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玉
摘要: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整合課堂資源,鍛煉學生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中段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學習中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錯誤,教師應正視學生的錯誤,利用好這些“錯誤資源”幫學生積累數學經驗,在分析、利用錯誤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思維,發(fā)展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段教學;錯誤資源利用
對于中段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困難,他們會在學習中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需要將這些錯誤轉化為教學資源,從而帶動學生數學上的進步。其實,學生發(fā)生錯誤都是有原因的,利用這些“錯誤資源”能讓學生主動回顧學習過程、分析錯誤原因,形成總結錯題、勤于反思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在中段教學中要正確利用“錯誤資源”,教授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一、分析錯誤原因,培養(yǎng)探究意識
在小學數學中段教學中利用“錯誤資源”,一方面能拓展學生的數學認知,實現數學教學課堂的延伸,讓學生了解到課本之外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調動起學生對數學探究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思考、創(chuàng)新。在中段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帶領學生回顧教學中的重難點,形成自主、探究式的教學課堂。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過程中,有一道例題是: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二十米,一個長方形的寬與這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長是正方形邊長的兩倍還多一厘米,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很多學生在求周長的時候沒有理解題意,直接用正方形的周長20×2+1得出長方形的周長為41米。針對這一錯誤,教師可以趁機帶領學生復習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在教學中隨機請一位答案錯誤的學生說出怎么求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再請學生自己思考錯誤原因,正確的解題思路是怎樣的,學生能認識到這道題需要先求出正方形的邊長再根據題意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最后求出長方形的周長。這樣給予了學生思考錯誤的機會,在分析錯題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和探究能力。
二、設置教學陷阱,激發(fā)數學思維
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再單一的講課,而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利用“錯題資源”中也是同理,如果直接由教師告訴學生數學知識和正確答案,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過程,不僅對知識的印象不深刻,還不利于他們對知識的運用。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陷阱”,如故意講錯習題的答案來吸引他們對錯題的興趣,激發(fā)出他們的數學思維。例如在《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中,可以用學生的實際生活舉例子,如在美術課上,教師要將62張彩紙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位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張彩紙,先讓學生自己在紙上計算,再由教師列式講解,列出算式:62÷4,在旁邊列出豎式,計算時故意出錯將得數算成14,看學生有什么反應,有些學生能迅速指出問題,其他沒有開出錯誤的學生也會被吸引,重新計算算式,最終得出正確答案是62÷4=13,這樣既能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權威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了“錯題資源”的作用。
三、合作糾正錯誤,提升數學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卡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注意要面向全體學生,多讓學生合作交流。因此,在小學數學中段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互相幫助解決錯誤。小學生本身就非常熱心,在幫助同學時非常積極,在利用“錯誤資源”時可以讓他們互相糾錯,幫助組員解決數學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數學知識,才能引發(fā)他們思維的碰撞,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在《混合運算》的教學前,先出示簡單的加減乘除法運算導入課程,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與組員交換互判,合作糾正錯誤習題,這種方式能使學生積極完成練習,也能保證他們計算的正確率,初步形成他們的合作意識。在之后的教學中,多給他們討論的機會,如在完成2×4×3、18-6×2、5+5×5的計算中,讓學生自己解決計算錯誤的原因,正確的計算順序、方法是什么,在互相解決錯誤的過程中形成規(guī)避錯誤的能力。
四、整理錯題筆記,形成反思習慣
許多學生對待錯誤的方式就是簡單改正,沒有自己反省錯誤加深對錯誤的印象,這會導致他們在同一問題上反復出錯。因此,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待錯誤的正確態(tài)度,鼓勵學生整理錯題筆記,將學習中出現的錯題記錄下來,并用紅筆勾寫出錯誤原因,藍色筆寫出正確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在整理錯題時既能分析出錯誤的原因,也重新做了一遍習題,加深了解題印象。在日常學習中可以多讓學生翻看錯題本,將自己總是出錯的題目重點學習記憶,還可以互相借閱錯題本,查看其他學生容易出現的地方,為自己總結學習經驗,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利用“錯題資源”促進學生的進步。
總之,錯題是小學數學中段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要有效利用這些“錯誤資源”加強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利用錯題的過程中,需要先培養(yǎng)學生對錯誤的正確態(tài)度,引發(fā)他們對錯誤的合作探究,還可以設置一些錯誤陷阱,指導他們記錄、分析錯誤,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柯月娜.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策略探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0):36-37.
[2]艾丹丹.探究有效利用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策略[J].新課程,2021(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