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瓏
“背誦”,不少老師、家長、學生談“背”色變,將小學階段的背誦視作一種機械式的“死記硬背”,認為這樣只會是讓學生“讀死書,死讀書”,于是皆嗤之以鼻。其實不然,小學階段的背誦是必不可少的墊腳石。
1、“死記硬背”是讀“死書”,要摒棄之
背誦是什么能力?就是記憶力?!八烙浻脖场笔鞘裁茨??是機械識記的能力。機械識記并不需要理解,但是卻可以記憶下來。這種機械識記是兒童低幼階段的主要記憶方式。隨著年齡的增大,它才逐漸向意義識記(“理解基礎(chǔ)之上的記憶力”)為主的方面去轉(zhuǎn)化。
網(wǎng)上曾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為什么要讀書?舉個例子,當你看到夕陽余暉,你的腦海浮現(xiàn)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這么多鳥,真好看,真他媽太好看了!”看似一則笑話,卻引人深思。
有人說:“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記得牢,不理解,就千萬別去死記硬背?!蔽艺J為,這話說的太絕對。熟讀成誦的過程,也就是加深理解的過程。青少年機械記憶能力強,對不理解的就讓其先“死記硬背”收藏在記憶中,或許在他們長大后的某一天,在有了豐富的閱歷后,會對某一個記憶中的片段突然有所領(lǐng)悟,那么這種背誦對其人生也就不是毫無意義了。
兒童的記憶儲存最佳期是四五歲至十三四歲,也就是說的幼兒期、童年期和少年前期。在這樣一個記憶力最強的最佳期,我們絕不應(yīng)該強調(diào)什么“在理解基礎(chǔ)之上”的背誦,恰恰相反,應(yīng)該大加倡導的正是這種“死記硬背”。只有充分利用這個“最佳 期”,讓孩子“死記硬背”下大量優(yōu)秀的語言文學精品,這才是語文教育的最佳策略。囫圇吞棗就囫圇吞棗吧!只要吞下去就行。吞得越多越好。怕的就是吞得太少。只有吞得多,他們長大之后,這些語言材料才會像劉國正先生說的那樣,變得融會貫通,得心應(yīng)手起來。
2、背誦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加重了學生負擔
從前的人們,寒窗苦讀十年出口成章。而現(xiàn)今,學生九年義務(wù)、三年高中、四年大學,但卻言無珠璣,腹中空空,常常搜腸刮肚,冥思苦想,仍然是無事可敘,無物可繪,無議可發(fā),無情可抒,很多作文被稱為“三無產(chǎn)品”,無內(nèi)容、無主題、無情感。
筆者有一學生,年僅7歲,說話字字珠璣,引經(jīng)據(jù)典,滔滔不絕,也因此深受眾人寵愛。問其為何如此會說話,他說:“因為我在書上見過這些,就記在了自己腦子里,需要時就用上了?!闭怯捎诖罅康挠洃洸攀箖和恼Z言能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要想讓學生擁有熟練的語言能力,前期必須有相當?shù)睦鄯e。這位能做到過目不忘的學生只是個例,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因此資質(zhì)平平的學生必須有意識的進行背誦訓練。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篇目為136篇。語文是語言的學習,語言的學習很大程度來自于模仿,背誦的其實就是一種模仿,要想牢固的掌握語文學科的“地基”,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誦。只有吸取儲備大量詞匯,備足了豐富的“水源”,才能有“不盡長江滾滾來”!
3、年少時不理解內(nèi)容,背誦沒有用
12歲以前,是人學習語言的最佳期。這期間,人的記憶力最好而理解能力弱,一定要多背。幼學如漆,小時候熟背的東西一般不會忘記。人們的記憶分為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小學生理解能力差 ,主要是機械記憶。她們對所背的文章或詩詞理解不深,這是正常的,隨著理解能力逐漸的增強,知識的不斷積累和認識水平的提高,以前記憶的某些東西的含義會迎刃而解。因此,抓好“少悟性,多記憶”的黃金時代,讓學生大量的背誦好文章是大有益處的。
蘇步青教授曾經(jīng)說 ,他小時候背誦《孟子》、《史記》等書, 很多內(nèi)容都不理解 ,但硬是背下來了。隨著背誦的增多和年齡的增長 ,所背內(nèi)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以后深厚的文學功底 ,就是那時候由背誦打下的。事實上 ,一個人等到理解力增強了,恐怕背誦的大好時光也就過去了。應(yīng)當趁年紀小 ,精力旺盛, 記憶力強時大量背誦。就像牛兒吃草一樣 ,先搶著囫圇吃進去 ,到吃飽了以后 ,再臥下去慢慢反芻、咀嚼、消化、吸收。
筆者曾教授過小學語文,發(fā)現(xiàn)當老師把大部分課時都用在分析課文上時,學生接受的反而最少。于是慢慢發(fā)現(xiàn),文章的某些好處,往往很難百分之百地講出來,即使講出來,光是聽別人講,體會也是不深切的?!白x書千遍,其義自見”,要想讓學生真正有所得,就不能只讓他們聽講、記筆記,還必須讓他們反復(fù)誦讀課文。背誦,就是反復(fù)誦讀的結(jié)果。其次,背誦更是為了讓所理解的東西不是“寄存”在腦子里,而是真正化為自己的本領(lǐng)。書讀得十分純熟直至背誦出來,才能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才能真正做到心領(lǐng)神會,融會貫通,所學的東西才能自然而然地顯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