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民族民間舞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其中蘊含著極其濃厚的民族思想內涵。名族民間舞蹈是幼兒教學的重點內容。其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輕松歡快的氛圍以及活潑生動的表情備受幼兒喜愛。但是目前無論是幼兒舞蹈教學還是民族民間舞傳承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解決此問題是每為從業(yè)者的責任與義務。分析基于此,本文深度民族民間舞與幼兒舞蹈教學的結合思路,為廣大從業(yè)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舞蹈教學;民族民間舞;幼兒教育;策略分析
引言:
民族民間舞對于幼兒舞蹈教學有著重要意義,不僅是單純提升幼兒舞蹈基礎,而且對于幼兒藝術感培養(yǎng)以及民族文化傳承分別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幼兒核心素養(yǎng)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眾所周知,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可以將各個民族精神、文化交織在一起,使幼兒同時接收多個民族的文化傳承。
一、通過音樂培養(yǎng)技術感覺,提升幼兒情感投入
舞蹈是最常見的藝術形式之一,而藝術的創(chuàng)作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之中,民族民間舞就是這一部分代表中的佼佼者。因此教師應該明確“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以此作為幼兒舞蹈教學的重點,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舞蹈知識的接觸面,而在幼兒舞蹈教學時,也將生活元素融入到舞蹈中。提及此處,幼兒舞蹈教師的舞蹈教學想必經過專業(yè)的訓練與長時間的聯系,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常情況下改編舞蹈并非幼兒舞蹈教室的專長,因此很多幼兒教師并不具備這一特長。為保證幼兒舞蹈教學的專業(yè)性與培養(yǎng)性,教師可將民族民間舞融入到幼兒舞蹈教學中,此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進行改編,適當的降低舞蹈動作的難度,因為幼兒身體發(fā)育并不完全,教育幼兒必須以幼兒安全為主。由于民族民間舞的特點,教師可以使幼兒在生活中進行舞蹈訓練,讓幼兒與舞蹈頻繁接觸。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幼兒收聽音樂的形式感受舞蹈的姿態(tài),一節(jié)奏鮮明、悅耳動聽以及曲調活潑的音樂培養(yǎng)幼兒藝術感,讓幼兒對舞蹈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音樂與舞蹈產生共鳴,進而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打拍子、做動作。除此之外,教師應該經常為幼兒講解音樂背后的情感輸出,為幼兒講解舞蹈創(chuàng)造以及作者的心路歷程。是幼兒在舞蹈練習時可以投入感情,而不是一味模仿,生搬硬套,這樣幼兒做出來的動作才會優(yōu)美,與此同時,幼兒會在情感投入中逐漸將舞蹈作為自己的愛好,而不是任務,長此以往,幼兒必將舞蹈愛好轉化為自己擅長的領域,使舞蹈成為幼兒的特長[1]。
二、精準把握幼兒特征,為幼兒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幼兒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為更好的完成幼兒舞蹈教學,教師應該通過精準把握幼兒心理特征展開,將舞蹈教學內容與訓練方法趨于幼兒心理特征,這樣幼兒才會在舞蹈訓練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這就要去教師不應該將目光局限于教材內,而應該放眼于更多代表民族特色并且適合幼兒教育的民族民間舞蹈種類。眾所周知,幼兒教育并沒與很嚴格的硬性要求,幼兒教育行業(yè)內有沒有一個教學標準,因此教師應該以幼兒核心素養(yǎng)教育為準則,在舞蹈教學中通過多種多樣的舞蹈形式、優(yōu)美華麗的舞蹈動作、光鮮亮麗的舞蹈服飾以及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等吸引幼兒注意力。舞蹈的種類繁多,可供挑選的范圍也十分廣泛,選取過程應該是教師先挑選適合幼兒學習的舞蹈作為備選,選取前穿著專業(yè)服飾逐一為幼兒展示,使幼兒自主選取學習內容,這一做大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性,而且教師應該借此機會教會幼兒需要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既完成了舞蹈教學,有同時完成了幼兒的德育教育[2]。
