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茂碧 張治琴 馬洲 吳小燕
膿毒癥是ICU中最常見的急危重癥,膿毒癥相關急性腎損傷(SA-AKI)是急性腎損傷在臨床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所有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的一半[1],同時,AKI也是膿毒癥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是其院內(nèi)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2]。目前臨床上AKI的診斷仍基于血清肌酐(SCr)及尿量的動態(tài)改變,但其具有明顯的不穩(wěn)定性和滯后性,常導致AKI的診斷及干預延遲。血清胱抑素C(sCysC)近些年被認為是一種良好的反映腎臟濾過功能的內(nèi)源性血清標志物,在不同類型AKI患者[3]中均顯示出較好的預測價值。盡管大量研究表明,AKI發(fā)生時sCysC水平升高,但其單獨對AKI預測的敏感度及特異度仍效果欠佳,目前的研究傾向于多項指標聯(lián)合以進一步提高其預測的效能。本研究通過sCysC聯(lián)合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評分),探討其對SA-AKI的早期預測價值,進一步為臨床上AKI的早期預警和干預提供依據(jù)。
1.對象:納入2014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我院ICU收治的膿毒癥患者518例,根據(jù)是否有AKI將其分為AKI組(299例)和非AKI組(219例)。膿毒癥的診斷參照2016年《第三版膿毒癥與膿毒癥休克國際共識》[4]。AKI的診斷和分期標準參考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5]中關于AKI的診斷和分期標準,AKI 1期定義為輕癥AKI,AKI 2/3期定義為重癥AKI。再根據(jù)AKI輕重將299例AKI組患者分為輕癥AKI組(108例)和重癥AKI組(191例)。排除標準:(1)年齡<18歲;(2)住院時間<48 h;(3)妊娠期或哺乳期;(4)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移植或獨腎病史;(5)存在明顯非感染因素所致AKI,如腎后梗阻性、藥物腎毒性、多次接受造影劑檢查;(6)并發(fā)惡性腫瘤、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激素或器官移植;(7)入院前已進展為AKI;(8)長期服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再根據(jù)是否行血液凈化治療將AKI組患者分為血液凈化治療組(74例)和非血液凈化治療組(225例);根據(jù)是否發(fā)生院內(nèi)死亡將AKI組患者分為院內(nèi)死亡組(110例)和非院內(nèi)死亡組(189例)。
2.方法
(1)一般資料收集: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合并慢性疾病史及主要感染來源。
(2)臨床資料收集:收集患者入院首次檢查結果,包括血培養(yǎng)結果、平均動脈壓(MAP)、白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降鈣素原、ALT、AST、血清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轉肽酶(γ-G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UA)、血二氧化碳(CO2)、血清胱抑素(sCysC)、血鉀、血鈣、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記錄SCr基線值。采用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合作研究組(CKD-EPI)[6]計算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根據(jù)ICU首個24 h最差生理學指標進行APACHEⅡ評分以評估患者入ICU時的病情嚴重程度。記錄不良事件及臨床轉歸,包括發(fā)生AKI、膿毒癥休克、院內(nèi)死亡、使用機械通氣及血液凈化治療情況、ICU及總住院時間、ICU最高序貫器官功能衰竭評估(SOFA)評分、出院或死亡時SCr水平等。
1.患者一般情況:518例患者中男322例(62.2%),女196例(37.8%),年齡18~90歲。主要感染部位中,腹盆腔285例(55.0%),呼吸道183例(35.3%),泌尿系統(tǒng)34例(6.6%),皮膚及軟組織9例(1.7%),其他原因7例(1.4%)。AKI發(fā)病率為57.7%(299/518),其中AKI 1期108例(36.1%),2期66例(22.1%),3期125例(41.8%)。院內(nèi)死亡130例(25.1%),242例(46.7%)發(fā)生膿毒癥休克,153例(29.5%)使用機械通氣,79例(15.3%)需要血液凈化治療。
2.AKI組和非AKI組患者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比較:AKI組男性、合并高血壓病及糖尿病、血培養(yǎng)陽性、膿毒癥休克、機械通氣、血液凈化、院內(nèi)死亡患者比例、年齡、APACHEⅡ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BUN、SCr、UA、sCysC、血鉀、PT、APTT、ICU住院時間、出院或死亡時SCr水平、SOFA評分均高于非AKI組,eGFR、MAP、紅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ALT、Alb、γ-GT、CO2、血鈣均低于非AKI組(P<0.05)。見表1。
表1 AKI組和非AKI組患者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比較[M(P25,P75)]
3.SA-AKI的危險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sCysC(P=0.001)、高APACHEⅡ評分(P<0.001)是SA-AKI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SA-AKI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4.輕癥AKI組、重癥AKI組及非AKI組患者APACHEⅡ評分與sCysC水平比較:重癥AKI組患者APACHEⅡ評分[25(19,31)分]及sCysC水平[2.27(1.54,3.25)mg/L]均明顯高于輕癥AKI組[17(12,23)分、1.65(1.27,2.08)mg/L]和非AKI組[9(6,12)分,0.94(0.74,1.19)mg/L],輕癥AKI組患者APACHEⅡ評分及sCysC水平均明顯高于非AKI組(P<0.05)。
5.AKI組不同臨床預后患者APACHEⅡ評分與sCysC水平比較:血液凈化治療組患者APACHEⅡ評分[27(19,33)分]與sCysC水平[2.5(1.7,4.0)mg/L]均高于非血液凈化治療組[21(15,28)分、1.9(1.4,2.5)mg/L],院內(nèi)死亡組患者APACHEⅡ評分[29(23,36)分]與sCysC水平[2.3(1.5,3.0)mg/L]均高于非院內(nèi)死亡組[18(13,24)分、1.9(1.4,2.6)mg/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sCysC、APACHEⅡ及二者聯(lián)合對SA-AKI的預測價值分析:sCysC及APACHEⅡ評分預測SA-AKI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83和0.901,二者聯(lián)合預測SA-AKI的AUC為0.935,均明顯高于單一指標,且均高于入院首次SCr對SA-AKI的預測價值(P<0.05)。見表3。
