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紅 王風芹 吳晶晶
摘 要:互聯(lián)網時代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式為理念,“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憑借自身優(yōu)勢和外部機會,在新形勢下發(fā)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以物流管理專業(yè)課程《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對學情、課程特點和各種教學模式優(yōu)劣的分析,對課程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方法和具體路徑做深入探討。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087-002
互聯(lián)網與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各行各業(yè)的進步都離不開信息資源和網絡平臺,近年來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信息化、網絡化成為教育行業(yè)與時俱進的具體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同時,教育部也做出設立“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教學實驗區(qū)的安排[1]。
在新時期,教學主體、知識獲取方式、教學手段都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動性不足、參與度不高、教學方式死板等問題也逐漸凸顯。為了順應新形勢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出相應的改變勢在必行,因此“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固定的設計模板,主要是倡導教師改進教學手段,善于充分利用“線上”的資源優(yōu)勢和技術手段的吸引力,再利用“線下”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有效的補充和考核。
一、教學模式改革的SWOT分析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模式的轉變,我們對現(xiàn)有的資源情況和教師、學生的現(xiàn)狀進行各種調查研究,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內外部因素根據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構造教學模式改革SWOT分析矩陣[2]。
該分析矩陣給我們展示了線上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指導我們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時應善于利用內部優(yōu)勢和外部機會,同時積極克服、化解弱點和外部威脅,因時因地制宜,確保教學模式改革順利進行。
我們以物流管理專業(yè)《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這門課程為例,以智慧職教云課堂為平臺,制定“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計劃,并制定具體的課程設計。
二、改革計劃
(一)新的教學模式下的課程設計
1.課前預習
利用智慧職教云課堂,教師首先將預習課件推送至云課堂平臺,并編輯課前要求,學生可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網頁端觀看。學生是否參與課前預習,以及預習完整度情況都會在教師端統(tǒng)計出來。這樣根據統(tǒng)計結果即可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前的預習內容掌握情況等,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學導入模式,再據此安排課程的具體講授方法[3]。
發(fā)放預習課件主要發(fā)揮兩個作用:第一,通過預習課件學生能提前了解課程內容,讓學生帶著重難點和好奇心進課堂,這樣可以將傳統(tǒng)課堂的單向灌輸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主動求知,提升學習興趣與效果。第二,實行翻轉課堂[4]。利用MOOC等資源平臺,學生可以利用教師提前發(fā)布的視頻資源自主學習。課上教師將專注于檢測學習成果并進行指導,不再進行逐個知識點講解??紤]到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實行的是局部翻轉形式,即選擇某些適合翻轉課堂的章節(jié)或一些教學重難點部分進行翻轉演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新穎的教學方式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對重難點部分的掌握。
2.課中教學
課中講授主要通過教師講解、PPT播放以及一些輔助教學手段完成。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職教云平臺,完成課前的學生考勤工作;除此之外,在云平臺上還可以讓學生實時參與討論或頭腦風暴,課程章節(jié)結束時均可以安排在線單元測試等。跟傳統(tǒng)的略顯枯燥的課堂教學相比,云平臺上的這些輔助教學手段可以牢牢抓住學生圍繞課堂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目標。
本次教學改革以《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教材中的第四章《采購方式》為例,教師在課堂預習環(huán)節(jié)通過平臺上傳相關的視頻和課件,并編輯課前要求:要求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各種采購方式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情況。然后教師通過線下課堂展示有代表性的答案,引導同學們討論,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和討論點,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對知識點有進一步的思考,再進行主要內容的講授;尤其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要綜合利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讓學生吃透;課程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隨堂準備一些課后習題及時檢驗學生的知識點、重難點的掌握情況[5]。
由此可見,云課堂通過這種方式在傳統(tǒng)的面授環(huán)節(jié)也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主要是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吸引或者強制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到討論、提問等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少數(shù)人積極參與、多數(shù)人消極沉默的局面[6]。另外因為教師已提前在平臺中對學生參與各項活動設置了分值,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成為可量化的考核維度,教學過程考核成為期末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7]。這些教學手段為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改變傳統(tǒng)的一紙考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課后安排
