邵君麗, 黃藝儀,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前延遲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J]. 現代臨床護理, 2016, 15(12): 22-22.
[9] 熊丹, 金曉晴, 江城, 等. 影響急性腦卒中患者應用急救醫(yī)療服務的因素[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7, 26(5): 567-571.
[10] 饒東, 翁艷秋, 胡敏, 等. 醫(yī)務人員視角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院內救治模式優(yōu)化的質性研究[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21): 2653-2657.
[11] 韓曉森, 董艷玲, 田英平.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院前救治的現狀及研究進展[J].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9, 39(12): 1202-1205.
[12] 劉東恒, 石莉, 王瑞, 等. 優(yōu)化護理流程對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率以及臨床結局的影響[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6, 33(5): 1037-1039.
[13] 錢里娜, 李智慧, 施錢峰. 急救用藥護理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的應用[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 7(37): 279-280.
[14] 李紅菊, 沈亞莉, 劉志娟. 急救護理路徑在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 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8): 4-6.
[15] 余小柱, 王曉偉, 郭艷芳, 等.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2):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