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琦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合理地設計教學可以為素質教育的融入提供更大的空間。這會讓學生的學習思維更加開闊,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內容,并且能夠利用學過的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化學課程的教學有很多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教學切入點。教師要結合相應的教學主題和課程教學訓練目標,改進教學的方法,提升課程教學的綜合實效,從而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課堂學習收獲。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探究情境。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化學知識普遍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應用和體現(xiàn),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fā)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探究情境,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學習過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情境輔助知識的教學,尤其是一些普遍引發(fā)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化學制品泄露帶來的一些危害等。這些都值得學生關注,并且可以成為具體解讀知識點的依托。教師可以在引入這些實例后和學生展開探討,為學生構建開放化的課堂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
比如,在教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入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情境。教師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濃硫酸在運輸過程中泄漏的視頻,視頻中濃硫酸泄漏的路段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冒起了陣陣白霧。學生都看得非常專注,很想知道后續(xù)會如何解決問題。當學生看到消防人員趕到后先用水槍稀釋,后調運熟石灰鋪撒路面,才放心下來。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問題情境向學生發(fā)問:解決這一危機的根本方法是什么?消防員采取的措施和本節(jié)課學習的理論知識是否存在內在關聯(lián)?很多學生都能夠快速地找到答案,也直觀感受到了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鍛煉。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化學課程的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這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探究問題的方法和依托,還讓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驗探究的空間,并且鼓勵學生多開展一些生活化的實驗探究活動。這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化學課程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
比如,在教學《酸、堿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與本課理論知識相關的化學實驗促進學生吸收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好錐形瓶、導管、氣球、針筒等實驗工具,鼓勵學生開展化學實驗,以實驗的形式驗證物質的化學性質。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向瓶內注入氫氧化鈉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利用其錐形瓶內氣體壓強差引起小氣球變化。整個實驗易于操作,實驗的現(xiàn)象也十分明顯,可以很好地說明問題。通過這樣的實驗活動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牢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并且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
引入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課本中會涉及一些資源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很好地在化學課堂上落實素質教育,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教師在講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多引入一些實例作為教學的依托,給學生介紹生活中各種有代表性的能源和資源的利用。這會引導學生對外界有更多關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樹立學生的環(huán)境生態(tài)意識,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參與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中。
比如,在講到《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在課下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思考如何根據(jù)自己學到的可燃性氣體知識服務于生活,做到真正的節(jié)約能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從這些已經學到的知識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迪,還可以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學習,在今后研究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能源,為我國的環(huán)保事業(yè)和節(jié)能工作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會帶給學生更多的激勵,還能夠讓學生對化學課程產生更強烈的學習動力。這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化學課程的熱情和信心,讓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獲得更多成長。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