根據高職學生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會采用理論講授+實踐操作的雙主線的教學設計。課前預習與課堂教學內容組成理論講授部分的教學;實踐操作包括線上的小組PK和線下的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等。比如,按照課程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會安排3—4次的小組成員匯報,根據匯報結果檢驗學生們對實例進行分析、積極參加問卷調查和對學習成果的總結報告等能力。這幾次匯報對應著期末考試的階段性任務,同時也是同學們運用理論進行實踐的成果檢驗。
實踐教學操作相對耗時耗力,小組成員匯報只是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我們還會通過其他方式對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補充。比如《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的課后作業(yè)采用課后任務推送的形式,積極安排小組成員PK等活動,并及時上傳小組會議記錄等資料監(jiān)督和指導同學們的實踐。并且這些檢驗結果會在課后的教學過程和學生表現(xiàn)中量化統(tǒng)計出來,成為教師期末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
最后,課后任務還設置了學生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的任何意見和建議都可以體現(xiàn)在教師端,方便教師課后直接查看。及時的反饋有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適應、接受情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做出調整,提高教學效果[8]。
(二)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結合當下熱點,對實踐教學中遇到的案例進行深入探討,力求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9],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采購方式》這一章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查看采購腐敗的一些案例,既可以對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的警示教育,又可以在理論上教會學生采取什么樣的采購方式去杜絕腐敗現(xiàn)象。這種思政教育順暢自然、不生硬,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廉潔自律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加強線下教學設計安排,彌補單純線上教育的不足之處
高職學生因其自律性有所欠缺,線上資源自主學習效果難以保證。需要在線下進行面對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加以補充。比如以小組提問、測試、學生自己總結的方式考察學生的線上資源學習效果;同時,線上小組作業(yè)也需要寫明小組成員分工,并在線下要求小組成員就自己完成的任務進行闡述,避免部分成員濫竽充數(shù)。因此新模式下的線下教學設計應更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而不是傳統(tǒng)的授課-聽課模式。
(四)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提高過程性評價考核比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考核以期末一張試卷來決定,這種方式本身就不夠全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更應摒棄這種單一的考核模式,提高過程性評價考核比重。具體操作方式為:線下資源的觀看次數(shù)、參與討論、頭腦風暴的次數(shù)和得分、在線考勤率、小組作業(yè)完成情況等得分可占40%。線下和老師的溝通交流、線下實踐作業(yè)參與情況等可占30%;最后的期末測試 占比30%。三方面的考核結果盡量做到可量化、文檔化,最后綜合成為學生的期末考核得分[10]。
三、課后總結與反思
根據上面的改革計劃和課程設計,實施一段時間后,按照平臺反饋的數(shù)據和定期測試的結果,找出這種模式運行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并運用PDCA循環(huán)等方法加以總結并提出解決方案,讓教學改革成果達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確保本次教學模式改革在物流專業(y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和應用。
四、結論
目前,我院已經有了豐富的“線上”教學經驗,師生都可以很好地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不再局限于課本、教師等空間桎梏。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學生學習興趣高漲,都是此次改革教學模式的推動力量。以《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這門課為例,可以對本院物流管理專業(yè)課程加以改革,提高線上教育覆蓋率,進一步推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適應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
基金項目: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驅動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學模式改革探討,2020jyxm1306
參考文獻:
[1]羅桂娥,劉獻如.基于“MOOC+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07):194-196
[2]周洪茜,劉丹.基于思維導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軟件,2018,39(4):63-67
[3]孫瓊瓊.互聯(lián)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文學教育(上),2019(5):156-158
[4]王娜,張敬源,陳娟文.五個轉變:破解“以學為中心”課堂教學的困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7):79-84
[5]占宏,喬連芝,趙俊紅.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9(10):57-60
[6]石哲園.基于云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以高中化學課程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8
[7]龐美玉,耿淼.《HTML與網頁設計》課程的過程化考核教學方案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4):135-136
[8]黨建寧.基于移動社交網絡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
[9]楊紅飛,花燕鋒.計算思維導向的計算機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現(xiàn)代計算機,2020(14):88-91
[10]袁田.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究——以《春夏上裝制版與工藝》課程為例[J]山東紡織經濟,2020,(2):46-48