表3 sCysC、APACHEⅡ及二者聯(lián)合對SA-AKI的預測價值分析
7.APACHEⅡ評分和sCysC與診斷AKI時SCr的相關性: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APACHEⅡ評分(r=0.658)和sCysC(r=0.739)與SCr均呈正相關(P<0.001)。
盡管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進步,膿毒癥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下降,但其仍是世界上引起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7]。膿毒癥合并AKI將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病死率及出院后的不良并發(fā)癥等[8]。本研究中AKI的發(fā)病率為57.7%,與池銳彬等[9]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院內(nèi)病死率為25.1%,AKI組為36.8%,非AKI組為9.1%,合并AKI使病死率增加了27.7%。此外,AKI組膿毒癥休克患者較多,使用機械通氣和血液凈化治療者也較多,具有更長的ICU住院時間和更高的SOFA評分,出院或院內(nèi)死亡時SCr水平較高,均預示患者遠期預后可能欠佳。因此,尋找早期的、可靠的預測AKI發(fā)生的生物標志物以便早期干預以延緩疾病進一步進展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入院sCysC水平與SA-AKI密切相關,是預測其發(fā)生的良好生物標志物,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預測可進一步提高其預測效能。
sCysC作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家族中的一員,是體內(nèi)一種穩(wěn)定的低分子量蛋白質(zhì),其電荷呈中性,可自由透過腎小球濾過膜,幾乎全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和代謝后排出體外[10],由于腎臟是其唯一的排泄器官,且其濃度不受年齡、性別、飲食、炎癥狀態(tài)、機體肌肉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可作為反映eGFR更為敏感和可靠的內(nèi)源性腎臟標志物[5,11]。M?rtensson等[12]研究表明,SA-AKI和非SA-AKI患者sCysC水平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膿毒癥時的全身炎癥狀態(tài)對sCysC水平?jīng)]有明顯影響。Leelahavanichkul等[13]關于膿毒癥的動物研究表明,sCysC較SCr升高的更早、更快,能更早發(fā)現(xiàn)AKI。本研究發(fā)現(xiàn)sCysC對SA-AKI預測的AUC大于入院首次SCr,且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示在臨床AKI出現(xiàn)之前,sCysC可能較SCr升高更早、更快,能更早期、更敏感地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變化情況。此外,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輕癥AKI組sCysC水平高于非AKI組,重癥AKI組sCysC水平高于輕癥AKI組和非AKI組,提示sCysC的升高程度與SA-AKI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同時sCysC與診斷AKI的SCr亦具有較好的相關性,進一步證實sCysC可作為反映腎臟損傷的良好標志物。
Leem等[14]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測量時間點,AKI組患者的sCysC水平均顯著高于非AKI組,入院首次sCysC與SA-AKI的發(fā)生相關,提示sCysC是預測SA-AKI發(fā)生的良好標志物。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高sCysC水平是SA-AKI的獨立危險因素,sCysC作為連續(xù)變量,其數(shù)值每增加1個單位,提示發(fā)生SA-AKI的風險增加5.275倍,其預測SA-AKI的AUC為0.883,以1.375 mg/L作為診斷界值,敏感度為77.9%,特異度為88.1%。此外,本研究根據(jù)AKI組是否行血液凈化治療和死亡進行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血液凈化治療組和院內(nèi)死亡組sCysC水平均顯著升高,提示sCysC對SA-AKI短期預后也有一定的預測價值。
APACHEⅡ評分作為臨床常用的綜合性評分系統(tǒng),其操作相對簡單,可靠性較強,已被證明可用于評估各種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臨床預后。Deng等[15]進行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表明術后APACHEⅡ評分高是術后AKI的獨立危險因素。唐迎迎等[16]研究表明APACHEⅡ評分高是接受腎臟替代治療AKI患者院內(nèi)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AKI組的APACHEⅡ評分顯著高于非AKI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其是SA-AKI的獨立危險因素,且與診斷AKI時的SCr具有較好的相關性。此外,APACHEⅡ評分在SA-AKI血液凈化治療組和院內(nèi)死亡組中均顯著升高。以上結果均表明APACHEⅡ評分對SA-AKI及其預后均具有較好的臨床預測價值。
SA-AKI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單一的生物標志物難以早期、全面、準確地反映其病理生理變化過程,因而臨床上常聯(lián)合多項指標以提高對SA-AKI的早期預測效能。本研究將早期敏感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sCysC聯(lián)合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APACHEⅡ病情評分系統(tǒng)構建一個新的預測模型,既考慮到SA-AKI的腎臟病理生理變化過程,也顧及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對腎臟的綜合影響,結果顯示聯(lián)合預測效能高于單一指標,提高了對SA-AKI的早期預測能力。綜上所述,sCysC臨床檢測方便、快速,穩(wěn)定性高,價格低廉,可作為一種理想的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內(nèi)源性標志物,而APACHEⅡ評分是ICU最常用的每日評分系統(tǒng),臨床實用性和操作性強,兩者聯(lián)合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SA-AKI,可在臨床實踐中給予關注。但本研究是回顧性研究,存在難以避免的混雜因素的干擾;其次,僅測量了1次sCysC,盡管與AKI及其預后顯著相關,但無法評估其他時間點sCysC水平與其關聯(lián)性,缺乏對sCysC的動態(tài)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