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欣
摘要: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別的文體,例如現(xiàn)代文學、古詩詞、古典文言文等等。而現(xiàn)在國家一直在提倡我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鼓勵人們走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更應該從小接觸,將傳承的種子深深地扎根在心底,為文化的發(fā)揚、社會主義的建設付出一份力量。因而,古詩教學過程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古詩教學;小學語文;創(chuàng)作背景;背誦名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9-145
古詩教學指的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把古詩講解的部分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基礎性,但其中包含的古詩詞,作為古人的智慧結晶,字字句句都蘊含著深意,再加上其中的一些典故修辭,對小學生而言更加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以更加通俗有趣的方法來為學生講解,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并培養(yǎng)其鑒賞能力。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一番探討。
一、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
古詩詞在不同的歷史朝代有著不同的流派及其代表詩人,而因為不用的作者所處的時代和境遇、以及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同,每一首古詩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向學生介紹這首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便學生對這首詩的基調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尋找一些作者的生平事跡或一些廣為流傳的美譽故事,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
例如,在教授《從軍行》這首古詩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一個高效的課前預習,從而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接著,教師帶著學生們回憶詩人王昌齡所生活的朝代,分析時代背景,并根據(jù)之前學過的王昌齡的作品,回憶其作品特點。再根據(jù)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間和作者當時的境遇來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對詩人進行解讀和剖析,較真實的還原詩人想通過這首詩詞所要表達的感情和意境,體會詩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從而讓學生們可以穿越千年,更好的感受詩人所處的時代的歷史文化。
二、背誦名篇名句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名句需要學生深刻記憶,這樣學生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有的時候我們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知道某一句詩,卻不記得這句詩的來源出處;或者是,知道某一首詩就是因為最為喜歡其中的某一句,而這一句同時也是最經(jīng)典、最廣為流傳的一句。這句詩往往就是這首詩的精髓所在,而了解了這首詩的精髓,也就對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有了大體上的把握,從而為后面的深入了解做了良好的鋪墊作用。所以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名篇名句,能有效而直接的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例如,在教授《楓橋夜泊》這節(jié)課的時候,小學階段學生不認識的詩詞比較多,就需要教師來引導學生進行背誦,教師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先讓學生對這首詩有個基本的了解。接著進行古詩的鑒賞,在學生們對這首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就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自己說說這首詩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詩詞并說明原因,接著教師會引導學生意識到這首詩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再對這句詩進行深入的講解,聯(lián)系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境遇,從各個層次、各個方面讓學生對這句話有更深的感悟。這樣學生對詩人的情感就會有更深的體會,也會更理解這首詩所要表達的的感情。而結合情感進行古詩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很快的得到提高,加深對所學詩文的記憶并慢慢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三、結合韻腳背誦
跟現(xiàn)代文學的背誦內容相比,朗朗上口、有一定規(guī)律的詩詞背誦起來,更容易學生們記憶,同時在朗讀時也能通過古詩詞的結構和韻律美感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熟讀,再逐漸展開背誦。在小學學習的古詩中,很多古詩都有押韻的存在,教師對押韻的分析可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通過對韻腳的結合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使學生學習到了背誦的技能。
例如,在教授《長相思》這一首詩時,教師可以先領讀,讓學生們跟讀,再由學生自由朗讀,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古詩中所蘊藏的、不同于現(xiàn)代白話文的奇妙之處,同時為了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結合感情來進行朗讀,以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而韻腳的融入,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富有樂趣。并且韻腳在古詩文中出現(xiàn)的相對頻繁,以便學生探尋到詩詞中的樂趣,樹立學習的信心,也方便理解記憶今后所學習的詩詞,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古代歷史的傳承,要讓該文化在白話文的今天更好的流傳下去,必須從學生的學習入手,在教學中由教師引導學生對中華詩詞含蓄雋永、古樸深厚的文化內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要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策略,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和詩歌背后的趣味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通過對詩中經(jīng)典語句的解讀掌握詩詞學習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詩人所要傳達的情感,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路艷.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觀察,2017,6(18)
[2]司雪麗.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亞太教育,2016(08)
西寧市南川西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