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雄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了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新課標強調(diào)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相結(jié)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合作學習中,高質(zhì)量的學生互評至關重要,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省和修正的學習品質(zhì),增強小組成員間的思維的交流碰撞和組際間的互動,從而提高語文合作學習的實效,使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小學中高段語文合作學習為例,對學生互評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中高段語文;合作學習;學生互評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4-121
引言
接受他人的評價,往往也是自己進行反思的過程,學生多進行反思,會對學習內(nèi)容有進一步的思考。但隨意性的評價無法起到評價效果,學生不能在這樣的評價中有所收獲,就不會對評價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反思。因此,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評價能力,才能進行互評,才能在聽到他人的評價中有所收獲,才能在他人的評價語言中進行反思,進而促進合作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在學生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互評能力。
一、小學中高段語文合作學習中學生互評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互評能力需要從多方面進行。雖然,小學中高段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他們的分析能力比較片面,他們在合作學習時進行互評,常常會分析的不到位,存在一定偏差,這種評價會使被評價的學生無法準確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也不會進行深入的思考,沒有有效體現(xiàn)互評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了解評價內(nèi)容
評價內(nèi)容是學生互評的關鍵,它關系著整個合作學習互評的質(zhì)量。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還不成熟,評價的內(nèi)容比較空泛。例如,“合作學習的很好,你們很棒”等等這類語言,沒有任何的互評意義,也沒有一定的指向性,不能讓被評價的學生得到反思和修正。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評價的內(nèi)容。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年級“釣魚的啟示”這一課時,需要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是按照教材內(nèi)容中,孩子與父親發(fā)生的事件,以及他們之間的對話,分析孩子思想情感的變化,要求小組內(nèi)的成員必須選擇一處進行分析,并談一談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父親的做法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在學生完成這些討論后,教師可以先行對小組學習匯報的情況進行要求。這樣,教師側(cè)面引導學生,了解他們互評的方向,并對學生強調(diào):“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匯報時,要將匯報的內(nèi)容進行完整的展示,能準確將父親與孩子不同階段的思想進行分析,并能將自己在其中學到的道理,以及自己學完之后的感受進行分析,還可以對小組內(nèi)其它成員的分析的內(nèi)容進行肯定或質(zhì)疑?!苯處熯@樣引導,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互評的方向。這種方式極具導向作用,學生在評價時有了方向就會向這一方向進行靠攏。這樣,學生的評價水平就有了提升,進而學生的互評能力也會有較大提升。
(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指導
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導向后,學生可以按照這個方向進行互評。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在互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有的學生甚至在評價過程中出現(xiàn)對情感方向問題上的偏差,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糾正。因此,教師需要用心去了解學生的互評過程,分析學生互評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從而進一步對學生互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學生接受到了正確方向的引導,才能知道自己在自評與互評中存在的問題,也才能知道如何進行改進。這種有效性的指導對小學中高段語文合作學習中,學生互評能力的提升有積極作用。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已經(jīng)進行較好互評的內(nèi)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指導。例如,教師在教學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在小組展示之后,一個同學這樣評價:“小組幾位同學分工非常明確,XX同學在朗讀上很有進步,讀出了他對破壞環(huán)境行為的氣憤。如果他們組在展示時,小組長在串詞上再變化一下,就更好了。比如,他們可以這樣過渡‘聽了XX的介紹,大家一定認為地球太大了??墒悄銈冎绬?,在茫茫宇宙中,它卻如一葉扁舟?!@種形式就更能引起聽眾的注意?!边@樣的評價既能看到優(yōu)點,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給出具體、合理的建議。這樣的評價是高質(zhì)量的評價。
(三)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互評形式
互評過程如果僅僅以一種方式進行,學生很容易對此厭倦,沒有興趣。這樣,教師就沒有辦法促進學生互評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互評形式,讓學生對合作學習互評感興趣,在興趣的促使下,他們會積極對互評內(nèi)容進行探索。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年級“釣魚的啟示”一課中,筆者讓學生自由選擇互評的形式,或是小組成員間互相評價,或是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進行評價等形式,評價形式較多,并且學生有自由選擇互評形式的權利。這樣,學生對互評會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逐漸學生就能在主動進行互評的過程中,接受到教師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互評能力。
二、總結(jié)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互評能力。當學生擁有了互評能力后,其自我評價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學生合作學習能自我評價,能互相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就能有效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吳玉蘭.淺談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