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冰
【摘? 要】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幼兒,貼緊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的原有經驗得到運用,知識得到升華,調動其想象和思考,增長其智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教師要挖掘與利用地方特色的資源創(chuàng)新開展主題活動,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豐富幼兒園課程內容,提高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教育的了解與貢獻率。
【關鍵詞】幼兒教育:資源優(yōu)勢;主題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3-0076-02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loser to the children and close to the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 so that the childrens original experience can be used, knowledge can be sublimated, thei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can be mobilized, and their intelligence and practical ability can be increased.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tap and use the resources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innovate and carry out theme activit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enrich the cont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parents and society 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ource advantages; Theme activities
一、確定主題活動內容
(一)圍繞幼兒生活經驗預設探究主題
根據(jù)幼兒的特點,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主題內容。初期活動的主題由教師預設而成,我們帶領幼兒參觀了白塘鎮(zhèn)陳橋家具城,走訪了木藝加工廠,讓幼兒親身感受豐富的木藝世界,了解相關的木材知識與產品,并通過看看、摸摸,一起探討自己熟悉的木藝產品。在此過程教師還預設了一些主題活動,如“可愛的木頭”“神奇的木藝”“各種各樣的竹木編”等,圍繞木編的種類、材料等內容展開了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木制作工具和竹編的造型的品種之間的關系。
(二)教師與幼兒共同生成探究主題
活動的進行要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不斷地調整,生成新的有意義的活動,這樣才能使主題進一步展開。在探究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預設的活動并不適合幼兒。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開始關注一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及時敏感地捕捉幼兒的興趣在哪里,并進行教育價值的分析,然后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和幼兒共同討論,并給予及時、適當?shù)囊龑В瑖@幼兒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探討,共同生成主題,如《木材的硬度和彈性》《我們來做小工人》都是從幼兒生活中來,又指導著幼兒生活實踐的主題。
二、引導幼兒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一)引導幼兒充分感受、體驗,積累經驗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應加強和幼兒之間的溝通,引導幼兒充分感受、體驗,積累經驗。如《木材的硬度和彈性》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的木藝及其利用的特性,教師并不急于在一個活動里讓幼兒來完成,而是讓幼兒通過主動收集木制材料—制作工藝品一找找生活中的木制品等活動,不斷積累經驗,并從中初步了解木制品與木特性的關系,感受木制品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再組織相關的探索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找到的木制品,并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分一分,談一談各種不同木制品的作用,及木制品是用木頭的哪種特性制成的等,為此達到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目的。
(二)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支持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究
活動中,幼兒能力的提升不是靠一兩個活動就能實現(xiàn),幼兒真正有意義的探究、學習需要充分的時間,教師應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意愿盡情地探究,盡興地玩耍,給幼兒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放手讓他們獨立地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在與同伴探討與爭論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相信幼兒,不急于求成,充分利用富有特色的資源,創(chuàng)設相應的活動區(qū),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發(fā)展。并提供適宜的材料和環(huán)境,引導幼兒動手和動腦,主動探究活動。
(三)加強和幼兒之間互動,幫助他們形成經驗的鏈接
《木材的硬度和彈性》主題探究中各種精美的木制品,讓幼兒們愛不釋手,特別是女孩子都非常喜歡當小小木編工,常拿著那些精美的木工制品問教師:“這個是怎樣做的?”于是教師順應了他們新的興趣點,與幼兒一起又生成了新的主題:《學做小工人》。我們通過引導幼兒開展以下活動:收集各種能制作木制品的木材→認識木頭→將木頭切成所需的形狀→歸類、比較它們的特性→討論、設計并進行制作等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制作流程,以及各種木制品的不同用途,使幼兒感受到了探究的樂趣。接著,我們又請一些家長來幼兒園介紹比較復雜的操作過程,進一步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使幼兒形成經驗的鏈接。
三、開展主題探究活動的體會
(一)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加強了家園合作
探究型主題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展示智慧與個性的平臺,這也是一種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對于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使家長們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幼兒園的理解,促進了家園溝通與配合,同時拉近了與孩子、與教師的距離,有利于家長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師和幼兒園。
(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1.教師主動學習成了一種自覺行為。在實踐中,幼兒教師逐漸地意識到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并意識到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就需要靜下心來,主動學習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與相關的教學理論等各種專業(yè)知識等,這已成為他們的內在需要。因為科學的理論可以幫助教師剖析活動中幼兒的行為與內心需求,從而幫助教師在活動的實施中既考慮幼兒的特點,又關注個別差異,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有效實施等。幼兒教師知道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再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如在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木材》中,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不清楚木材是否更彈性,于是帶領幼兒參觀不同木材的加工過程。對比兩種木材,在幼兒親眼看到同樣的厚度和彎度的一種木塊會斷裂后,教師又請專業(yè)人員引導幼兒觀察兩種木材的纖維組織,這樣幼兒們就對木材是否有彈性一目了然了。就這樣,我們的教師逐漸養(yǎng)成了“學”后“思”,“思”后“用”的良好習慣。
2.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了。通過開展主題探究活動,教師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較大改變,“關注幼兒生活”“尊重幼兒的主體性”“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等理念已在大家的心中形成共識。同時教師也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再是活動的主體與主宰,而是引導支持幼兒活動的“帶路者”“啟發(fā)者”,是與幼兒共同成長的良師益友,并能積極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開放的、良好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探究,獲得有效經驗,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與生存能力。
3.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增強了。隨著活動的拓展、深入,教師會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目標、內容、形式、材料、策略是否適宜,并及時反思,然后適當調整教學計劃,為相關活動的進一步深入開展作準備。
4.教師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提高了。提高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這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在追隨幼兒的過程中開發(fā)智慧,不再依靠死板的計劃進行教學,而是在動態(tài)開放的環(huán)境中不斷捕捉來自幼兒的信息,并作出價值判斷,用自己的智慧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
四、結語
教師已逐漸認識到只有在教育活動中關注幼兒及幼兒的發(fā)展,并從他們身上及時捕捉恰當?shù)慕逃鯔C,選擇相應的延續(xù)內容與話題,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才能促使自己和幼兒在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究中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劉芳.學前教育活動課程建設與教學方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