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鳳
摘 ?要: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1. 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2. 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3. 給字配“畫”,把抽象符號形象化。4.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無意識字。
關鍵詞:興趣;抽象符號;游戲;想象;引導
一、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二、給字配“畫”,把抽象符號形象化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痹谧R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無意識的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喜歡聽故事是學生的天性,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常常隨手把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復雜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對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還適時適度地做一些比較。這種看似無意、實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在無意中復習鞏固了學過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會使用這些生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取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我就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
五、自做“識字課本”,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志都成為兒童識字的好材料。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chuàng)造過程。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徐連平. 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與方法探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21(13):143-144.
[2]謝永峰. 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 智力,2021(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