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健
摘要:育人先育德,在學校教育中德育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觀念下,教育界逐漸重視其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同時也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在小學教育階段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是學生健康成長以及發(fā)展成全面高素質人才的關鍵。體育學科作為主要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學科,其實在德育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塑造學生的品格和道德觀念也有著非常好的教學功能。本文研究了小學幾段學生德育的主要內容,并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分析了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德育功能;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1-035
隨著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也成為了教學工作者關注的問題。現在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強化小學體育課程的德育功能,并探尋有效實施的路徑,能夠有效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
我國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主要包含了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小學德育綱要中也明確指出了小學階段的德育主要是強化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文明行為習慣、自身道德品質等。具體可以劃分為四個主要目標:第一,道德品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團結友愛、正直自信、勤勞勇敢、文明禮貌等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第二,遵紀守法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觀念。第三,愛國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精神思想。第四,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學生熱愛集體,有集體榮譽感,能夠尊重集體和個體,團結同學,聽從集體的安排,具備同學間協作共贏的能力。
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通過身體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體育鍛煉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身體素質的鍛煉,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的心理和思想,通過在身體鍛煉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課下的身體鍛煉任務,讓學生每天做三組俯臥撐,每組做十五個。教師可以拿出紙筆,統計學生每天的鍛煉任務完成情況,然后讓學生進行簽字。人們對于簽字這些付諸了一定“信譽”的行為會更加看重,同時通過對學生的鍛煉效果反饋收集,讓學生有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再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長跑訓練,當學生比較疲累的時候,鼓勵學生繼續(xù)堅持跑完,讓學生克服自身的“極限”以此鍛煉學生的勇敢和韌性,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通過競賽規(guī)則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現實生活和學習當中,學生需要遵守校規(guī)校紀以及法律法規(guī),在體育競賽當中同樣如此。教師可以通過體育項目競賽規(guī)則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進而滲透有關遵紀守法的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內部的籃球比賽,在比賽之前帶領學生學習籃球比賽的基本規(guī)則,并在實際競賽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當學生違規(guī)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提醒。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比賽規(guī)則制定的由來,映射遵紀守法的必要性,如比賽球場上禁止一些不合理的動作如拉拽、拌腿等,是為了保護每個人的安全,體現比賽的公平性和技術性,營造一種和諧的比賽氛圍,規(guī)則的制定是維護了賽場上每一位球員的自身利益。反映到社會規(guī)則以及法律法規(guī)上面也是如此,遵守這些規(guī)則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社會環(huán)境更加公平和公正。通過競賽規(guī)則的教學,讓學生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同時強化了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
(三)結合國家體育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體育教學就離不開對于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知識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我國體育發(fā)展的相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重要的國際競賽,讓學生感受賽場上升起五星紅旗,響起國歌時候的自豪和驕傲。同時教師也可以在一些體育項目教學的時候,給學生樹立一些奧運冠軍的榜樣,讓學生通過他們的事跡獲得學習的動力,于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提高乒乓球,每一位學生都會感到驕傲,乒乓球可以說是我國的“國球”。教師在教學乒乓球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觀看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為了國家榮譽奮力拼搏的比賽視頻,在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的同時也能夠利用愛國情懷觸動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再如,教師可以拿女排幾十年的發(fā)展史給學生們進行講解,讓學生領略中國女排在世界賽場上的風采,尤其是通過女排輝煌到下滑再創(chuàng)輝煌的戰(zhàn)績,激勵學生學習體育,激勵學生的愛國心。教師還可以通過我國百年奧運夢的完成歷史,講述國家發(fā)展強大的艱辛歷程,講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通過學校運動會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每年都會舉辦運動會,分年級進行班集體之間的競賽。教師在帶領學生參加運動會的同時,也可以滲透集體主義精神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運動會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整個運動會的成果。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班集體的榮譽感,體會到個人榮譽和集體榮譽的關系,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尤其是,運會上一般都會根據班級運動員的成績進行排名,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識到自己作為集體一份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即便沒有參加競賽項目,為參加比賽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是集體精神的體現。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加運動會,引導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要強化一些團結協作項目的組織,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兩人三足跑、接力跑等課堂競賽,讓學生學會與集體中他人的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協作意識,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還是要回歸到教育內容本身,通過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體育項目,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功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教師要明確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重點,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在實現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德育功效。
參考文獻
[1]趙銘坤.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教育藝術,2021(03):52+55.
[2]姚會文.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開展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2021(11):169-170.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