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合理科學地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升教學效益的主動選擇。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進一步強化提升對該教學模式的重視程度,同時積極地探索該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文章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從多個方面入手,就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和研究,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同行的有效應用和實踐提供經(jīng)驗借鑒和思路啟發(fā)。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用;探索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積極地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組織形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益和有效促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高質量達成的重要依托。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進一步強化認識,積極地結合當前課堂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全面地在教學中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同時積極地探索和研究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應用方法,更好地把握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多元化教學的對策和方法,進而更為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固定式和陳舊式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活力不高。而通過積極地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改變課堂的教學組織形態(tài),如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形象具體,通過引入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有效地強化課堂的互動交流,進而不斷地改進課堂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欲望不強等突出問題,而通過積極地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有序化,繼而可以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給予學生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更為有效化和高質量地開展學習。
(三)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各種弊端和漏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益和質量的不斷提升,而通過積極地在該課程教學中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對存在的短板和漏洞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進和優(yōu)化,進而讓課堂教學更加完善,自然有助于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
(四)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
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提升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通過積極地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結合學生的基本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同時更加強調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落實。
三、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要樹立服務學生成長的理念
教師應積極地將多元化教學模式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是為了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提升。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在應用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樹立服務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教育教學思想,將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全面圍繞著如何促進學生成長來展開。
(二)要以是否促進教學效益提高為標準
合理地引入該教學模式,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教師在應用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是否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否促進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作為該教學模式應用的基本評價標準。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和應用優(yōu)勢。
(三)要以互動交流為基本依托和載體
在引入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師積極地強化和其他教師的互動交流,并在互動交流中積極地發(fā)現(xiàn)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短板和漏洞,同時積極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足,并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經(jīng)驗總結和經(jīng)驗積累,以更好地把握該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規(guī)律和應用策略,不斷強化該課程教學實施。
四、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實施
(一)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
新課改不斷推進,積極地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也就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師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和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主動選擇。而通過積極地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的經(jīng)驗積累下學習對應的知識技能,自然可以有效地深化學生認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進一步強化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便不斷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集體生活成就我》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搜集和整理生活化資源,如可以對本節(jié)課中所包含的生活化資源進行細化分析和整理,同時結合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拓展和豐富,并積極地將這些資料制作成各種資源形式,如PPT講解課件、對應的圖片、微課案例展示視頻等,為后續(xù)的有效化運用打好堅實的基礎。其次,課堂進行運用。教師可以結合該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生活化案例的呈現(xiàn),如在講解集體對“我”的影響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展示一個具體的生活化案例:(1)通過課堂的互動討論交流,拓寬了我的視野,也糾正了我存在的各種問題,激發(fā)了我的思維。(2)通過一年多的寄宿生活,讓學生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讓我更加獨立和自主、自信。(3)通過和朋友的交往,讓我感受到濃濃的溫情,給予我更大的學習鼓勵等。并結合這些生活化案例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全面化和細致化講解,讓學生全面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學習和認識。最后,教師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任務,如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集體生活對自己的影響,討論自己在集體生活中所取得的收獲,繼而更好地借助生活化教學模式來強化課程教學實施。
(二)引入分層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