例如:在漢族舞蹈《喜慶秧歌》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幼兒播放《喜慶秧歌》的舞蹈音樂培養(yǎng)幼兒藝術感與節(jié)奏感,配合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飾與道具,使幼兒跟著音樂的律動的晃動身體,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姿勢,逐漸營造出一種奔放熱力的和諧、熱鬧的畫面,幼兒在此時一定想盡快進入到舞蹈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拿著道具展開基礎舞蹈姿勢練習,教師為幼兒展示幾個基礎舞蹈動作,燃油而反復練習,在幼兒熟練基礎舞蹈動作后,教師在與全體幼兒進行完成的舞蹈動作學習,將基礎舞蹈動作貫穿起來。
三、發(fā)揮多媒體設備優(yōu)勢,創(chuàng)設舞蹈情景
舞蹈對于音樂、燈光、背景都有一定要求,這些是舞蹈重要的外在保障因素,可以使觀眾更容易感受到舞蹈角色的情感。因此,幼兒舞蹈教學也應該注重提升音樂、背景畫面等作為重要的輔助教學設備。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不僅可以為幼兒民族民間舞教學提供專業(yè)的音樂,同時也可以配合燈光為舞蹈提供以一個背景畫面或者視頻,這樣幼兒可以在舞蹈練習時更容易做到全情投入,優(yōu)美的音樂配合多彩的畫面,極大程度提升了幼兒的舞蹈接受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幼兒舞蹈教育應該以培養(yǎng)幼兒舞蹈基礎、藝術感覺為主,而對一些專業(yè)性的動作應該點到為止,不應該深挖幼兒的舞蹈動作難度,只要動作符合舞蹈情景,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的舞蹈信心成倍增長,幼兒的藝術感覺也會隨著提升。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就是將幼兒的藝術培養(yǎng)能力放大,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舞蹈學習興趣,對于民族民間舞種的情感帶入有著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媒體設備將靜態(tài)觀察轉化為動態(tài)探究,讓幼兒在舞蹈背景下對民族民間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真正把握民族音樂的情感與節(jié)奏,幫助幼兒打開心智、提升舞蹈藝術的鑒賞能力。陶冶幼兒情操,使其心理與身體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如果說民族民間舞是幼兒舞蹈教學的不二選擇,那么多媒體設備就是互聯網時代這個民族民間舞的最好的禮物,它以更加強烈的感官刺激使幼兒民族民間舞教學變得更為簡單。不得不說的是,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合民族民間舞教學,是傳統(tǒng)舞蹈教學無法比擬的[3]。
例如:同樣是《喜慶秧歌》的舞蹈教學課程,經過基礎的舞蹈動作練習后教師應該開始幼兒的舞蹈情感培養(yǎng),使幼兒在舞蹈表演時可以將感情投入到舞蹈動作中,以情感動觀眾。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幼兒呈現出舞蹈音樂與背景,在經過引導使幼兒進入到舞蹈情境中。其次,幼兒在情景中感受到喜慶秧歌的濃厚民族色彩以及人民情感。最后,教師為全體幼兒講解舞蹈背景故事,拓展幼兒舞蹈知識。
結語:
總而言之,民族民間舞與幼兒舞蹈教學完美契合,是幼兒舞蹈教學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之一。為符合幼兒教育理念與幼兒實際特征,教師可通過音樂培養(yǎng)技術感覺,提升幼兒情感投入、精準把握幼兒特征,為幼兒優(yōu)化教學內容、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優(yōu)勢,創(chuàng)設舞蹈情境等方式開展幼兒舞蹈教學工作,為幼兒日后舞蹈學習、核心素質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鑫.高校舞蹈類專業(yè)民族民間舞課堂教學改革與優(yōu)化[J].文藝生活·下旬刊,2020,17(21):248.
[2]龔乃云.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D].湖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9,19(21):166-167.
[3]孟凡童.民族民間舞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文存閱刊,2019,17(26):204-211.
本文為湖南科技學院??蒲许椖俊睹耖g舞組合對幼兒身體訓練的價值》(110391309,在研)。
(湖南科技學院 4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