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珊霞 周福
摘要:由于我國個人投資者在兩融交易中投機性強,心態(tài)相對不夠成熟,因此投資者應當特別注意風險防范,本文從投資心理學角度分析了投資者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偏差,并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
關鍵詞: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學;融資融券
2010年3月兩融試點以前我國股票市場只提供無杠桿及單向做多交易,之后便開始進入兩融交易時代。從最開始的6家公司試點兩融交易到2020年底1600家公司的股票可以作為兩融交易標的總共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融資融券具有天然的杠桿交易風險及做空風險,主要為三大風險:強制平倉風險、虧損放大風險以及授信額度被降低或被取消的風險。除此之外,有停牌及“黑天鵝”事件風險等。
大多數(shù)投資者通過兩融交易并不能很好的放大盈利,反而因為杠桿帶來的風險擴大出現(xiàn)了虧損。在交易中投資者除了學習基本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還應掌握一定的投資心理學知識,幫助自己能更好的規(guī)避大多數(shù)散戶的投資心理,從而取得更好的投資績效。
1.個人投資者兩融交易中的主要心理偏差
1.1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主要體現(xiàn)在投資者對自己交易能力過于高估,若交易成功則傾向于將其歸結于自身能力好,若失敗則認為是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導致投資者無法正確認識自身的交易能力,且極可能低估風險。
首先,兩融交易的投資者自有資金較多,且愿意通過向券商融資進行股票交易,這種行為意味著投資者認為自己可以取得比融資利率更高的收益率;其次,投資者通過融券交易進行做空操作,即投資者認為自己可以較好的進行股票的多空判斷。再次,投資者通過融資買入高風險股票,進行具有題材或概念但缺乏業(yè)績支撐的股票的操作,更有甚者重倉進行操作,這些都體現(xiàn)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心理。因此投資者應注意避免過度自信,否則可能會面臨巨大虧損。
1.2過度交易
在兩融交易中投資者可以將未持有的證券以“融券”的方式賣出,可以比普通交易實現(xiàn)頻率更高的T+0交易。比如投資者可以先融券賣出,股價下跌后買券還券,鎖定收益,償還融資負債;或者進行普通或融資買入,等待股價上漲后融券賣出,鎖定收益,直接還券,償還融券負債等操作。由此可見,兩融交易的投資者可以實現(xiàn)更靈活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多項針對投資者交易行為與投資回報關系的研究都表明,頻繁交易等非理性的行為會影響投資者在市場中的收益率,并且更容易買賣錯股票。
1.3處置效應
處置效應即投資者傾向于長期持有虧損的股票,而過早的賣出盈利的股票的現(xiàn)象,即“出盈保虧”。處置效應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影響很大,往往由于盈虧比例的不平衡,虧多賺少,導致投資容易出現(xiàn)較大虧損。張云亭等(2019)[1]通過實證檢驗發(fā)現(xiàn),我國融資投資者存在明顯的處置效應,并且損害了我國融資投資者的投資績效,另外還發(fā)現(xiàn)融資投資者相對普通投資者而言處置效應較低,即更愿意理性的實現(xiàn)他們的虧損。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融資投資者利用杠桿進行操作時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其股票的虧損,虧損會進一步加速擴大,最后可能被強制平倉,因此更愿意及時去處理虧損的頭寸。
2.兩融交易中規(guī)避投資心理偏差的建議
2.1改進過度自信心理偏差建議
建議融資交易者運用杠桿交易時首先應該采取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對自己投資能力要有合理的評估,如果在不加杠桿的情況下都無法取得正的投資收益,那應該主動降低投入資金,用少量的投資資金進行交易訓練,這樣給市場交的“學費”就大大減少。其次,投資者不斷加強投資學習也可以改進“過度自信”的心理,對市場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從而能夠更理性的去看待市場,避免盲目的操作。最后,兩融交易者更應該注意平時生活的各種狀態(tài)、情緒的調整,交易前做好交易計劃,在交易時盡量選擇較為安靜,不被打擾的環(huán)境,交易后進行復盤分析,不斷提高交易水平,改進“過度自信”心理偏差。
2.2改進過度交易心理偏差建議
“管住自己的手”,不僅適用于消費中,在投資中我們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兩融交易者在股票市場中想要取得較好的收益,也應該避免“追漲殺跌”的盲目交易傾向,市場上每天都有耀眼的“明星”股,但自己能把握住的只有一些自己看的懂的股票和行情,在對股票看不清楚,或者市場行情不明朗的時候,管住自己的手,不頻繁換股去追逐更耀眼的“明星”股,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看得懂的行情和股票中,即“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當然如果手中的股票持續(xù)表現(xiàn)糟糕,那應該考慮自己是否真正看得懂,而且是否看對了,適當進行倉位方面的調整。
2.3改進處置效應的心理偏差的建議
針對投資者的心理偏差,行為金融學中認為投資者在中長線的投資中,想要獲取較好的投資績效,應該遵循“截斷虧損,放大盈利”的原則。但在融資交易中,由于杠桿放大,如果投資者倉位較重,雖然趨勢在延續(xù),但趨勢中的回撤所引起的資金巨大回撤會導致投資者資金不足被迫砍倉出局或者被期貨公司強制平倉,因此兩融交易者在交易中應進行一定的資金管理,再交易前應做好資金安排計劃,不滿倉,不重倉,輕倉順勢進行交易,在看對行情時放大盈利,看錯行情時及時止損,從而規(guī)避“處置效應”的心理偏差。
參考文獻:
[1]張云亭,張偉強,廖理.融資投資者更不愿意實現(xiàn)他們的虧損嗎?——來自中國股票市場“兩融”交易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9,(4):94-108.
[2]王志強,蘇剛,張澤.投資者特征與處置效應——來自中國A股融資交易的證據(jù)[J].財經問題研究,2016,(11):30-38.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70613);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生態(tài)金融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資助項目(CXTD201901)。
作者簡介:
謝珊霞(1983—),女,福建龍巖人,講師,研究方向:金融投資。
周福(1977—),男,福建福清人,助教,研究方向: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