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源 王俊凱 唐青 蔡磊 夏張欽 王振滔
摘要: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概念是保護涉及計算機網絡軟硬件及系統(tǒng)海量的信息數據,在不因惡意或偶然等原因而遭受泄露、破壞和更改,保障系統(tǒng)連續(xù)可靠地正常運行,保障網絡服務不中斷,保障當前業(yè)務不受影響,以達到實現解決方案的目標。現對當今輿情環(huán)境進行分析,指出其關于網絡安全的漏洞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網絡安全;網絡輿情分析;數據分析;
1.前言
網絡輿情是指網絡媒體或網民使用互聯(lián)網對熱門話題和事件進行討論,所產生的具有一定傾向性與影響力的言論或意見,通常具有開放性、迅速性、豐富性、互動性和落地性等特點[1]。因此,其網絡安全態(tài)勢極其復雜,網絡安全的范疇也非常廣泛。當今全球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各類信息內容安全事件由于突發(fā)性強、破壞性大、影響面廣,往往最易成為網絡輿情產生和爆發(fā)的聚集地,嚴重威脅政府和公眾的基本安全。
2.對現今輿情環(huán)境分析
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4月發(fā)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9.04億,互聯(lián)網的公民普及率為64.5%[2],快速發(fā)展的新媒體、自媒體,逐年增加的網民群體,為網絡輿情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加大了政府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的技術難度。隨著廣大網民公民話語權意識的顯著提升,公民主體意識覺醒和權力意識高漲,政府必須在信息內容安全事件演變?yōu)橹卮缶W絡輿情事件之前對事件加以準確的察覺和預判,并在輿情演發(fā)、傳播和擴散的過程中給與準確的引導和治理,減少不利信息惡意傳播造成的危害性后果,這意味著政府在網絡輿情治理的問題上必須具備前置處理先覺優(yōu)勢,也對政府在網絡輿情的處理和應對上提出了較高要求[3]。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新基建成為中國經濟熱詞、疫情黑天鵝事件突襲,好壞之間,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得以全面提速。但從安全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安全態(tài)勢變得更加復雜,安全的范疇也變得更加廣泛,漏洞存在于每個地方、攻擊可以由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發(fā)起,對于網絡安全的準確預測成為保障安全的關鍵前提。
新冠疫情是一個關鍵的催化劑,加速了企業(yè)在 2020 年向云轉移,因為企業(yè)發(fā)現自己需要迅速實現數字化,以便更好地支持遠程員工。不幸的是,向云轉移的混亂導致了同樣的(如果不是更嚴重的)錯誤配置的挑戰(zhàn)。
2.對網絡安全風險分析
物理安全風險分析,網絡的物理安全包括環(huán)境安全、設備安全、媒體安全;具體指的是水災、地震、火災等電源故障、環(huán)境事故和人為操作錯誤或失誤,設備被毀壞及盜用,電磁被干擾,線路被截獲及具有雙機雙冗余的設計、高配置的網絡硬件、數據中心機房的環(huán)境等。
系統(tǒng)安全風險分析:所謂系統(tǒng)安全指的是整個局域網網絡操作系統(tǒng),目前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tǒng)作為網絡硬件平臺,但可以安全地配置現有的操作平臺、嚴格控制操作者的訪問權限,以此來提高系統(tǒng)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采用盡可靠的硬件平臺和操作系統(tǒng),并對登錄過程的認證進行加密,嚴格對登錄者的操作權限進行限制,保證所有用戶的合法性,在最小的范圍內控制其需要完成的操作。網絡平臺安全風險分析:網絡結構的安全主要包括網絡的環(huán)境、網絡的拓撲結構及網絡的路由狀況等安全。其一表現在公開服務器面臨的威脅。其二表現在整個網絡結構和路由狀況上的威脅。
網絡平臺安全風險分析:網絡結構的安全主要包括網絡的環(huán)境、網絡的拓撲結構及網絡的路由狀況等安全。其一表現在公開服務器面臨的威脅。其二表現在整個網絡結構和路由狀況上的威脅。
應用的安全風險分析:應用系統(tǒng)的安全涉及到具體的應用,其包含很多方面,如應用系統(tǒng)安全是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關聯(lián)到的信息和數據的安全性等。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管理是網絡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網絡如果在管理上混亂,制度上不健全以及可操作性上缺乏等都可能導致管理安全的風險;必須做到管理制度和管理解決方案相結合,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創(chuàng)建全新的網絡安全機制。應用的安全風險分析:應用系統(tǒng)的安全涉及到具體的應用,其包含很多方面,如應用系統(tǒng)安全是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關聯(lián)到的信息和數據的安全性等。
