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露
摘要:課外閱讀的指導,一直是語文老師頭疼的問題。在《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就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有著明確的要求和目標。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筆者作為一位普通的二年級語文教師,在班級內(nèi)開展了班級共讀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課外閱讀;第一學段;統(tǒng)編版教材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使用在全國范圍內(nèi)逐漸深入,《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在課程目標與內(nèi)容上對閱讀的內(nèi)容提出了一個極其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為一名一直奮戰(zhàn)在教學一線語文教師,我深刻地理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目前作為一名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師,在如何培養(yǎng)第一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形成閱讀習慣方面,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難處與挑戰(zhàn)。
“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痹诘谝粚W段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重點抓住“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在班級內(nèi)開展了一系列符合班級學情和學生學力的班級共讀活動,讓學生的共同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出閱讀興趣,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
一、在天馬行空的故事世界里一起徜徉
在第一學段初期,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從幼兒園兒童的身份調(diào)整為一名小學生,他們的心態(tài)更加幼稚,行為更為好動,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同時,學生們在識字能力上,還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不足,如何讓還未識字的低齡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我采用的是全班一起看繪本,聽故事的方法。低齡孩子對豐富的畫面和鮮艷的色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想象力也極其豐富。所以,在一年級相對較輕松的學習任務中,我在班級內(nèi)每天都會抽取一定時間,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帶著孩子們在故事世界中一起展開想象,以“聽”代“讀”,以“說”代“寫”。
在開展學生新入學這一階段的班級共讀活動中,我選用的第一本繪本故事,就是《小魔怪要上學》。這是一個非常有趣又含有一定深意的繪本,里面講述了一個善良溫柔的小魔怪的故事。小魔怪羨慕人類的孩子有那么多快樂的游戲,每天都能享受到快樂和幸福。有一天,他撿到了一本書,于是決定去人類的學校上學——從這天起,小魔怪的生活就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卻是在孩子們時不時的驚嘆聲和歡快的眼神中結束的。閱讀的快樂就在一個個故事中慢慢滲透進學生們小小的心田,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和學生們識字能力的逐漸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習慣也逐漸調(diào)整。在潤物細無聲中,讓學生們一起栽種下了閱讀之樹的小小種子。
二、在浩瀚渺茫的文學長河里一起淘沙
隨著識字量的迅速增加和閱讀能力的迅速提高,二年級上冊的班級共讀活動把側重點放在了積累卡的制作和交流上。在這一學期,我班以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推薦的五本課外書為主要內(nèi)容,教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動手動筆。經(jīng)過了一年的學習,孩子們對“詞”的體會更加深刻。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一些“好詞好句”,一則對擴充學生們的識字量大有裨益,其次,對于學生品析詞語和句子的表達技巧,同樣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動筆的好習慣。在這學期的集體閱讀活動中,學生閱讀材料難度相較一年級有了一定的提升,學生們一邊閱讀,一邊用制作積累卡,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孩子們閱讀的速度,讓孩子們讀精、讀細,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大浪淘沙。在一次次積累和分享中,學生們的詞語積累和識字量得到迅速提升,不僅僅是對于個體,對于整個班級的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有較好的作用。
三、在五彩繽紛的閱讀批注中一起浸潤
新的一學期已經(jīng)悄然開始,隨著年級的逐漸升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逐漸提升,《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和要求里還有一點具體的要求:“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如何引導學生來把自己的心得體會互相進行交流呢?在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快樂讀書吧”版塊中,給了我們“讀讀兒童故事”的主題。結合年級段目標和教材編排,我把目光集中在了閱讀批注的交流上。
閱讀批注,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有存在一定的困難。對此,我特地以“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兒童故事《神筆馬良》的開頭為例,上了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給孩子們做了相對應的閱讀批注指導。在《神筆馬良》的開頭,講到了馬良是個父母雙亡的苦孩子,他喜歡畫畫,但被人奚落,只能用枯樹枝、草根、木炭當作畫筆來畫他的雙眼所看到的一切景物。短短3頁5個自然段,學生們能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父母親很早就死了,他靠自己打柴、割草過日子?!弊x到這句話,有孩子說馬良很可憐,有的孩子說,馬良很獨立,還有的孩子分享,覺得馬良很勤勞,他用自己的雙手去打柴、割草過日子……有了第一自然段的批注做例子,更多優(yōu)秀的批注便不停地從一只只高舉的小手,一張張俏皮的小嘴里飛了出來?!拔覐摹麖男∠矚g畫畫’可以看出馬良非常喜歡畫畫,他想成為一個大畫家?!薄拔覐摹?、吐、罵’看出那個畫師好兇,特別不禮貌?!薄拔覐摹揖褪且獙W畫畫’感受到馬良想學畫畫的決心非常堅定?!薄瓡旧系呐⒙黾?,圈圈畫畫的符號也在增多,靈動的思維在課堂上躍動,奔放的思想在閱讀中無盡想象。學生們的感受五花八門,甚至有點幼稚可笑,但,這卻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感受。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寫不出長篇大論的感受,但由衷而發(fā)的那些簡短樸素的語言,恰恰是第一學段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我想,閱讀批注的這條路,可以在這一學期堅持慢慢走下去。
課外閱讀的指導,如同習作教學的指導,都是我們一線語文教師頭疼,又不得不去面對的一個問題。如何在統(tǒng)編版教材的背景下去落實閱讀指導教學?如何在第一學段就打好學生們的閱讀基礎?如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行筆至此,我依然對閱讀指導的前路充滿迷惑。路漫漫,其修遠,班級共讀的活動,在第一學段的施行已接近尾聲,但后續(xù)的閱讀指導教學卻不會止步。就讓我們這些閱讀指導的引路人一路躬行,引導學生徜徉書海,攀登書山,讓書香伴隨成長,讓閱讀常伴前行!
永康市龍山鎮(zhèn)橋下小學 3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