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坤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教育事業(yè)也在蓬勃的發(fā)展。國家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音樂是美育中的重要教學部分,而小學則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初始階段,小學音樂教學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方式,然而,現(xiàn)在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小學音樂教學效果不佳。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小學音樂教學進行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教學實踐
音樂是小學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由于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強調音樂教學的實效性。然而,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大多以應試教育為目的,使用灌輸式、單一的教學方法。也有許多老師在設制新教學的相片時,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音樂教學。因此,大多數(shù)小學音樂教學并沒真正達到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目的與教學效果。如何轉變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況,促進小學音樂的高效教學是當前的主要使命。
一、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況
1.家長和老師對小學音樂關注不夠
音樂是對學生美育的主要方法,音樂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而且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音樂教育在學生基礎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對學生的影響和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然而,無論是從事教學的音樂教師還是關注學生發(fā)展的家長,對小學音樂教學都沒有充分的了解。他們不知道音樂教學對小學生的重要性,即關注學生的主體成績,忽視學生的音樂教育。這影響了學生對音樂學科的態(tài)度,導致小學生自己認為音樂教學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所以他們在音樂學習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2.學生對教材中的音樂不感興趣
在一些小學音樂比賽活動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演奏的音樂比較流行,音樂教材中的音樂很少。一方面,小學生受到外界對流行音樂崇拜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無法使學生對課本音樂產生興趣,造成小學生對課本音樂的興趣越來越低。
音樂具有欣賞性和審美性,可以使人享受到美的體驗。小學生是最活潑、最幼稚的階段。他們對美的熱愛是一種內在的天性。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放松大腦,美化心靈。因此,音樂教師在日常音樂教學中應注意音樂的審美特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改變課堂枯燥乏味的現(xiàn)狀。
二、進行有效教學
(一) 進行有效教學
1.什么是有效教學
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在教學中,音樂教師應首先重視學生音樂聽覺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聽覺的發(fā)展。其次,在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審美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最后,要學會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各種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音樂感知、音樂想象和音樂表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有效的音樂教學就是運用教學活動、教學藝術和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做好有效教學的準備
教學水平對小學音樂的有效教學有著根本性和決定性的影響,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備課就是備課。在教學前,教師會預測要教授的知識、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等。由于備課內容繁雜,教師需要有序、合理地梳理備課,做好備課工作,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1)以學生為備課主體
毫無疑問,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音樂教學和備課過程中,音樂教師必須始終牢記學生是工作的主體,一切工作都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因素。在每節(jié)課上,音樂教師都要注意滿足學生的需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便做好有效的教學準備。
案例:一名音樂教師同時在一班和二班上音樂課。研究發(fā)現(xiàn),一班學生的整體知識接受能力高于二班,學習知識所需時間相對較短,在一班基礎教學結束后,教師會準備一些小活動,這有利于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音樂教師備課時主要以教材為主要依據(jù),并根據(jù)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安排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師應該明確,教材是學生的學習工具,是他們自己備課的基礎,而不是一種規(guī)章制度。教師和學生必須遵守這些規(guī)定。在教材面前,學生是主體。是學生主動學習教材中的知識,而不是要求學生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這種關系對于教師的教學準備非常重要。教師必須把握好這一關系。
(二)有效的進行音樂教學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體,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音樂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舞動,是學生學習知識和老師傳授知識的主場,有效的課堂是指老師在課堂上做好熱情激昂的教,學生在下面認真積極的學,師生之間和諧互動,相互交流老師與學生雙方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
1.老師在講的過程中:
要有意識的對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從興趣切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性的進行音樂學習;
要學會運用語言藝術,比如,溫和的語言可以消除與學生的距離,幽默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激昂的語言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等等。所以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握好對語言的使用;
第三,要做好示范,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老師親自示范。對此,老師要注意示范不是炫技,不是自我表演,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得學生的稱贊和崇拜。而是為了向學生展示多要教授的內容,是教授學生的一種方式,老師必須認真對待。
2.教師應該學會提問
提問也包含很多知識。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課堂提問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測試。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選擇幾個學生就上節(jié)課的內容提問。這只是問題的表面應用。真正的問題是貫穿整個課堂的線索,可以連接課堂內容。教師應充分掌握提問的技巧和時機,提出的問題應與教學主題相關,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結論:
音樂是學生課程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而不是課外學習。教師和家長應改變對音樂教育的偏見和忽視,認識音樂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關注學生的音樂學習。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有效教學。小學教師在音樂教學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應深入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學工作,端正教學態(tài)度,提高教學能力,開展有效的音樂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徐吉芳.小學音樂鑒賞教學實踐研究[].內紫古師范大學,2013
【2】張文君.教學機智理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2014.
【3】李卓.《音樂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實踐的教育敘事個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國王萌.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