其他安全風險分析:通過黑客攻擊;采用通用網關接口漏洞;利用惡意代碼;感染病毒;心懷不滿的內部員工;針對網絡的如非授權訪問、數據完整性的破壞、信息的丟失或泄露、拒絕服務攻擊、網絡傳播病毒等其他手段[4]。
在基于網絡安全架構基礎上,為了更有效地、快速地、精準地挖掘大學生言論潛在價值,建立了大學生熱點問題研究框架,數據采集層、數據處理層、分析預測層和結果展示層,具體如圖1所示。
數據采集層:利用網絡爬蟲在各大高校貼吧、論壇和微博爬行,實現自動辨別網址,深度延伸智能化,全面采集大學生發(fā)表的言論極其個人信息。
數據處理層:建立詞典庫,參照詞典庫去掉無用的、無意義的字詞、或標點符號。然后經過分類、聚類、關聯(lián)分析等手段對數據進行綜合性處理,盡量避免提取關鍵字所帶來的偏差。
分析預測層:分析預測層對數據進行綜合性分析與預測,重點挖掘熱點與熱點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并且預測熱點的曲線分布。
結果展示層:結果可視化展示,通過可視化圖標清晰展示數據分析結果,為數據的預測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3.對于現今輿情環(huán)境下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的建議
結合輿情環(huán)境分析和網絡安全分析后,對其解決方案的目的進行分析,實現對網絡輿情的全面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公開服務器的防御性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防御系統(tǒng)。為了減少網絡的安全風險,建立補丁管理平臺,定期進行漏洞掃描,對于新的漏洞研究新的補丁并進行安全評測;建立完善的備份機制,對數據庫、操作系統(tǒng)、個人應用文件進行備份;實現實時安全監(jiān)控,采用入侵檢測、入侵保護、流量檢測等方式,做好安全取證措施,采用快速響應故障的手段。同時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并實現帶毒設備的隔離和分離。
二是數據共享不可避免,尤其在疫情環(huán)境下。人們在旅行時,需要提供健康狀況或出行等相關個人數據。數據共享之后,數據保管方或者數據提供者應該更加注重數據安全的保護,以便保證這些數據正確合法的使用。大多數人為了獲取短期利益(例如熱門應用、手機游戲或在線比賽)會毫不猶豫地提供個人信息。為了幫助解決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并保護公民數據,監(jiān)管機構圍繞實施更嚴格的本地數據隱私法而展開行動,例如建議將公民數據存放在其來源國的法律。數據泄露是全球范圍內一個巨大且日益嚴重的問題,但現有的傳統(tǒng)和單點解決方案對于許多有數據保護需求的企業(yè)來說既不方便、也不合適或效果不佳。這些企業(yè)需要改進解決方案,抑制用戶的風險行為,幫助阻止自愿或非自愿的數據泄漏和數據移動。
三是各級政府在治理路徑選擇上應該更加重視依法加強對網絡空間的治理,在法律框架下,加大針對網絡亂象的網絡執(zhí)法力度,促進網絡輿情整體環(huán)境的凈化。開展集中檢查和整治,是凈化輿情整體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也是強化輿情治理的重要抓手。要對散布謠言、網絡投機,構成公有財產過程損失、危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引起公眾恐慌的機構或個人加以懲處,維護正常的網絡秩序;對境內外敵對勢力操縱的網上違法犯罪活動,要旗幟鮮明嚴加管控,堅決打擊;對產生惡劣影響的媒體行業(yè)失范行為進行嚴厲懲罰。
四是應進一步推進網絡實名制的發(fā)展,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網絡空間違法都應該受到相應的制裁,都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絕不能讓網絡違法分子逍遙法外。通過加強網絡實名制執(zhí)行力度,從根本上阻斷不良信息來源,杜絕網絡造謠和不經核實的盲目轉發(fā)跟帖。并應根據其所散播的信息、目的、事件的情節(jié)嚴重程度、危害程度來采取相應懲戒措施。
參考文獻:
[1]孫彬,王東.微信息輿情的主動介入導引模式[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16,38(5).
[2]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第4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態(tài)統(tǒng)計報告[EB/OL],2020(04).
[3] 齊巍.信息內容安全事件中的網絡輿情治理研究[C].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20.
[4] 黃小燕.網絡安全應用分析[C].科技經濟導刊,2020,28(05):29.
宋思源:衢州學院2019級物聯(lián)網工程技術專業(yè)本科學生。資助項目: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023220025、023220026);衢州學院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Q20X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